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任務(7/20)
NSO室內樂《1826-回到未來》
https://images.plurk.com/3vTrBrjoJ5z805EJLVuc7.jpg https://images.plurk.com/2b4FJuqXpx6LiYJs1z3Stq.jpg
latest #10
-某人-
5 days ago
一天兩場好拚~
rochiny: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論雷加為何沒錢
-某人-
5 days ago @Edit 5 days ago
錢都變成喜歡的形狀了哈哈哈哈哈哈
立即下載
聽到了一點沒有在預期內的東西(好的
也聽到了一點沒有在預期內的東西(不算好的
上半場第一首曲目是好的。
喜聞樂見地看到NSO願意排出非常實驗性的作品。薇薇安.馮創作的The ice is talking訴諸著受冰川消退震撼,因而啟發的對於自然保護的意識。長約十分鐘的曲子融合了擊樂、電子音樂及人聲。借助音響設備的放大,獨奏者讓冰塊發出的微弱聲音被擴大到所有人都能耳聞。利用在刮刀與鼓棒中交錯運用,敲擊、摩擦不同的表面製造不同的聲音。三不五時還由獨奏者發出塌塌塌塌的節拍聲音。整首樂曲也伴隨著略微迷幻、空心的電子音效,像是冰川因重力擠壓,不時冒出的聲響。節奏會隨著樂曲進展越來越緊繃,像是有什麼事情發生。直到最後倒下熱水,滴滴答答的聲音代替了冰塊摩擦發出的聲音。獨奏者低聲而不安地說著「 The ice is taking 」,此時卻只聽到水珠滴落的聲音,似乎象徵著因暖化溶解成水的冰。樂曲完結於這令人不安的傳遞與控訴中。
與其說是擊樂,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式的呈現。但冰塊摩擦產生各種聲音的可能性與電子樂的搭配互動,著實讓人耳目一新與享受。艾庭安靈活的描繪了冰刀於冰川上滑行與冰層擠壓的聲音,並且充份的運用了冰塊音色的各種可能性,配合節拍的瞬變戲劇性,呈現精彩的演出。
下半場是不算好的。
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令人稍感失望。四位演奏者在技巧與音色上眼前沒有問題,絕對是令人滿足。音符拉的飽滿圓潤,也並未有顯著到影響聽覺的錯音,滑順光亮的呈現樂句。整體的樂曲架構的確是合在拍點上,但卻聽起來極度的紛亂。尤其是第一第二樂章,四把提琴像是只有在同樣節奏上,但卻各說各話似的。拉的優美,卻互不相容。像是把麵條、豆芽菜、豆干、巧克力四種不同口感與口味的東西綁在一起切成同樣大小。外觀看起來是一致了,實際上咬起來卻說不上的彆扭。另一點是音樂的變化性太過的平凡,讓貝多芬變得有些枯燥乏味。四位演奏者的技藝上絕對是可圈可點,但合作起來的呈現卻遺憾的令人一頭霧水。
樂見於NSO作為代表性的官方樂團,排出The ice is taking 這種有趣創新的曲目。但室內樂的演出數量卻令人好奇這個Orchestra 要不要改成Chamber 好了。這或許更能作為一個官方單位促進室內樂的普及化與音樂層次的進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