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12
此前先看了小說,非常非常喜歡,因此發現電影化、又是由金高銀主演時非常期待。

簡單又直接一點說的話,我有喜歡改編的電影版本。
不過可以感受到電影在改編上選擇了更偏「大眾」一點的路線,沒有覺得不好,就只是一個感受上的形容用詞。在一些地方調動/增加/削去了東西,變得更能帶動觀眾情緒,並且給予惆悵且溫暖的感受。

如果說電影對我而言是有著小小惆悵的溫暖,小說就是非常、非常孤獨,但我很喜歡。
就像電影裡主角說的,或許一般人很難理解、會覺得很奇怪,可是我真的好喜歡這種關係──難以被現有概念完整定義與解釋的,但是最了解彼此、又對彼此最重要的存在。

在熙是不受體制規範的女人、映(電影裡是興秀)是不被體制接受的男同志,他們一起過著體制不待見的生活,在那之中唯有他們理解彼此,見過、知道彼此的各種樣貌。

但最後在熙要結婚了。
立即下載
電影裡其實把這部分塑造得比較歡快,在熙終於找到一個好男人,要往一個幸福的未來前進。但這同時也意味著,要離開興秀、進入體制(沒有判准,就是一個陳述),電影我滿喜歡的一個段落,是結婚前夕在熙坐在電車上回家的地方。她看見對面的女生穿著與自己差不多款式與色系的套裝、大衣與靴子,意識到自己要變得「一樣」了。那個總是特立獨行,討厭因為規範而形成的「常理」的在熙,好像要「變得一樣」了。雖然藉由結局的鋪排,讓在熙遇見喜歡這樣的她的男人,以至於在熙的「回歸」也不算真的完全「回歸」,興秀的傷心,也可以用不捨但祝福來詮釋。
不過小說幾乎是趨近百分百的惆悵感,小說裡的在熙與電影相比不算是找到好男人,但非常在熙地覺得可以「試試看」。只是對映來說,在熙要前往的是自己不可能前往的地方。雖然思考方式很在熙,實際上卻就是離開了映、離開了他們這麼久以來一起身處的體制外的空間,而映認為自己大概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在熙這樣的存在。
在電影中,在熙一度說道:「不如我們就一輩子這樣在一起吧。」
在小說中,映想道:「原以為會一直存在的在熙和我的歲月,永遠結束了。」
雖然這次重看小說,我選擇相信在熙會離婚,然後回來跟映一起過完一輩子(幹)
年初看完小說大概傷心了一週,現在看完電影我又要傷心一週(rofl)
看到在熙結婚的我跟映一樣傷心到不行(rofl)(rofl)(rofl)
總之電影真的整體都變得比較溫馨,小說比較厭世的一些敘述口吻被抽換掉了。但我是有喜歡這樣的調動與改編ㄉ,以及金高銀真的很會演好好看......
原作小說很好看真的看完電影一定要回去看......四個短篇是同一個世界觀&敘事者的,因為作者的筆調是那種用很淡漠的口吻去寫很悲傷的東西,尤其是後面有一篇寫跟媽媽的互動,真的是非常令人窒息地好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