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裡的雪花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讀嘛讀嘛 #臺灣武俠
(本文有劇透,但無揭露結局)
滅佛令還好,看到象徵言論自由的百手書生的下場,頓時明白了什麼——果然是台灣人才寫得出的。荒島、花島、帝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代表臺灣、日本、中國,主角在荒島出生、花島學藝、帝國走鏢,掙錢寄回荒島家裡。無論到哪裡都是外人的感覺,就是找不到自我認同與歸屬,也讓最後的結局......。跟你想的武俠不一樣——屬於臺灣的《尋隱劍》 | 巷弄裡的雪花#伍軒宏 #尋隱劍
latest #8
不是傳統的武俠語法,不過句子切成很多段,有點影響閱讀的韻律感。

步調非常慢,沒有類型小說應有的輕快易讀,甚至起首的詞句還有些破碎生硬,有的地方詞彙還一再重複,可是很有意思,明明沒有明確的主線,也是特別吸引人的故事,連情節都很平淡,更沒有文采,卻還是讓人默默地讀下去,甚至怕把它讀完。

沒有明確的主線,主角是初階年輕鏢師,故事就只是他的接連升級的護鏢任務,讀者也跟著茫然不由自主,只是隨著他的內心活動,越來越了解他這個人,不像表面看起來冷漠。
整本幾乎都是他的內心戲,也因此讓主角很立體,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介紹完,邊讀邊可以理解這個人,跟真實生活中一樣,有時候甚至是矛盾的,例如他葛山行之後拖著不回鏢局,怕又被分派任務,甚至還動念乾脆把物件毁了就不用冒險保鏢,但真正面對情況卻又會負責到底,看到山賊欺凌婦孺也會忍不住動手,事後再來反悔。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書裡只有唯一主角,戲份較重的女生有三位(其中美豔高手剛好名喚蘇芳),卻不算女主角。她們各有不同魅力,主角跟她們的互動和想法(或者應該說作者的寫法),在我看來很是新鮮,這麼說來,會吸引我讀下去的就是這個主角,想更了解這個人,想知道他後面會怎麼樣。這種意外感和不確定性,挑動讀者的好奇。
p.273
次日下午,近傍晚,循婉蜒廊道,才在澄王府樓宇後方的巨夫池泉庭園,園東獨樂亭,見到主人。亨外,四位高壯力士圍繞,持椎劍護衛,如四天王。澄王四十許,沒一般富商發福的樣子,算壯碩,著絳紫袍,十分醒目。那紫,對於曾依「紫」尋人的德宇,相當有感。或許因為事涉機密,或許因為地點位於景致秀麗的池畔涼亭,不宜集結大隊人馬,除四力士,澄王僅一人陪伴,叫做蘇芳。
蘇芳,那是種接近紫色的紅,德宇記得。
蘇芳配著劍,立在澄王左後方幾步,水邊。
立即下載
算得上武戲的只有幾場:接鏢考校、山路相助、闖鹿山莊、斬首隊長、墳場退敵。武戲十之八九也都是他的內心戲,起手——內心戲——結束。還是跟打架沒什麼相關的亂想喔,例如什麼上次他砍的原來是對手的哥哥之類。想看爽的絕對不過癮,可是對我來說很有意思。也可以說它貼近真實,會講刀的保養、對「同伴」的見解、性慾的處理等等,它的筆法和主角,我會聯想到徐皓峰的《箭士柳白猿》。
p.360
松樹下,聽識真娓娓道來,德宇充滿想像,那場景太壯觀。將軍身旁插滿名刀,比阿常師古刀長的彎刀,隻身對敵,一支鈍了換一支,太師了。這是眾多劍使故事裡,唯一提到刀劍會鈍的。
大多數傳說裡,大俠的刀劍,如佛經裡面的金剛,永不壞損,可以殺到地老天荒,無須修補。那些是說給不懂刀劍的人聽的,缺乏細節,才會大受歡迎,人們傻儍沒想那麼多。對德宇而言,細節至為要緊。識真的故事裡,那些插在地板上的刀,說劍林也好,刀林也好,擺明了刀會鈍會壞,證實那是真正的武者故事。
這邊還想到《劇本中心式故事創作法》提到主角塑造三要件:明確的性格、令人嚮往的特質、容易代入的共通點。這種「格格不入的外人感」對我來說就是第三類。其他像:有點怕事、覺得自己只是運氣好等等,也屬於第三類,而第一類就是他寡言、血氣方剛,第二類就是俠義心。另外我還喜歡它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命。《專業作家.編劇都在使用的「劇本中心式」故事創作法》介紹 | 巷弄裡的雪花
P.195
在聚英鏢行,在碧水城、在整個帝國各處,時時刻刻都體認自己是局外人,儘管大家說孤島人也是自己人,他知道不一樣。他們也知道,偶爾有人會脫口而出:「你不懂啦!」意思是你不在帝國長大,也非在此學藝,無法真正懂這裡的事。剛來帝國時,相當天真,沒多久就搞清楚了。花島學藝期間,也差不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