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美國影集the newsroom當中,編劇Aaron Benjamin Sorkin對共和黨中的茶黨運動提出許多批評,但是那是2010的時候,現今茶黨運動已經轉型名為MAGA的共和黨主流論述,包括前總統川普也是MAGA的受益者,那可以詳細說明看看the newsroom當中對相關訴求的批評,跟這些批評在現實中的現況嗎?以及為什麼這些訴求會變成主流意見?
gpt:
《The Newsroom》(新聞急先鋒)中,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對茶黨運動有著尖銳批評,特別是其極端保守立場、反政府態度,以及以民粹訴求吸引選民。索金的批評主要集中於茶黨運動中誤導性言論、缺乏實際政策支持,以及偏激的政治手段。劇中的主持人Will McAvoy(由傑夫·丹尼爾飾演)作為新聞主播,不斷質疑茶黨人士對事實的扭曲和對美國民主制度的挑戰,藉此反映索金對於此類運動對公共言論品質的影響的擔憂。
gpt:
在《The Newsroom》播出期間,茶黨運動剛崛起並迅速成為共和黨的強大力量,尤其是在經濟政策和縮減政府規模的主張上。茶黨成員通常將「小政府」和「低稅收」的核心理念與自由市場掛鉤,並以「人民的聲音」自居,號召選民反對傳統政治菁英。然而,索金強調,這種運動背後的支持者往往擴大了「反政府」的意涵,並且透過誤導性信息(如扭曲的醫療保健或環保政策)來激化民意,甚至反對事實查證的新聞報導。
gpt:
現況與轉變
隨著時間推移,茶黨運動的影響力逐漸與「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運動融合。MAGA運動以前總統川普為代表,將茶黨的「反政府菁英」情緒推向一個更廣泛的民粹平台,並強化了排外主義、經濟民族主義等新元素。這些訴求逐漸主導共和黨的核心議題,進一步鞏固了其政治資本。MAGA不僅延續了茶黨的基本理念,還通過社群媒體與簡化、情緒化的口號,吸引了更多藍領階層和鄉村選民,成為共和黨內部不可忽視的主要勢力。
1.民粹與身份認同政治:茶黨與MAGA的共同之處在於訴諸選民的身份認同,這在全球許多國家也有類似趨勢。MAGA不僅訴諸傳統保守選民,還強調「真實美國人」的身份,並將全球化與移民問題視為對此身份的威脅。
2.川普的影響力:川普成功將茶黨的反政府理念擴大為「反菁英」的廣泛民粹呼聲。川普特別擅長利用社群媒體,簡化複雜的議題,並將之轉化為具有情感號召力的訊息,使得MAGA的理念能夠更直接、迅速地傳達給基層選民。
3.社交媒體和資訊分眾:社交媒體加強了MAGA主張的傳播,也讓支持者得以在網路上建立社群,進一步強化對運動的忠誠度。資訊的過度分眾化和同溫層現象,使得許多人只接受符合自己觀點的消息,形成一個封閉的思想循環。
4.選民對現狀的不滿:茶黨和MAGA的崛起反映出選民對傳統兩黨的失望,尤其是對經濟和全球化帶來的變遷不滿。MAGA運動承諾恢復美國的經濟榮耀和國內製造業,這些訴求在部分社會階層中產生了強烈共鳴。
gpt:
這些批評在現實中所揭露的問題——如反對專業知識、質疑主流媒體、公然不尊重事實的傾向——成為許多國家政治現況的縮影,而其受眾的擴展也說明了這類民粹訴求的主流化進程。《The Newsroom》的批評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也成為對近年美國政治現實的預言。
感謝你的說明,但是這幾項原因,能不能個舉出一些實際的過去新聞事件作為佐證,讓我去做一些研究
gpt:
當然可以!以下列出幾個事件,每一個都對應到上述提到的幾個主流化原因。這些事件可以作為研究範例,幫助深入理解民粹訴求如何逐漸主流化,特別是在茶黨到MAGA運動的演變過程中:
1.民粹與身份認同政治:2010年「奧巴馬醫改反對聲浪」
事件背景:奧巴馬政府推動的《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簡稱ACA),是美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醫療改革,茶黨強烈反對,認為這是政府干涉個人自由的舉動。
茶黨的角色:茶黨運動利用身份認同政治來煽動反對奧巴馬醫改的情緒,將其塑造成「大政府」干預美國傳統自由生活方式的象徵。
後續影響:茶黨成功吸引了大量保守派支持者,進一步促成了反政府與反菁英的情緒。你可以查找2010年左右的報導,如《The New York Times》和《The Washington Post》的文章,深入了解此事件的政治影響。
2.川普的影響力:2016年美國大選中「反移民政策」的興起
事件背景:川普在2016年大選中將「建牆」(Build the Wall)作為競選承諾,並強烈主張對移民採取更嚴厲政策。
民粹的運用:川普的這一訴求反映了MAGA運動的核心理念,即透過反移民主張來「保護」美國選民的利益與身份認同。這種政策強烈吸引了受全球化影響而感到失落的選民。
研究方向:可以查閱2016年競選期間的新聞,如《CNN》《BBC》和《Fox News》的報導,分析川普的言論如何引發身份認同政治的風潮。
3.社交媒體的影響:2017年「假新聞(Fake News)」的興起
事件背景:川普在2017年正式上任後多次將主流媒體批評為「假新聞」,特別是那些對其持批評態度的媒體。
MAGA與資訊分眾化:川普經常在推特上指責《CNN》等媒體,甚至標籤一些新聞為「敵人」,加劇了支持者對主流媒體的不信任。這種策略使得川普的支持者開始更多依賴替代性媒體和社群媒體訊息,形成資訊「同溫層」現象。
查閱資源:可以參考2017年川普上任初期的《CNN》《NPR》和《New York Times》的報導,以及社群媒體上「假新聞」的傳播研究。
4.選民對現狀不滿:2020年「疫情應對政策」與反對封鎖的抗議活動
事件背景:在COVID-19疫情期間,許多州份實行封鎖政策以控制病毒傳播,然而川普和部分MAGA支持者反對封鎖,稱之為對經濟自由的威脅。
不滿現狀的情緒:川普及其支持者強調「開放經濟」的必要性,吸引了受到封鎖政策影響的小企業主和藍領工人。這種不滿情緒與民粹呼聲結合,加速了MAGA運動在疫情期間的擴展。
研究方向:可以查看2020年初到中期的新聞報導,特別是《BBC》《The Guardian》《Washington Post》對於美國疫情封鎖抗議事件的報導,了解MAGA運動如何利用這些情緒來集結支持。
gpt:
這些事件不僅幫助了解MAGA和茶黨的主流化過程,也展示了民粹政治如何有效利用身份認同、情緒訴求和資訊分眾來鞏固其地位。希望這些事件能幫助你深入研究!
那相對來說,既然這些成為主流論述,茶黨運動跟MAGA必然也有對美國正向的影響吧?
gpt:
確實,儘管茶黨和MAGA運動在美國引發不少爭議,但它們的確帶來了一些正面影響,尤其是在賦權基層選民、增強政治參與以及挑戰傳統政治體制上。以下是幾個茶黨和MAGA運動帶來的相對正面影響:
1.基層選民的賦權
茶黨運動和MAGA成功動員了大量基層選民參與政治,尤其是在藍領和中下層選民中增加了政治意識和參與度。這些運動強調了「人民的聲音」和反菁英立場,使得原本對政治冷漠的民眾重新關注政策議題。比如,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川普的選民群體中有不少是多年來未參與投票的選民,透過MAGA運動的動員,讓這些人首次感受到自己意見的價值,並重新進入選舉政治過程。
2.經濟政策的改革與企業友善政策
川普政府在MAGA理念下,採取了許多有利企業和經濟增長的政策。包括減稅和去除部分聯邦監管措施等,這些政策在短期內促進了經濟成長,特別是降低企業稅率被視為吸引企業投資和增加就業的策略。例如,川普簽署的《減稅與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在2017年通過,給企業和中產階級減稅,讓部分企業將資金重新投入美國經濟,短期內促成了失業率的降低。
3.對於傳統政治體制的質疑與監督
茶黨和MAGA運動促使許多選民開始質疑並重新審視美國的政治體制,尤其是華盛頓的政治運作方式。這些運動強烈批評「深層政府」(Deep State)和既得利益團體,使得許多選民對政府效率和官僚系統有了更高的要求,並希望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問責性。這種意識的提升雖然帶來一定的分歧,但也促使政府在面對民意時更加謹慎。
4.推動政治多元化
茶黨和MAGA運動雖然保守,但它們也帶來了政治多元化的局面,特別是增加了民粹與草根運動在主流政治中的聲音。茶黨在共和黨內部形成一個分支,增加了黨內的政策多樣性;MAGA則將這種多樣性擴展至全國層級,使得政治光譜上的保守派聲音更加活躍。這些運動挑戰了傳統共和黨菁英的政策議程,使得許多候選人必須更貼近基層民眾的關切議題,增強了選民對候選人及其政策的影響力。
5.提倡經濟民族主義,重視美國本土產業
MAGA運動的核心之一是強調「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政策,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並重新審視全球貿易協定,以維護美國經濟利益。例如,川普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替代為《美墨加協定》(USMCA),旨在讓更多企業在美國設廠生產,減少對外部經濟的依賴。這一政策得到了許多支持本土經濟的選民的認同,反映出對美國經濟長期發展的一種積極關注。
gpt:
這些正向影響說明,儘管茶黨與MAGA運動的民粹路線及其激進手段常引發批評,但它們確實在許多方面賦予了選民更多的發言權、提高了政治參與熱情,並促使美國政治在不同立場間達成一種新的動態平衡。
編劇當年是民主黨支持者,他是有立場的。現在的主流媒體內容真實性低於10%
我這篇的重點並不在於說,艾倫索金的論述就是對的,畢竟他第一集就在質疑MAGA這句口號,但是我喜歡他切入討論的角度。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承認問題的存在。
我這篇關注的點是在於說,茶黨運動在2016年已經完全消滅,原因是,整個茶黨的訴求已經成為共和黨的主流訴求。川普是相關訴求的受益者,他這次選戰的主軸也完全與茶黨相關訴求相貼合。
那承接我最後一則留言所貼的《MAGA Movement如何在2024選舉大勝》 這篇文章,其實就是另一種驗證為什麼茶黨運動會變成共和黨主流這件事。
但是對我來說《MAGA Movement如何在2024選舉大勝》這篇說故事的寫法我並不喜歡,我覺得他的寫法太過主觀,所以才會有今天我這篇貼文。
至於主流媒體的問題,這是十年來茶黨運動一直主打的訴求之一。
以MAGA運動的支持者來說,馬斯克買下推特確實是對抗大型媒體集團的一大利器。
但是對於非美國人如我來說,美國的主流媒體離我太遠,反而是推特才是對我最近的主流媒體。我喜歡 Joe Rogan 這類新興的自媒體,但是以我對現在推特的看法來說,推特上的仇恨言論在這兩年變成主流的論述。並且有大量的人因為不相信所謂的主流媒體,而更願意相信推特上的陰謀論。
而現況就是,我覺得人們只想看他們想看的。無論是看大型媒體集團,或者是社群上的自媒體,問題都不是主流論述是什麼,而是現在的一般閱聽者越來越傾向偏聽偏信這件事。
譬如美國的政黨左右立場反轉,三百年來發生過許多次,這是有複雜原因,但是以《MAGA Movement如何在2024選舉大勝》一文來說,他卻歸因成單一原因,這是非常誤導人的論述。
以我來說,近兩年一直在推特看到很多仇恨新聞,而台灣的社群,也非常喜歡轉貼這些仇恨型的消息。
譬如歐洲有不到一千人的極端伊斯蘭教徒辦了活動在推廣伊斯蘭教法,但是歐洲基於自由原則在有前提條件下他們仍然同意讓這些活動舉辦。
但是這種活動會被渲染得好像伊斯蘭難民在侵略異國一樣。
而台灣的社群也樂於轉發類似的新聞去更強化類似的觀點,然後說這是主流報導不會告訴你的新聞。
英國那邊今年也有類似的新聞,20世紀後半移民到英國的孟加拉裔移民,不是難民,因為社福問題發生暴動,英國的社福機構要把他們的小孩帶走,結果造成整個孟加拉裔社區群起激憤。
結果在推特上被渲染成伊斯蘭難民在與政府對抗,攻擊警察之類的。
歐洲各國在處理難民問題是一個災難,但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難民。
奇妙的是,明明右派的問題(極端宗教份子),卻會被同樣的右派自媒體歸納成左膠誤國。
然後非歐美的某些自媒體就渲染說本國主流媒體不會告訴你的真相。
我個人的理念是,期望媒體自律跟媒體道德是過於理想化的訴求,但是把一切的問題歸因到媒體太過片面了。
可是對一般人而言,他們缺乏自行查證的動機或者能力,所以大眾會更喜歡各種陰謀論,因為陰謀論就是一個看起來很荒謬但是很合理的解釋,你只要選擇相信或者不相信。
川普被汙名化是大眾太過偏聽偏信的問題,同樣茶黨推廣的深層政府論點,也是很老的陰謀論了。
但是比起深層政府這種論點,我認為美國的政治掮客跟遊說風氣才是最大的推手。
但是要完整這些論述,我要讀的書還很多,現在我只能說,這是我還不成熟的看法,我很歡迎討論跟給我更多的資料參考,但是現在這個主流媒體不可信的論述實在是看到厭倦了,這是幾十年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這並不是新聞,但是事情不會只有單一歸因。
我會認為社群上立場堅定的人是一種好事,但是問題是立場堅定的人需要不斷的辨識敵我,因為他們就是處於戰爭狀態,他們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爭取或者說服別人,這不是他們的問題,但是如果不能交換新資訊跟新觀點,這樣對話的效益確實很低。
我並不是全知全能者,我也需要時間查資料跟比對不同立場的論述,我真的很歡迎給我不知道的資訊或者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