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裂】The Substance| 前導預告 |10.18 啟動分裂看了《懼裂》,很多藝文朋友推,但自己說真的沒很喜歡。大概就如同電影迂迴劇情,在覺得無聊時,喔,又出現好像有些新意,然後又開始無聊,最後則是B級片,OK好喔。
latest #6
以黛咪摩爾的演員生命史建構電影的方式並不陌生,想到《鳥人》,但相對似乎深刻多了,即使是音畫的實驗性處理令人想到十年前的錄像藝術感,如Laure Prouvost(註1),同時聯想到導演的年齡會在自己作品翻玩的年輕時看的電影經典,如:鬼店、2001太空漫遊,那麼是不是作者小時候印象中黛咪摩爾演藝生涯日正當中,並且跟布魯斯威利的婚姻也是轟動一時,成了後來時間傷逝的創作契機。
於是抱著某種懷舊感,《懼裂》結合當前生物科技的背景,劇本自我繁殖的時間設定確實是有趣的,本來會想說英文片名Substance是物質在哪裡,分明很心靈(女主角意志),但仔細想想確實以肉身汰舊換新的設定帶出的時間感,面對媚俗現世不斷紛擾變化,人類肉身物質存在的當下即刻,劇本很巧妙地不以統一的意志來涵蓋年輕的複製自我,而是年輕的複製自我有自己的想法,想當然或許也是可以推測是主角年輕時想紅的野心,進而變成「啃老族」。
想想整套自我複製的邏輯,不就是黑格爾+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史觀嗎?不也正是,從人的意識中如何面對外界變化,在對立/統一,如電影中黃色粘土的兩顆與一顆,自身正反的辯證之中。以否定的否定(正反不斷相互推翻),甚至劇情的框架就是否定(往往是嘲諷感 )來獲得觀眾「肯定」電影自身,故事得以不斷推動運行。(註2)
立即下載
即使《懼裂》在音畫形式實驗,大量廣角類VR的身體感沉浸式體驗,與似曾相似場景的致敬構成的寓言形式,表面上對於「現世」影視產業父權、消費欲望的嘲諷,同時末段的B級片走向看到一種的影像史的懷舊感,大量的血漿噴灑觀眾,想到《新空房禁地》的血腥除草機。
依舊會想到被低估的大衛柯能堡的《未來犯罪》,用著驚駭群眾的抽象肉塊,給出對於肉身未來的哲思,相對《懼裂》給不出什麼新意的「歷史終結」:人類命運不斷被灰燼、掩埋,前人犧牲的血肉被清洗消失,於是亮點是劇本末段綻放著一絲以「錯誤美學」演譯著堪稱最不黑格爾的尼采時刻:殺死自身的未來,同時也是過去,得以求生。藉此已經不知經歷多少迂迴的劇本,鋪陳著最後異形肉塊的降生。
於是發現電影花了一大番功夫只是證實這(我們早已習慣的)後現代時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