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小狗幽沐醬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剛才看到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太好了。

一直以來我們似乎習慣吹捧理性,打壓感性,我們直覺的聯想到感性是不成熟的、是無意義的、是情緒化的、是哭哭啼啼的,感性的人應該學習更加理性、冷靜,不要總是長不大。
但感性的背後是你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你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代表的是你和這世界的聯繫,感受構建了對這世界的實感,正是因為這些實感確實存在,「生」才顯得如此可貴。
對於沒有體會過生的可貴、生的真實的人,死怎麼會是沉重的呢?

佛洛伊德說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是人類的兩大本能,感性是對生命本身的擁抱,人類在理性之外對存在的最原初的回應,我們感受到的喜怒哀樂便是和外部產生聯繫。
理性或許能告訴我們該做、不該做,但感性讓我們知道為什麼要做、為什麼不做。重要的不應該只邏輯正確,更是感受上的真實。
快樂小狗幽沐醬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當一個人對「生」失去實感,他便會像漂浮在虛空中的塵埃,無法感知周遭的連結。
一個對生麻木的人,世界是模糊的、聲音是微弱的、感情是蒼白的。這樣的人,自然也不會對死亡感到恐懼,因為他早已與生命失去聯繫。

對於能夠感受到生的人,死亡才是沉重的。
他們能感受到生命的鮮活與溫度,所以對生命的消逝感到悲痛。也正是這份對生的實感才可能讓人明白需要在有限的生命裡去熱愛、去珍惜。
換句話說,要讓一個人重新對死有所反應,讓他認識死亡的可怕是沒用的,應該要讓他重新找回對生的真實。

失去連結感的人既不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有重量,也無法理解別人的存在有意義。
他們不會珍惜自己的生,他們也不會珍惜別人的生,對他們來說,「生」是遙遠的的符號。在失去體會生命的實感的能力時,他也會同時失去感受生命的脆弱的能力。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