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珍奶變成「更健康」的果茶,為什麼歐美社群反而吵翻天?甚至說這是在偷台灣文化?|志祺七七其實以我對珍奶文化的理解,珍奶只是成為手搖飲品的代表,所以也包含了爆爆珠,蒟蒻,布丁等選項,賣珍奶也不會只賣珍奶,還有冬瓜茶,檸檬紅茶,水果茶,如果單挑字面珍奶的意思,未免太過膚淺

我覺得文化挪用是像中國那樣,明明不是自己的,例如泡菜(含配方)卻說自己的,我理解的中國也有類似,但至少不是叫泡菜 Kimchi,但中國把韓國的一切都說成自己

我真的不知道手搖什麽時候變成健康飲料,還笑歐美的太甜,此外,那你也不能不給人開台灣水果茶,大把印度人開中餐廳,大把華人開日本餐廳和意大利餐廳你以為每個都很了解當地文化嗎?他們也一大堆文化挪用了嗎?
我覺得要怪就是當初翻譯沒有翻成手搖,但最當初爆紅的珍奶,我印象還未有手搖一詞,就算有也沒未普遍,至少我覺得珍奶和水果茶是先跑出來,而珍珠和爆爆珠這種特別的口感為他們帶來衝擊,而最初解釋的人,也會講 pearl, bobba,後來才有個正式的統稱叫 bubble tea,直譯是泡泡茶,但其實是指茶裡有好像泡泡浴那樣有圓圓的東西,但再翻譯中文變成珍奶文化,可是在地的手搖飲料沒有繞出外國一圈,所以統稱手搖
現在他們講黑糖珍珠,英國人最多會講 tapioca,直接講他成份,其次是 pearl,直接中譯,有時不知就裡的會講 bubble
這次我認真看了節目片段,他們知道是台灣的飲品

不過當然你說不知道成份也是可圈可點,賣成品你要列出全部成份,你去餐店,他制作的你是有機會不知道全部成份

至於健康,對我來講,手搖都沒有健康就是,一直很多研究指多糖或精製過(粉和糖),所以我偶爾只喝天仁,起碼是好的茶,不過現在沒機會了,當然有去糖去冰的選擇,但賣成品不能強求呀,星巴克賣瓶裝都沒法去甜或改用什麽奶

我覺得 bobba tea 沒成功有點可惜,因為有人認為在魔改,那麽在加在美台灣人你怎麽就沒有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正宗地推出珍奶呢?為何歐美人能看到先機去開店呢?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