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昕。
2 weeks ago
latest #11
文昕。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
新生兒在大約6個月大時開始用唇舌發聲,並非突然就能說話,而是先聽到大量聲音,在腦中逐漸形成用於說話的迴路。人在說話時,會通過耳朵或骨傳導,感知自己的聲音,同時也聽到周邊的聲音,在無意識中調整自己的發聲方式。
.
山崎說,成長過程中,不斷接收到的大量聲音數據成為參照,逐漸形成自己的聲音。因此可以說,聲音是由社會塑造的,而聲音也反過來塑造了社會
文昕。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
山崎指出,從生物的共通認知來看,高聲調通常代表「體型較小」,像是小孩子因為聲帶和聲道較短,所以聲音較高。也就是說,高音通常與弱小、可愛、需要被保護等形象聯繫在一起
文昕。
2 weeks ago
>>
她也指出,不同聲調在不同社會的形象不同,例如美國曾有調查顯示,美國男性認為性感的女性聲音比較低沉,因此有些人甚至會刻意把聲音壓低,和日本正好相反,反映出異性或社會意識造成的影響。
立即下載
文昕。
2 weeks ago
>>
她在大學教課時,讓學生比對各國播音員的聲調,大家都為北歐和德國女性播音員聲音之低沉感到驚訝。這種聲音展現出與年齡相符的成熟感,不會像是日本刻意要「裝年輕」。這種現象似乎也反應了不同國家女性的「獨立意識」,以及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
文昕。
2 weeks ago
>>
雖然光靠聲音無法簡單衡量社會的性別平等程度,但山崎指出,在性別落差指數(Gender Gap Index, GGI)較低(愈低為平等程度愈低)的國家當中,女性的聲調往往偏高,像是印度女性的聲調也偏高,該國的女性歧視現象很嚴重。
文昕。
2 weeks ago
文昕。
2 weeks ago
好酷 這算語言人類學嗎(?
Sakura
2 weeks ago
我真的是極端值的高音(娃娃音)欸,好神奇
文昕。
2 weeks ago
Kanzakura: 讓人好奇形塑你聲音的環境XD
Sakura
2 weeks ago
icygreen: 可能和要符合母親的期待有關(?)

我媽很強勢,大概在小五、小六開始我才開始反抗她,在這之前基本上不太有自我意識,就算有也會被她忽略,所以她對我的要求和標準都比我弟來得高,如果我的標準是一百分的話,我弟大概五十分吧。她的理由是說「因為能力不一樣,所以標準不同」但在我看來就是雙標而已
骨灰級のfox
2 weeks ago
好有趣的研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