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 ★ EST Ά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ESTㄉ靈光一閃
偶覺得偶可以同意我們對愛情的想像確實是融合了「浪漫愛、伴侶關係、性感、生活夥伴」,也可以同意,即便一開始四項具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可以能這四項元素的比例是會改變的。
但因為這個比例改變或消失,就要再找另一段關係的這件事,偶覺得很微妙。(現在還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就是偏好單偶。)
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找回失去或者改變的比例,而是說認知的方式吧。
我覺得不是進入開放式或多重才能理解或得到『接受伴侶不一定要滿足我所有的需求、接受一段關係的變化歷程、學習不必每件事都是最重要的主角』這些體悟。
它是一種對於「無常」的理解R
另,也是有一句分享是「重要的是去珍惜我們累積至今的種種」,偶覺得這個也會幫助接受無常。
但,用這些來說,要開放或多重,don't make sense to me at all.
latest #10
Esther ★ EST Ά
1 months ago
但這樣講可能也ㄅ是很公允,畢竟偶可能並ㄅ是完全不能接受或者想像開放或多重。

應該是說對於進入開放或多重的因果認知不同。
Esther ★ EST Ά
1 months ago
我的基本前提
1. 關係沒有固定的型態或框架
2. 是因為人,而產生相對應的適合關係;而不是因為我有某個需求,才找一個人來進入某個特定關係。(從人出發去定義彼此的關係)
3. 感情或感受的產生,如「喜歡、愛」,是單向的,是屬於那個人自己的事。
4. 關係的建立基於責任與權利(確立範圍),是雙向的,要有雙方的共識。
-藤-
1 months ago
不確定這篇在回應的是什麼,所以只針對我看到時的理解去討論,可能不一定有回到ㄋ真正想講的事

我覺得在應對人生中各種需求、期待、變動時,本來就會有各自不同的解法,單偶、開放/多重、自我調適、甚至出家修行,都可以是道路是解方,只是現在社會上普遍認為單偶是唯一解/正確且可行的,於是有些論述就會嘗試去談說「有OOO的需求跟變動,所以會想實踐開放/多重」

而我個人覺得實際上它是「有OOO的需求跟變動,所以會做ABCDE」,追求完美的單偶於是進入序列式一對一關係可能是A、在單偶關係中調適自己可能是B、開放/多重是C、出家是D,這樣
立即下載
Esther ★ EST Ά
1 months ago
5. 我之所以偏好單偶,是因為我並沒有那麼多精力可以去經營多段關係。
Esther ★ EST Ά
1 months ago
所以,我在考慮是否開放或多重之時,並不是因為我有這項需求,而是基於我是否需要確立與對方之間的責任與權利。(主要是我的責任與對方的權利)
-藤-
1 months ago
只是因為社會預設「不應該開放/多重」,所以我們才需要去思考跟論述「為什麼要進入開放/多重」

那個論述是在回應某種偏見,而不是在述說一個必然的真理,我自己覺ㄉ是這樣(但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會把它拿來當真理揮舞)
Esther ★ EST Ά
1 months ago
Teng_Yueh_: 哦哦哦 是機智ㄉ藤!(偶就是聽ㄌ一些關於開放或多重之類ㄉ討論,然後在想偶為啥米覺得聽起來ㄅ那麼贊同)
Esther ★ EST Ά
1 months ago
Teng_Yueh_: 嗯嗯嗯。
偶同意這ㄍ社會預設ㄌ「不應該開放/多重」,但偶暫時還沒有想到為啥米偶覺得論述「為什麼要進入開放/多重」感覺很微妙。

對應的來說,為啥米不論述「為何必須單偶」或者「為何不可開放/多重」,反過來論不是比較合理ㄇ?
Esther ★ EST Ά
1 months ago
但偶覺得也可能是偶對於講者說ㄉ脈絡或者意思ㄉ理解有誤。

阿,偶突然想到!
雖然我是偏好單偶的,但是偶其實不會反對開放/多重,而且偶感覺偶對於堅持「不應該開放/多重」這樣的言論也是米有那麼贊同。

另一個是,偶發現偶ㄉ點應該無關乎到底是「單偶、開放、多重」,而是,我對於「我因為基於某個需求,而找某個對象來滿足需求」的這件事是不喜的。
Esther ★ EST Ά
1 months ago
感謝大智慧 ㄉ啟發!
讓偶發現可能「基於需求,而且尋找關係」是被我連結到「工具人」的概念。
又,偶自己原生家庭&可能經歷過&看到別人經歷的關係等,也讓偶對於「必須符合某種需求、才能有建立關係的價值」這件事是不喜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