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CSP登入
1 months ago
鍾怡雯《垂釣睡眠》

生命中總有些事必須這樣淡出時間淡出記憶,在一種沒有痛楚沒有撕裂中悄然消翳,像換季時的落葉和落花,至多喚起細微的悵惘,那一絲悵惘也很快就被微風銜走,最後,連那絲悵惘是否曾經存在,也都不復記憶了。
latest #7
筵@CSP登入
1 months ago
  實際讀了才發現作者是馬來西亞人。但運用文字的方式與台灣人沒有太大差異。對行文的把握甚是熟稔,節奏大致是綿延氣韻。
筵@CSP登入
1 months ago
  之於散文一好雅馴二嗜疏冷,對卷一彰顯的深濃自我有點吃不消。與平時慣讀的作者相較,亦有些篇章略見匠氣。偶有拗折雕飾,毋寧稍嫌過度的感發。個人一逕肯定散文作者獨特的觀看生活之眼,但卷一的散文無論〈髮誄〉、〈癢〉還是〈驚情〉都很有種「太多」的感覺。其中較好的一篇是首篇兼書名的〈垂釣睡眠〉。幸而不是所有文章都「太多」,所以不至於膩煩。麗句亦常見。就算單看一篇不中喜好,也稍能有些收穫。
筵@CSP登入
1 months ago
  自卷二〈可能的地圖〉開始,寫台灣人不熟悉的異國風土,寫遠遁於都市喧囂的僻壤日子,或寫常人不能得的生活時,趣味遂興。〈蟒林・文明的爬行〉、〈門〉、〈禁忌與祕方〉。詳筆書寫都市文明哺育之身與山林樸質文化的齟齬。與民族誌裡覺悟堅定的人類學家迥異,清晰描繪便利與科學豢養的現代人觀看保留原始生活方式的角度,很有真實感。其次很有趣。
立即下載
筵@CSP登入
1 months ago
  尚有一點很中意。即作者沒有全盤接受土著文化。如〈門〉中即使領會了其文化的互動性質,仍然「堅持門的必要」。這和太常見的排拒都市文明一味稱譽幽僻地域的生活如何樸實現代生活如何令人厭惡的觀點迥然不同。作者寫的著實是心底發出的感想,而非遵循某種「正確」。
筵@CSP登入
1 months ago
  此外,私以為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漸漸死去的房間〉。久病的曾祖母是幽魂般的老人,在年歲悠久的宅子盤踞。沉滯酸朽的氣味猶如透出紙背撲鼻。將死者與生者之間漸次消磨的親情,惟獨早年收養之孤女無怨悔地「繼承」了幽魂的位置。全文以灰鬱筆調將文風不動的狹仄世界透出紙頁。彷彿傳統恐怖故事的舞台,復有一分無可奈何。
筵@CSP登入
1 months ago
  總體而言並非推薦優先度極高的作品,但有閒時也值得一讀。
筵@CSP登入
1 months ag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