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7
因為FB的「A編工事中」先後寫了
第一篇
才突然意識到這不只是出版社與電子書平台的事,出版社後面還有作者的權益要維護,所以可能會冒出一些措不及防的(?)政策
.
DRM、下載與否、使用權還是擁有權、平台倒了怎麼辦 這些關鍵字(現在多了 買書or圖書館借),有在接觸電子書的人都不陌生,彷彿看著不定時出現的浪濤🫠 只能說這些都是產業轉型的過程陣痛吧……
A編文末寫到「若平台要倒時才釋出書檔」的想法,放著一天沉澱後,其實我會悲觀地想到:這樣會有更多人故意放著等小平台倒,好從合法釋出的書檔更順利地轉傳散播
也只是個杞人憂天的想法啦……
第二篇
採用條列式再次說明,脈絡會更清楚些。KOBO/長鴻這件事的炎上點是「會溯往」,連已購書籍都受影響,這違反消費契約
立即下載
沒什麼意義的本次事件新感想:
1.作為自出版者,能直接思考這些問題或許是身分上的幸運。不是出版社職員,也不是職業作家,這兩者都有 必須維護權益/交給對方維護權益 的艱難與提心吊膽
2.更深入一點地了解各平台的作法 然後前一陣子發現,我總是聲稱自己DRM-free,也要該平台有支援才能成立
3.產生了一個不知道算不算好的想法:把賣書當成獲得抖內。 書檔容易轉傳 這個憂懼既然無法消除,便反過來感謝每次售出
那個平台與消費者之間的攻防戰,不是我技術能及🫠頂多字裡行間偶爾出現些,例如 台灣是國家 這類的描寫
回到首篇,如果真的能用機器人洗借閱,那要怎麼拿到大量借書證帳號?🤔借書證不是要實名嗎……
(基於某種不必要的矜持,不曾實行自借自書的人)
你是電子書派還是實體書派? 環不環保就看閱讀偏好但這篇是單純論排碳量,如果只借不買、買二手書,作者的收益應該頗堪憂💦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