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佳吟[候變遷下,海洋生態系不同了!]
https://images.plurk.com/3wDFtcj76zPDP8I9wnPROi.jpg
偶然看到科博館的「氣候行動-全球沸騰時代」特展專題講座,對講題感興趣於是決定進來聽聽看。講座參加的人相當多,期間小朋友很踴躍地和講者互動,內容有許多數據分析,學術性高不過內容很有趣。
latest #6
柯佳吟教授是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的教授,對海洋、生物、氣候都有深入的研究。

生態學Ecology 指特定區域內空氣、土地、水、動物、植物間的關係。科學家研究長年以來地球溫度的變化,透過系統模擬觀測發現,1970年代後氣溫的上升幅度有明顯的發展,確定了工業革命後人類的活動確實影響了氣候,推測氣候變遷同時受到自然及人為的影響,不過人為變遷的影響較大。而綜觀全球氣候的變化,能發現「亞洲」氣溫的上升幅度高於其他洲。
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自1988年成立,旨在為世界提供關於氣候變遷知識的現狀及其對環境和社會經濟的潛在影響提供科學觀點。每6~7年會更新一次氣候變遷資料。

若地球持續升溫,從模擬圖中可以發現極地升溫的量會高於緯度低的地區,而陸地升溫的幅度也會高於海洋;另一方面降雨量也有類似的增加趨勢。洋流的流動範圍也會隨著升溫變窄。颱風的生成數量會有減少的趨勢,然而其強度卻有增強的危險性。
氣候變遷會對生物的三種多樣性產生影響:基因、物種、生體系。遺傳變異(基因)的表現與物種個體的「表型特徵」較為明顯(顏色、大小、形貌)。物種方面則會影響物種的「生理」行為(體溫、代謝、成長、發育、生殖、覓食)及「群體」行為。生態系層面則可能和整體環境的變化有關。
立即下載
生物地理分布互動Geographical Interaction 指在一個特定地區,不同物種同時出現該地上的互動關係變化。物種間互動重疊量中,某物種的佔比高低即為「穩健性」之觀察;重疊比例佔各物種整體的比例,則為其「敏感度」觀察。

以阿根廷魷魚與漁業概況的研究為例,阿根廷魷魚生活在淺海至深海,捕食魚類、頭足類、甲殼類。隨著地球暖化,1969~2010年的數據發現頭足科的豐富度有提升,然而近年的數據卻顯示整體豐富度開始有下降的趨勢;綜合數據觀察,較低海溫的變異有較高的魷魚豐度。從捕食習性觀察阿根廷魷魚捕食魚的比例提升、頭族類的比例反而下降,顯示其食用的物種(物種生存環境區域)發生了變化。
以太平島的海龜觀察研究為例,溫度越高海龜的雌性比例會提升嗎?從觀測結果發現,巢內溫度緩慢升高(低日照與關鍵期降溫),較適合海龜順利孵化;然而若短期突然高溫(無林蔭高日照)則易導致海龜死亡或誕生畸形,同時雌性化比例高。
入場送的特展貼紙很可愛
https://images.plurk.com/3qqFpYj8Ua4O9QXfUVzNzi.jp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