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的筆記1。
決定孩子未來學習軌跡的基本要素,是「早期的語言環境」,也就是家長對孩子說多少話,以及使用怎樣的方式說話。孩子若生長在擁有大量「親子對話」的家庭,無論家中教育或經濟地位如何,表現都會比較好。就這麼簡單。
——《父母的語言》
Readmoo讀墨電子書
latest #14
家長對孩子說越多話,孩子的字彙量成長得越快,在三歲及以後的智商測驗成績也越高。
話語的數量很重要,話語的內容也很重要,如命令句(不要、停止)會抑制孩子的發展。
1.共情關注
這需要家長主動的努力,去注意孩子正在專注的事物和及時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專注於孩子正在專注的事物。
-
長久以來,「為人父母」被認為是只要憑直覺就會的事,實際上並非如此,相信許多筋疲力竭的父母都會同意。「共情關注」的本質就是家長對孩子的回應,可歸結為三步驟的過程:
觀察
詮釋
行動
——《父母的語言》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共情關注讓孩子感到我們和他同在,我們發現他的狀況並給予積極的回應,縱使可能無法解決問題,但孩子是被傾聽和接納的。
嬰兒在這新鮮而陌生的世界裡,無論是為什麼而哭,讓我們來面對它吧,那都是出於對未知的恐懼,嬰兒應該要理解的第一件事是,他/她很安全。「別擔心,小寶貝,爸比/媽咪在這裡。」這是生命中的第一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課,具有長期的影響力。這是在告訴孩子:「未來不盡然容易,但遇到艱難時刻,有人會在那裡保護你。」
——《父母的語言》
Readmoo讀墨電子書
2.多說一點
嬰兒的大腦像是撲滿,我們要用語言往裡面投幣,語言的數量和品質都很重要,就像是錢幣的數量和面額。
家長用豐富的字彙,描述在「共情關注」時孩子關注的事物、經歷的情境。
可以邊做事邊介紹手邊的事情給孩子聽,也可以直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若孩子已經牙牙學語,家長可以用更完整的話重複一次孩子說話的內容,這樣孩子不需要糾正,就知道正確的、更完整的用法。
「多說一點」的時候避免用代名詞,例如「可以請你去那邊把它拿起來嗎?」,除了很難懂之外。孩子現在需要具體的字彙的輸入。
等孩子大一點,可以開始談論「去脈絡化的語言」,不談論此時此地的交流方式,孩子沒有視覺和環境的線索,要自己搜尋腦海裡的字庫來表達。
例如昨天小吉跟我報告:「小吉在學校有拼拼圖,還有跳舞!」
多說一點的舉例
小吉:「小吉要喝ㄋㄟㄋㄟ」
我:「你想要喝ㄋㄟㄋㄟ嗎?你想要喝牛奶還是媽媽泡的ㄋㄟㄋㄟ?」
小吉:「媽媽泡的ㄋㄟㄋㄟ。」
他下一次就會說:「小吉要喝ㄋㄟㄋㄟ,媽媽泡ㄋㄟㄋㄟ。」
學說話的孩子會用不完整的字彙和句子。家長可以在「多說一點」的情境下擴張語言,藉由填空的方式來重述孩子說的話。
當孩子說:「狗狗傷心。」家長可以擴張為:「你的狗狗很傷心。」流暢的擴張語言,能提供孩子更好的說話方式,並避免「糾正」帶來的負面影響。
隨著孩子長大,擴張語言也變得更加複雜。當孩子說:「去覺覺。」家長可以擴張成:「你想睡覺了。現在時間很晚,你也很累了。」
——《父母的語言》
Readmoo讀墨電子書
3.輪流說話
電視、錄音帶和點讀筆無法取代親子對話,是因為只有親子對話可以互動,而且家長可以透過積極的回應和傾聽,讓話題繼續下去。
在互動時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避免是非題和否定句的結尾),然後耐心等待孩子的回答,讓對話持續下去。
有一個字彙會讓「輪流說話」的效果受限,那就是「什麼?」例如:「球是什麼顏色?」「牛的叫聲是什麼?」這種詢問「什麼」的句子,對強化對話交流或建立字彙都收效甚微,因為只是要求孩子回憶已經熟悉的字彙。此外,是非題也有同樣的局限,不太能讓對話持續進行,也難以教導孩子新事物。
相較之下,開放式問題則是一種可行的方式,能充分達到「輪流說話」的目標,而且對小小孩特別有用,因為他們最擅長打開話匣子,總能講個沒完沒了。簡單詢問「怎麼做」或「為什麼」,就能讓小孩用天馬行空的字彙、想法和概念回答
——《父母的語言》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這噗先到這裡,下一噗想整理成長型思維和作者對孩子品行養成的建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