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CSP登入
4 weeks ago
舒國治《門外漢的東京》

這種心為之震的經驗,令他將來決心還要再來,再深掘那沒法一次看完的出版物。
此種知識的靈光閃現的啟蒙感,是人至異地旅行相當期待獲得之物。
latest #7
筵@CSP登入
4 weeks ago
  我真是個口嫌體正直(第二次)。但看見舒的旅遊新作仍捨不得不買。尤其喜愛《門外漢的京都》展現的泛看美學,以相同基調的作品沒有不讀的道理。
筵@CSP登入
4 weeks ago
  與先前所述相同,此時期行文密度明顯降低。若要談喜好,個人確是更好較為前期,約二十世紀末的風格。《我與寫字》、《憶楊德昌》與本作,比起為文,整體神韻更近似一位思想獨到的長者,與讀者對面侃侃而談。
筵@CSP登入
4 weeks ago
  或可謂是舒式旅遊的指南書籍。在書中也略提希望存在此種遊看法之著作──不過,私以為舒倒該是作者本身。貫徹廣而不深的原則,對於建築、人物、技藝,皆收斂地止步於「旅遊」。「不深究」似乎是這類甘於簡樸生活的文人共同追奉的法則。
立即下載
筵@CSP登入
4 weeks ago
  又,與《門外漢的京都》並列,私以為作者相對以往,更能接受與欣賞都市文明的產物,並賞識與東京獨特下町趣味發展融合的結果──並不指其否定城市,但閱讀以往的作品,感到此人一逕游離在「現代」概念之外,而總偏愛城市初初發展,尚不脫鄉野氣息的年代。在《門外漢的東京》,則讀到更全面、寬容的切入點,貫徹「泛看」原則欣賞目力所及的物事。總體而言舒仍是推崇鄉野氣息的,但亦伸張了都市的可看之處。
筵@CSP登入
4 weeks ago
  也不必照單全收。如同作者自述「門外漢」,毋須期待書中有深入探討日本社會與民族性的內容。筆下欣賞的統一性、對於某事的執著,自然都是建立在極為壓抑沉重的社會框架下,方能孕育的產物。但就事實言,在外人眼裡的確像敘述那般教人讚嘆。這亦是貫徹門外漢三字的體現。倘使陳述這些議題,反會落入窠臼,而會為作品添加不必要的重量吧。作者不也每每在文中克制地「止步」。
筵@CSP登入
4 weeks ago
  亦是印象中第一次見他在文裡提到家人。或者有過,但因存在感太低而忘記。本作述及家人的段落輕描淡寫,卻是實心的。整體而言,像是在迄今堆疊的人生觀上,再次歷經風霜並回首,復又淬鍊出嶄新的氣度。
筵@CSP登入
4 weeks ag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