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粗略看了幾部老電影,有精神傷害巨大的、稍微開放式結局但大概也是悲劇結尾的,還有可能還帶點希望的(還好最後是看這部不然明天上班好苦欸)。

阿富汗電影:天堂的蘋果
老爹尋子,虐,BE,某種程度老爸自作自受。An Apple From Paradise (سیبی از بهشت)畫面沒有伊朗電影藝術,比較平鋪直敘,作者蠻直接讓保守老人對比年輕世俗差異,甚至有一幕是小女孩乞討,老頭不給她烤肉串自己吃,兩個年輕人招待女孩多吃點。
乍看老人可憎,但也許也是困苦過來才自私。
把兒子送去宗教學校希望之後回村裡當神職,豈知去城裡探望兒子才知道兒子說要「轉學」,再也回不來了,老人的精神也崩潰了。

另外看的是伊朗導演拍的:
下午五點、奧薩瑪、巴倫(天堂摯愛)
該說還好我還有巴倫稍微治癒……稍微而已。
latest #9
下午五點,很多畫面非常詩意,且跟巴倫比起來年輕男女互動多且前期能感受到女主期望社會改革的熱情。可惜最後非常絕望(扶額)我非常佩服波斯人的美學,連燒馬車取暖都拍出儀式感。音樂有野性生命力,但又好像黑洞把你吸入深淵。At Five In The Afternoon Samira Makhmalbaf, 2003而且,可能是基因關係,看女主很像中國人(或說台灣人,華人?)對那種心疼就會加劇。
這部能找到簡體字長評有興趣的可以搜尋一下,我很喜歡結尾在女主朗誦男主詩詞的結局,他們能走到坎大哈嗎?會死在半路嗎?或像路邊老人那樣枯坐等死嗎?
奧薩瑪這部好像比較有名,但上映時我還小所以一直沒看過,這部要跟巴倫對照,結局來說奧薩瑪似乎有了人身安全但就走入死局,要說比喻大概就是間桐櫻那樣吧(?)雖然我覺得巴倫一家回國如果不幸她可能也走到這路線。
奧薩瑪還曝露男女區隔教育下性別刻板概念裡,男人該如何女人該如何的判斷,而且我懷疑毛拉其實還可能養舞童,漂亮男孩他也行。
巴倫這部我幾年前逛豆瓣時就看過介紹但當時對劇情不感興趣,只是被連續幾部重創下我實在需要它治療一下,好在真的相對青春可愛,雖然結局有很多現實面要考量,例如男主以後的經濟狀況、賣掉的身份証何時能賺到錢贖回,女主一家的未來……但這部讓你相信了人性的光明,也就讓人期待神明藉著人創造出奇蹟。(男主不就為那些阿富汗人帶來奇蹟嗎?)
男主撿到髮夾、撫摸上面的髮絲、替女主撿鞋子、套鞋、女主放下波卡面罩、男主凝視女主遺留的鞋印,這些都非常詩意。
立即下載
突然很不敬的認為腳控金庸會懂這些詩意的部分,咳。
雖然這樣的互動一部分是文化和宗教造成,但發乎情止乎禮的初戀甚至可能一生僅此一次的愛戀真的有種聖潔感。而這還是與生存、金錢、國難糾纏在一起的,不可思議!
這些至少也都十幾年以上了,所以回想那些悲劇,有的也許還在繼續,更希望都轉成好結局吧:(
啊起點應該是因為我看了部兩年前的德國紀錄片,女記者回故鄉採訪留在阿富汗的家人,她找到支持與反對塔利班政權的兩種觀點,兩種都有道理。如今只能期許這群「讀書人=神學士塔利班」好好經營吧。記者應該是哈扎拉族,希望他們不再受壓迫。STRG_F bei den Taliban: Warum finden Menschen sie gu...
跟諮商師聊到這部時我說她爺爺穿傳統服飾的外套好好看捏。
音樂的話紀錄片有清單,都好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