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人提到,現在的電影已經不再享有「同性戀紅利」,也就是說,不能仗著是同性戀題材就可以加分保送——我當初沒看《墨利斯的情人》也有相同的考量,拿掉同性戀元素,它還會不會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它當然是,它精彩到讓人渾然不覺它長達140分鐘,甚至我對它的評價比艾佛利的前作《窗外有藍天》更高。我想到簡莉穎說,以前很多同性戀電影的毛病,是因為想不出來兩個同樣性別的人要如何幸福的過一輩子,只好速速賜死其中一人。
裡面有一幕,休葛蘭看到報上頭條,他的朋友被警察釣魚以公然猥褻被捕,身敗名裂。我馬上想到喬治麥可1998年同樣也被警察釣魚,以公然猥褻被捕。果然人生模仿藝術。更別提1995年休葛蘭自己也因為召妓事件而備受羞辱。召妓這件事是違法沒錯,但強迫休葛蘭去上愛滋病課程,是羞辱。
詹姆斯艾佛利是美國人,去英國拍片,是同性戀。他是勇敢的化外之民。
我印象很深刻,這部片子前半真的拍得很好,好喜歡,開始電療同性戀之後......就有點不舒服了,但那就那個時代背景。 當年的男角們都幾乎盛世美顏...好養眼.....當然現在都是阿北了
一個是這個Hugh, 一個是Dr House的Hugh, 不演主角演配角反而更顯出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