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喜歡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鋼琴 #獨奏 #音樂會
【Dmitry Shishkin:希斯金2024鋼琴獨奏會】
https://images.plurk.com/5ZYNN4CvB39qhQyWFIqI4n.jpg https://images.plurk.com/6UrdWZWtTYDjzImvdzYTtr.jpg https://images.plurk.com/1ooTjUM5ZqCo4vmb3YgbeW.jpg https://images.plurk.com/4UwL94h3CikHV8zdDuAprG.jpg
今天聽這場,基本上都是我喜歡的風格跟選曲,或許是禮拜一的緣故,實際到場人不多

曲目:
巴哈:聖詠前奏曲〈我呼喚您,主耶穌基督〉,作品639
法蘭克:前奏、賦格與變奏,作品18
巴哈─布梭尼:夏康舞曲
latest #21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柴可夫斯基:悲歌─俄羅斯鄉村景色,作品59

史克里亞賓:升G小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幻想」,作品19

拉赫曼尼諾夫:前奏曲選曲,作品23第1、3、5首;作品32第5、8、10、12首

普羅柯菲夫:D小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4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安可曲3首:
Medtner: Fairytale op. 26 no. 1

Prokofiev: “Suggestion Diabolique” Op.4 no.4

Chopin: Prelude op. 28 no 21
---------------------
立即下載
因為我這次沒有預習,聽曲目時也有點搞混樂章跟曲子的間隔,所以大概說幾個有印象的、或整體的狀況。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先說結論,不確定是不是我選的位置的關係,但是低音超濃重+延音踏板共鳴超強,總之整場聽下來就彷彿起司鍋,濃郁重口味(???
確實是有技巧、有力道跟爆發力,整體詮釋的速度偏快,但對我來說太厚重了,和弦聲音糊在一起,層次過多。

其實我有點懷疑是不是前面先彈了管風琴曲結果收不回來。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聽下來居然是巴哈跟法蘭克的表現最好。我覺得自己對獨奏愈來愈挑食了......
---------------------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開場的 《巴哈:聖詠前奏曲》比預期的短小簡潔,乍聽之下有點突兀(太習慣聽5分鐘以上的曲子,或者系列前奏曲了),但是接著搭配第二首法蘭克的管風琴作品,還有第三首夏康舞曲,三者形成了可愛的複調音樂俱樂部。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有了俱樂部撐腰(?),聖詠前奏曲變成了可愛的開胃菜,就好像禮拜開始前要先讓全場靜默一樣,透過乾淨俐落的3聲部結構讓氣氛沉澱。而法蘭克宏大的管風琴曲 《前奏、賦格與變奏,作品18》,開啟了和聲豐富、共鳴強烈又綿延不斷的旋律線。

希斯金藉由延音踏板、穩固確實的和弦觸鍵、還有儘量彈滿音符時值這幾個手法,成功讓現代鋼琴演繹、模仿出管風琴的音響效果。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以模仿管風琴而言,彈奏前奏曲時的觸鍵私以為依然偏現代風格;而在彈奏法蘭克的作品時表現更好,可惜有些快速音群(特別是高音部)的部分聽起來有點混亂,但這也應該考慮到現代鋼琴的聲音更立體,因此不該過於苛刻。

然後史坦威鋼琴的高音部音色......嗯,對管風琴曲來說可能太甜蜜了,覺得不太搭。不過後來表演者本人應該有刻意控制音色,所以除了強調高音部旋律時聽起來比較唐突,其他時候倒是還好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夏康舞曲》銜接在管風琴曲後,起到飯後甜點的作用,口味更內斂、但又不失聲部層次及變化,緩和了前一首曲子帶來的澎湃、震耳欲聾的殘響。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悲歌─俄羅斯鄉村景色,作品59》我很喜歡第一樂章,小調並融合民謠特有的旋律線條與歌唱性,又有一點舞蹈的節奏,非常有文化風情

第二樂章呈現熱烈的生活景象,繽紛繁複的旋律對我來說倒是沒那麼有吸引力。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針對 史克里亞賓 拉赫前奏曲,希斯金的技法可以表達出旋律不停變化、交織時那種一波波湧來的情感,在細密的音符間做出各自的區別。

不過因為他的演奏速度偏快,因此前奏曲op. 23 no. 5的詮釋我沒那麼喜歡。以我的位置聽到的音效,聲音過於密集導致殘響混在一起(跨八度左右手齊奏),音量偏大(第二段的浪漫慢板,p聽起來有mf,且感情推進速度極快,因而失卻如唱歌時的換氣、情不自禁與自然漸慢),結尾的上行琶音漸弱也是聽起來比較強勢。

這個版本表達出了技巧、氣勢與華麗浩大的氛圍,更加年輕氣盛、銳利且具破壞性,而聽眾顯然必須在以上特點與音樂的感情間做出取捨。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普羅柯菲夫:D小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4
最後是本場音樂會的重點(我個人),相比起其他浪漫後近現代的俄國作品,普羅高菲夫比較少登場。他的創作手法更簡潔,此奏鳴曲中並沒有太多節奏遊戲,而更多著墨於旋律線條帶來的感受變化。使用素材包含如敲擊鐵塊般的固定伴奏、半音階樂句、齊奏、七度不諧和音、不諧音程與終止式、陡然轉換的彈奏法(嚴肅沉重>玩偶式的夢幻音樂)與突慢突強。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一共4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但不應過快,簡潔又帶點俏皮。
第二樂章:詼諧曲快板,由斷奏與半音階組成。
第三樂章:神秘而陰沉的行板,及隱藏在音程之間如幽魂般的旋律線。
第四樂章:急板,第一樂章的變形、華麗畸形與極端發展。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演奏者以華麗精湛的手法彈奏普羅高菲夫。不過因為就我的認知,作曲家本人在抒情部分通常喜歡以簡單大方的織體來表達,且時不時在樂曲裡帶入諷刺幽默,古靈精怪的片段,因此如同前述,希斯金的版本太快、太沉重且銳利,少了一點俏皮跟忙裡偷閒的感覺。Not my cup of tea.

但還是很高興可以聽到現場版,這首我練習才剛進第三樂章

另外,因為坐在演奏者的臉部正前方,所以有了額外的發現:希斯金演奏時會常常觀察聽眾的反應。我看見他時不時瞥一眼第一排觀眾席,也會看向我這排,似乎在依據觀眾的表情對自己的演奏做調整。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另外以下是兩個我比較喜歡的版本:

Belyavsky走浪漫路線>Prokofiev | Piano Sonata # 2 Op.14 | Belyavsky
Harliono走清爽路線>Prokofiev Sonata No.2 Op.14 in D minor (Full) - Geor...
而經典詮釋者李希特的可以作為標準參考:Prokofiev - Piano sonata n°2 - Richter Moscow 1966
---------------------
我好喜歡Belyavsky彈第四樂章俏皮段落時扮鬼臉,好好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