情緒自救手冊
這陣子氣溫驟降,情緒也跟著一起進入了冬季。
曾經我分享過,以前的我進入冬季的節慶週期,只想躲起來,大吃特吃再大哭特哭。
雖然肉身距離家並不遠,但精神上的孤獨感太過龐大,會壓得我喘不過氣,無力動彈,連帶的沒精神上班,甚至下不了床。而冬季也是我換工作的必經過程。
我也有振作起來的時候,前幾年都算是我狀況比較好的時候,可能是當時的氣溫沒有非常冷,又或者下降的幅度沒有這麼大。
但今年不太一樣,我覺得自己好像又被無力感抓住了。不過這次我也不太一樣了。
這一年來,我沈迷在各種運動紀錄片中,我發現運動員普遍有個習慣,就是記錄自己的狀態。
我發現,不論每個今天過得如何,因為有紀錄下來,在情緒低迷的情況回頭看自己的紀錄,就會有種:「嗯,我正在回血,這很正常。」
阻斷了會因為情緒低迷而延伸更多負面情緒的可能性。
我覺得在情緒低迷的時侯,最應該調整的反應機制是:
接受每個當下如實的面貌
通常人會掙扎,就是在一個理智上知道自己應該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和位置,但3D現實並非如此的感知落差。
也為了補足這個落差感,所以會尋求各種方式,試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認知中的理想狀態。
但是每個人的理想狀態並不相同,該如何調整反應機制就很重要。
這就很像你買了一個全新的東西回家用,你拿出說明手冊,知道怎麼開關機和如何正常的使用它,但有一天它不會動了,一定會開始思考如何排除障礙。
你可能會重新開關機,可能會確認是不是接觸不良,甚至會在所有可能性都排除之後,束手無策之下再度拿出說明書,看看可能會出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有的時候,自己看了說明書也還是沒辦法修好,所以會開始打電話找專業的來幫忙。
有的時候,一修再修仍然會在某個奇怪的地方再度崩潰。
有的時候,擺個乖乖就好了。
但不管在什麼時候,如果我們都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東西壞了是很有可能的,用久了會故障是很正常的,那麼我們不一定會在內心這麼大力的譴責自己吧?
那為什麼要在感到辛苦的時候、感到委屈的時候,還得自我檢討:壞掉是不行的,故障是不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