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嚴肅)
剛在想Talking Chess是不是有種"now, go to your party."的感覺(住手。
原本想認真整理一下澳製的流程(因為改很多,不管是不是初見都很難補,「這什麼東西」跟「這劇情太蠢了吧」),回頭看到華在大使館頭很痛又無法認真
我對Chess的解釋,Flo是主角(切入視角)、但我們主要在跟的是Tolya的英雄旅程(完整並且最明顯的)、Fred是被塑造的英雄(身為『美國人』)
澳製則像是群像劇,介紹了所有角色之後敘述各個段落的角色行動、交互進展,加上由童聲演唱旁白式的Hymn of Chess,像是將Story of Chess的故事敘述延伸到整齣戲
(Story of Chess在一些版本是爸爸對Flo唱)
喜歡澳製有一半是因為符合喜好的角色詮釋
雖然改過自新雙目明亮的Fred很有魅力、雖然強勢地反抗一切的Tolya硬是推開了一道曙光,但百老匯不是個有希望的地方。不是、我是說,在西區跟我們百老匯之間找到的平衡,對環境充感到無力又試圖反擊、即使深知虛幻還是往贏的方向前進
彷彿棋子般消極又被動的棋手,基於自己想做的事接受或不接受提議(offer)便足以改變後續
玩家並不是操縱者,而是身處遊戲中的人
之類的論述,算是太多了。
群像劇就是、即使他們沒有唱出來也可以感受到大家都身處不同陣營(所以可能比較像跳棋)
Flo在第二幕退出了,然後(I put myself back in the narrative)
可是澳製是放You and I
(對著Chess尖叫(1/1)
90澳製還有個Chess劇組演出的One Night In The Seventies募款音樂會,很可愛 看Chess很難看出大家那麼會唱
我覺得目前有做到音樂獨立表現和敘事都兼具的版本是俄製。有一大半是因為他們在歌曲中安排了跟通唱的Ham不相上下的舞蹈和動作設計
Even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Chess bo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