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獨書祭延期了,那 #在場 非虛構寫作獎作品發布會 就可以全程參加了
latest #17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在場 的活動訊息(第四季): fb貼文
報名:Fill | 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第四季發布會
࿓ 11月16日 ࿓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15:00 - 16:30
作者:糜绪洋,得獎作品:《戰火下的文學抉擇:烏克蘭的去俄化與身份認同重塑
與談:湯舒雯,作家,青年學者
主持:謝丁,「在場」編輯,作家,前非虛構寫作平台「正午故事」主編
-
柑 我知道謝丁耶!!!!
今天重聽了那集podcast,還是好喜歡謝丁老師喔
立即下載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以下為作品的噗浪文字版,紀錄在噗浪上讓我可以畫粗線重點
總之我想要畫重點
上篇123
上篇456
中篇123
中篇4567
下篇1234
下篇567
老實說我沒有預料到是如此長篇的文章
-
讀到下篇已經讀膩,感覺到作者仍舊是困惑的 我感覺只有上篇比較精彩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隨機波動 今日無事發生 十月簡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在小聊天室
【提問】想問謝丁老師,編輯手記中提到「緒洋的這篇長文不是報導...但卻是中文非虛構中最缺乏的一種寫作,在記者、作家和學者之間穿梭」。能不能請編輯老師展開解釋,例如相比於一般報導,這種身份視角的疊加具體會帶來什麼稀缺性的不同嗎?
-
謝丁:
我在這裡文字簡單回答一下哈:
報導,媒體屬性更強一些,較少使用第一人稱。
特稿,強調故事性,人物也比較重要。
學者的文章,有時候太專業了。
而在這些所謂的文體中間,有一類文章我個人比較喜歡,也許我們可以稱之為隨筆,essay之類的。有時候甚至是專業領域的作者寫給大眾的,有時也是作家的論述,但總體而言,會比較好讀,又有故事和信息量。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20:00 - 21:30
作者:王舜薇,得獎作品:《在核電小鎮,一個灰色觀光客》
與談:顧玉玲,「在場」評委,作家,北藝大人文學院副教授
主持:莊瑞琳,「在場」編輯,春山出版總編輯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文章看到一半,這才是我想看到的人生閱歷——
人活著過程中會有很多過客,如同跟伴侶可能一天只會碰到一個點,就像是麻繩一樣,兩條線繞來繞去,能夠一起的時間有限,你也無法看到另一個人的全部。」
此篇的作者的蹤跡更為清淡,文筆敘事比绪洋的作品更值得一品
-
感覺沒辦法在8點前讀完,直接跳至結尾看了眼,覺得此篇絕對是更為佳作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十年 海島核事
第三者視角,重要時間點,你需要注意的重大事件
全景式書寫
敘事工整的整理後,那些流失的小故事應該何去何從

飛蛾撲火》:兩個女人組織工會的故事

-
顧老師的點評很厲害!!!!!!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Sw Wang:
開始行動(對於寫作者而言就是寫作)之後,我經常糾結:我是不是沒有我以為那麼喜歡寫作?不,我不喜歡寫。是,我喜歡寫。寫作必然的孤獨與自足,是優點也是缺陷。
「在場」又一次讓我學習與這種雙重性共處。
紀律和規律,亦即「寫作肉身的持續在場」,確實與在場搜集素材一樣重要。
——某段寫不下去時的喃喃自語
-
嗯,我沒啥想說的,就是想到以前發的噗~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 11月17日 ࿓
15:00 - 16:30
跨性別群體的醫療通關路:非虛構中的身體與自決
作者:胡卯,得獎作品:《泰國——中國跨性別的應許之地
與談:范坡坡,導演,作者
主持:張潔平,在場 · 獎學金創辦人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性別肯定手術(gender-affirming surgery)
寫稿的問題:道德困境,什麼是可以寫的?什麼是不可以寫的?
悲劇化審美的一個現象 景觀化,變成用來論證議題的一個元素
-
覺得「站在裡面」很像是——劇團裡面的紀錄攝影師
我覺得這種「有什麼資格成為紀錄的人」的思考並不會困擾我🤔
我想就是眼前的故事有感動我,我願意紀錄,我想紀錄
-
有潔平在的場次就是聊天室比較快樂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在小聊天室
s:是不是 非虛構寫作的寫作者都會有這種困惑XD
AZ:是走到一定深度之後,才會碰到、也必然會遇到的困惑,「自己」
s:這種困惑會無止盡嗎
AZ:會吧,困惑停止的地方,應該也是創作停止的地方XD
s:會不會人在困惑停止的地方,就不會花主力在自我懷疑,而是會將眼光轉向「眼前事實、眼前的人」是在什麼狀態之中?
-
s:哇 草稿怎麼了
AZ:草稿還沒發,就已經被警告了~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19:00 - 20:30
作者:樹瓊,得獎作品:《巨塔微塵:NHS的異鄉醫護》
與談:吳易叡,成大全校不分系副教授,牛津大學醫學史博士
主持:吳琦,「在場」評委,《單讀》主編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南丁格爾病房
-
吳博士推薦
Our Stories: 75 Years of the NHS from the People Who Built It, Lived It and Love It
Divided: Racism, Medicine and Why We Need to Decolonise Healthcare
-
很喜歡吳琦老師的提問,圈粉了
21:00 - 22:30

作者:李潔琳,得獎作品:《伊人在暹羅》
與談:李梓新,「在場」評委,「三明治」創辦人
主持:郭玉潔,「在場」編輯, 「正午故事」聯合創始人
๑小碗就好๑
1 months ago @Edit 3 weeks ago
Facebook第四季的評審,按姓氏筆畫數排序:
▍吳琦,《單讀》主編
▍郭玉潔,「正午故事」聯合創始人,前《生活》《單向街》主編,曾出版非虚构文集《众声》
▍張潔平,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發起人
▍顧玉玲,作家,台北藝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著有《回家》、《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