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21
掰噗~
2 weeks ago
這件事情世界上只有三個人知道(ninja)
哇... 哇汪~ ヾ(*´∀ ˋ*)ノ
我是因為詩生活才知道林禹瑄的

書店真的就是老師般的存在陪我成長
立即下載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節錄一些喜歡的片段:

去遠方,人們眼裡追夢與實踐的體現,一開始,只是為了逃。

【台南】

遠方的反義詞是家。從小長大的新營被她稱之沙漠,「沒有電影院,也沒有百貨公司(雖然我不喜歡百貨公司),書店很少,以前只有一間金石堂。」

想離開的,是家,卻不只是家。高一分組時,她擅自填了社會組,給不太管自己的爸爸簽名,「那個暑假我媽就非常地抓狂。每一天都會說,唸社會組到底要幹什麼、興趣不能當飯吃啊。」

兩個月她就屈服,回去唸自然組。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可是,尤其是物理,我非常痛恨物理。」讀理組很痛苦,做不喜歡的事很痛苦,但太會考試了,她甚至沒有不痛苦的資格,「我也沒有勇氣擺爛,因為我人生前 25 年就是非常努力想要滿足媽媽的期待。我只覺得很不開心、很不開心⋯⋯」

之所以想離家,或許正是長期被母親威權壓制後的反撲。

「會不會聽起來有點重?但是家對我來講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也導致後來我去很多地方,都不會有家的感覺,因為我不知道『家的感覺』是什麼。」

學校也不安全。高中被籬笆與鐵絲網圍起,夜晚與假日都被褫奪,比起同儕更多是競爭關係,升學主義的輾壓裡,唯一能讓她撐開自己的,是喜菡文學網。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

文學窄得不足以容身,牙醫生活也更逼仄。

學校裡幾年還能撐過去,但畢業後進入職場,下刀的地方從模型換成活生生的口腔,不允許僥倖,一陣戰慄瀕臨:「你要對你的病人負責。不能說因為是考試所以擺爛。有時候病人太相信我,但我技術沒有很好,我其實滿愧疚的。」

甚至她不懂該怎麼訴說這份痛苦:「外面的眼光看起來,我就是走在一個非常光明的軌道上。那時候我有一個男友,他也是牙醫,我媽很喜歡他。周遭人的感覺就是,喔那你可以去結婚了。」

「但只要想到後面十年,都是照這個劇本走,我就非常絕望。」

當時新聞報導台中一位女牙醫,結婚不久跳樓。

「那好像非常有可能就是我。」那則新聞剪影了社會對「成功者」的刻板與不解,「大家就會說,啊她工作這麼好、然後又剛結婚,怎麼會。怎麼會想要跳樓自殺?不是很成功的人生嗎?」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機場】

「如果我繼續當牙醫的話,寫作大概就會死了。」

某天下班回租屋處的路上,她才發現,10 年,整整 10 年,她都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

「那時候,就是只想要活下去而已。我累積了很多創傷跟痛苦,卻沒有足夠的餘裕讓我難過。」

那年另一件事,是她與當時的牙醫男友分手。

會難過嗎?她只回憶最初,「我是一個滿自卑的人,他說他喜歡我,就在一起了。」

分手後,處事圓滑的前男友傳簡訊給她媽媽,大意是:非常謝謝林母之前的照顧,很可惜無法成為家人。

「那是我媽很愛聽的話。明明他們才見兩次面。」

知道兩人分手,媽媽開始照三餐打電話,責備她,那麼不珍惜,幹嘛不快復合。

同一時間,前男友也會一天打近百通電話給她。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只是稍微偏離了劇本,好像全世界都跳出來把她拽回「正軌」——意識到這件事,她終於忍不住。要是現在不逃,以後只會更難。

她辭職了。

她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就像一顆炸彈投下去,玉石俱焚。然後我就出國了。」
【布魯塞爾】

好幾年,她除了日記與邀稿外,其餘什麼都沒寫。

也是那段空掉的日子,傷痕開始浮現。

她的憂鬱症加劇,有些悲傷沒有來歷,有些則像遲來的反作用力,帶她觸碰過去,「之前讀牙醫,經歷過非常壓抑自己的時光,那時候還在創傷中、沒辦法反應。所以到了國外,我就爆炸了。」

病症讓她開始記不住。那幾年的記憶幾乎荒廢,忘記臉書的帳號密碼,因此與許多人斷聯。彷彿身體自動切斷她與原本生活的連鎖。

「我媽打電話來,我都不敢接,她就傳 LINE,如果 LINE 我沒回,她就寫 Email。那時候看到一個訊息跳出來我真的不敢打開,我會因為一封 Email 就卡了一個禮拜。」

她做過諮商、心理分析,釐清創傷的由來,包括為什麼媽媽那麼不想要她離開。
媽媽在傳統家庭長大,么女,上面有 6 個哥哥姊姊,「從小她被迫做很多決定,都是為了成全家人,比如她讀到高中,為了省錢就沒有繼續。」

相較之下,林禹瑄對自由的渴求、不必犧牲,在媽媽眼中才是不對勁,「她覺得女生該有女生的樣子。而我跟她都是女生,憑什麼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或許媽媽是嫉妒她的。

「比如說我跟她吵架,她吵不太過我,她就會說:妳就是念太多書了。」傳統觀念束縛下,媽媽認為三十歲以後最重要的就是結婚,超過一切,「她就會說,我覺得妳如果沒有結婚,或沒有小孩,那就是一事無成,做什麼都沒有意義。」

「我要怎麼樣才可以讓她理解這些事情造成我的困擾?」

她不願過多苛責同被時代掐著的母親,只是突然知道自己沒有辦法。

「她覺得她經過的痛苦比我還多,所以我的痛苦對她來講就不算痛苦。」
我住在母親一生漫長漫長的傷口裡
無法開口,無法不感到疼痛

——〈春天不在春天街〉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斯雷布尼查,蒙巴薩】

定居布魯塞爾後,像要報復過去的生活般,一直起飛,一直降落,尋找新的遠方。

比如她鍾情巴爾幹半島,內戰史喧騰的歐洲軍火庫。

「當地作家會形容自己國家:來自這裡的人,眼睛裡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憂傷。」

她去那裡找眼睛。

1995 年,波士尼亞東部小鎮的「斯雷布尼查大屠殺」,八千多名穆斯林男子在數夜間被塞爾維亞軍隊殺害,多名婦女與孩童遭性侵,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種族滅絕。

爆發時小鎮居民遁逃的林中路線,紀念日人們會重新步行,用身體復述歷史的痛。

21 年後林禹瑄也踏足,遇見一群內戰時期參戰的老兵,有人眼睛被炸出窟窿,有人展示頭上手榴彈造成的開裂,組織液流出。
「有個老兵會講一點英文,我說我有在寫報導,他就一直叫我 CNN,還跑去跟人家說『這是 CNN 的記者!你要跟她講所有事情。』」於是她聽到很多故事。

「他們到現在還是彼此仇恨。在波士尼亞,遇到當地很多穆斯林,都跟你說塞爾維亞人就是很壞。塞爾維亞的角色有點像中國,會覺得南斯拉夫人皆兄弟,其他人就會跟他說:我們才不是。」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去年她也走訪塞爾維亞,遇見一個音樂家,「他跟我介紹他們國家的音樂,把地圖拿出來,他指著科索沃說『這個科索沃區』。」

然而當時科索沃已經獨立。

「我不覺得他講這些有惡意、或他想用暴力統治其他民族。他給我的感覺就是:我是南斯拉夫人,我只是很認同我的國家。」

混亂的歷史與邊界、轉型正義、強國以民族主義之名凌弱,她竟在別人的眼睛裡,看見自己故鄉的身影。

類似的機遇很多。尤其以台灣人的身份穿行,難免被側目。

「比如說有時候我遇到伊朗人,伊朗人就會跟我說,你知道像我們這種國家的人⋯⋯」

那是一種先於語言與貨幣、流通在國際的憂傷。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肯亞同樣令她依戀。

那時她把布魯塞爾的公寓清空,成為沒有地址的人,去肯亞馬庫由的寄宿學校當志工。

學校由一個肯亞人、一個美國人創建,支援家裡沒有通電、食糧匱乏的孩童,提供暫時的家屋,讓他們可以吃、可以睡、可以寫作業。

令她沒想到的是,跟她一樣,小村居民也有心繫的遠方,「我在村子裡遇到的人一輩子沒去過蒙巴薩,但會不斷跟你說那個地方有多好,有大海。有天一定要去蒙巴薩。」

學校警衛常開玩笑,星期天,他會穿上唯一的白襯衫、西裝褲去教會。

「我問他去哪,他會說,去蒙巴薩。」
「我很喜歡在小村子的生活,很樸實——這樣講很傲慢吧。我知道這對他們來講一點都不好玩,可是在那裡,早上 7 點起床,晚上 8 點睡覺,沒有網路,用井打水,用手洗衣服⋯⋯」

原本她會因為一天沒有上網就產生脫隊的焦慮,「但過了沒有網路的兩個月,回台灣連上網,原來也沒有錯過什麼。沒有什麼真的重要。」

沒有什麼真的重要。也沒有什麼遠方非去不可。
【春天街】

她其實沒有想過要再出詩集。

28 歲收到的信裡,讀者告訴她:「有個女孩也讀妳的詩,後來她離開了。」

那封信並非責備,但她卡住了,也問過自己:「要販賣悲傷到什麼時候?」

3 年前,她忽然覺得夠了,「我在比利時已經經歷滿多輪迴。我不知道人生要怎麼辦,完全偏離正常的軌道,也沒有任何參考,好像在外太空飄浮一樣。」

讀書、工作、出國,什麼都做了,又好像什麼都沒做,幾年前本想專心寫點東西,申請國藝會補助,也無果。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你覺得,江郎知道自己才盡嗎?」

她說她開始害怕,為什麼人們只記得江郎的才盡,卻不記得他的作品?他真的有才嗎?

飛得夠久了,她想找一個合適的降落點:「我想要知道才華什麼時候用完,什麼時候該收手。」

「既然沒有要出書、寫作、生小孩,原本我的人生計畫是,我要寫一本小說,35 歲就可以走了。」

直到去年 2 月,編輯達瑞寄信來問,想不想出詩集?

「我想說,出詩集,你確定?哪來的錢?但他說他很想。」

揣著不安、心虛還有一點願望,最後她答應了。
距離上一本書 11 年,今年 3 月《春天不在春天街》出版,她是被記得的。

詩生活發文「讀者心目中最期待的詩人林禹瑄終於出書了」;詩人唐捐臉書上寫「傳奇的抒情詩人再出發」;把她的名字打入搜尋引擎,社群上可以找到不少「終於」開頭的句子。

終於。林禹瑄終於。

詩集編寫期間,她又覺得自己好像好像好像——好像可以寫下去。不見得是詩,「散文我會繼續寫,之後可能會想寫小說。寫得好不好還不知道。」

今年要 35 了,她練習養成規律,週一到週五是工作時間,週末如果沒有跟朋友喝酒,就交給寫作。

從生活回到生活,曾有的遁逃與流浪並不徒然:位移是 0,卻拉出了纏繞半個地球的路徑長。

而文學從來更關心後者。

春天街,雨什麼時候下下來,她自己知道。
鋒鋒
2 weeks ago
我超喜歡林禹瑄 少數非常對頻的詩人
有接獲密報 她下個月要出第一本散文集了
Mars真醬🌱好喜歡吃糧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chincrazyche: 超讚!!!好期待散文

以前我在IG手動轉傳詩生活的宣傳貼文時 有看到鋒鋒按讚 就有猜到你應該也很喜歡這位創作者 等書籍上市又可以買買買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