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hroinneann
2 months ago @Edit 2 weeks ago
【資料整理噗】芬蘭神話之冥府旅行指南

為取材而作的簡單整理,可能會有人需要,所以放上來跟大家分享,需要者自取。

巴哈姆特整理版,有補一些詩歌原文:「」的創作列表 - 巴哈姆特
(更新:個人需要的部分已整理完成,不會再增加新的內容)
latest #82
「」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免責聲明:內容多半整理自多國語言的維基百科(還有一點點的拉普蘭觀光官網),有疑慮者請斟酌參考。

註:腐爛女神卡勒瑪和看門狗蘇爾瑪的資料只有英文維基百科提到,但資料來源說是卡勒瓦拉……請原諒我芬蘭文不好,暫時無法查證。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JUB53U21AnpOxRM1DiwwX.jpgFile:Suomimaailma.jpg - Wikimedia Commons芬蘭神話宇宙圖
(A) 天幕(Taivaankansi,「穹廬」)
(B) 北極星(Pohjannaula,「北之釘」)
(C) 天軸/宇宙軸(Maailmanpylväs,「天地柱」)
(D) 漩渦/瀑布/激流(Kinahmi,「大渦」,冥界入口)
(E) 波赫約拉(Pohjola,北方異族國)
(F) 人居之地
(G) 林圖科托(Lintukoto,飛鳥居處)
(H) 圖奧內拉(Tuonela ,彼岸之國/冥界)
「」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芬蘭神話中的創世傳說大致分成三種類型:宇宙蛋(潛鴨蛋殼破開形成宇宙)、水鳥啣泥造陸、宇宙工匠打造天空。
因個人取材多參考史詩《卡勒瓦拉》,所以這裡只整理第一種的「宇宙蛋」創世說。

根據這個說法,世界起源於一顆巨大的蛋,蛋殼破裂後成為蒼穹。有長長的柱體從北極星一路延伸至地底,支撐薄薄的天空,此即天地柱;一說則是世界樹,一棵參天大橡樹。星體運動則是以北極星為軸心,轉動整個穹頂所造成。而由於天地柱轉動,其下便產生攪動的渦流,是為大渦。

在整個世界的邊緣有名為林圖科托(Lintukoto)的溫暖地域,鳥類會在冬天時前去避寒。天上的銀河則被稱為 Linnunrata(鳥徑/飛鳥的過道),人們相信鳥類會隨季節在芬蘭和林圖科托之間來回遷徙。時至今日,芬蘭人依舊把銀河稱為 Linnunrata。
立即下載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鳥類在芬蘭神話中,是極為重要的動物。那時的人認為,靈魂是在生命誕生之際,由飛鳥帶來凡間;死亡時亦然,再由飛鳥送回。運送靈魂的鳥叫作魂鳥(Sielulintu),據說神話中的魂鳥就是北噪鴉(Siberian Jay),牠們同時也是極光的化身。

此外,人們會在枕邊放置木製的魂鳥雕像,以保佑靈魂不在夢中迷失而無法回家。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圖奧內拉 Tuonela

芬蘭神話中的死者之國、來世居所,有許多別稱,像是圖奧尼(Tuoni,彼岸/死亡本身)、馬納拉(Manala,地下世界)、馬納(Mana,地府)或陰間(Vainajala)。

圖奧內拉由死神圖奧尼(Tuoni)及其妻圖奧內塔(Tuonetar)統治。死者無論生前善惡皆殊途同歸,會在境內像生前一樣生活,或如影子般遊蕩,並受死神夫婦折磨。

據說圖奧內拉位於世界最北端,昏暗且陰冷。其確切位置卻是說法各異,可能在地下、海底或島嶼上;在某些信仰中,圖奧內拉甚至是與生者世界上下顛倒的異界;亦有人認為,墳場所在即為圖奧內拉之所在。

圖奧內拉與生者世界隔著巨大的鴻溝,鴻溝下方有湍急而黑暗的河流,由一隻唱著死亡咒語的天鵝(Tuonen joutsen)守護。
「」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而在另一版本的傳說中,擋在圖奧內拉之前並不是幽靜黑暗的河流,而是巨大的瀑布激流,稱作大渦(Kinahmi)。大渦是一個燃燒的漩渦,炙熱的激流中參雜著倒塌斷折的樹木(或世界樹枝),有時甚至會有刀劍或針刺流過。

生者死亡,人們會說他是「被圖奧尼(死亡的化身)帶走了」。但靈魂死後並不會馬上進入冥界(圖奧內拉),而是先經過一些階段,最後慢慢踏上前往死亡世界的旅程。

一開始靈魂可能會在親人身邊停留一段時間,比如老家,通常會待在家裡的神聖角落看顧親人,但不能待太久;因為靈魂待在生者世界太久,就會漸漸轉變成作祟的邪靈,給生者帶來瘟疫跟詛咒。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靈魂離開家鄉後,可能會被牽引至東方或西方,但最後他們會來到冥河(Tuonelan virta)邊,藉各種途徑前往圖奧內拉。渡水方法有通過危橋、直接游泳或搭乘圖奧尼之女(Tuonen tytti)駕駛的船。

正常老死、病死的靈魂,由死神圖奧尼接引;其餘靈魂會以死時的面貌前來搭船,比如被利器殺死的人會流血,溺死的人會滴水,燒死的人身上有焦痕等等。負責擺渡的圖奧尼之女會一一檢視靈魂的狀態,確保渡河的靈魂皆是貨真價實的死者。

附帶一提,據說過去住在俄羅斯北德維納河地區的部分芬族會將死者和陪葬品用船送往北方的海域,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可以將亡魂直接送入死者的國度(直達車的概念嗎?)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有時生者會為了尋求永恆的知識或咒語,而踏上前往圖奧內拉的旅程。

若活人試圖拜訪圖奧內拉,須跋涉數日甚至數月。先穿越荒野、荊棘與危林,然後是渡河。冥河凶險,流中暗藏無數利刃和噬魂的白斑狗魚(northern pike),生者唯有搭上渡船,才有一線生機。

但渡船沒那麼好上,圖奧尼之女就像冥國的安檢,會仔細檢查乘客,只放行死者。要如何才能騙過圖奧尼之女順利搭船——這時便是活人與之鬥智鬥勇的時刻了。比如巫覡可以透過進入恍惚狀態瞞天過海。

過了河,來到圖奧內拉的大門口,這裡有一隻看門狗。牠是腐爛女神卡勒瑪(Kalma)的手下——怪物蘇爾瑪(Surma),一隻有蛇尾的大狗,象徵突然而猛烈的死亡。

若是生者便會遭蘇爾瑪襲擊,牠會撕裂肉體,或透過凝視把人變石頭。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然而,順利混入不代表能全身而退,因為真正的困難還在後頭。

生者一旦抵達圖奧內拉,冥后圖奧內塔便會熱切歡迎、款待,藉此讓他們喝下特殊的小麥酒,以消除人間生活的記憶。就算逃過孟婆湯小麥酒,也有各種關卡令生者無法輕易離開:比如前面提到的蘇爾瑪,同樣會把從冥界逃跑的活人往死裡咬,阻止對方從大門逃跑;圖奧尼之女也會設下鐵網,擋住活人的去路。

史詩《卡勒瓦拉》中,英雄維奈莫寧(Väinämöinen)曾前往圖奧內拉尋找咒語,受盡苦難折磨,最後變成一條蛇狼狽逃回了人間。

反之,圖奧內拉的關卡顯然對死者寬容許多。

即使死者靈魂已在圖奧內拉定居,只要他們想,或者生者求助,依然可以回到人間幫忙,比如成為家族的「守護靈」保護後代。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亡靈的生活

根據當地古代的葬禮習俗,靈魂在圖奧內拉的生活應與生前大致相同,因為墓中陪葬包含各種生活用品、珠寶、武器和衣物等。之後隨著基督教傳入,陪葬品習俗逐漸消失,但至今仍有部分民眾會在墓地進行象徵性祭拜,比如東正教徒的倒酒祭奠。

在某些傳說中,死者抵達冥界後只是靜靜沉睡,或過著相對安寧的生活;生前作惡和行為不端者,生活條件可能就沒那麼好,例如只能睡冷硬的石床、受到折磨等等。另外也有傳說描述亡者的魂靈進入不祥之地,被困在狗魚的腸道中,連巫師都束手無策。

然而,關於惡人死後受罰的觀點,也可能受到後來傳入的基督教影響。在基督教傳入之前,古代芬蘭人信仰的地下世界原貌究竟為何?如今已無法確知。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生者前往圖奧內拉的其他方法

據說圖奧內拉蘊含永恆的知識,這些知識可能出自巫師及其親屬的靈魂,他們來到圖奧內拉後繼續研究,並匯集成無與倫比的智慧結晶。而生者可藉造訪圖奧內拉求得新知。

進入亡者之境的一種方式是「墜入淵縫(Lovi)」——簡言之,大約類似巫師進入恍惚狀態後,靈魂脫離身體的整個過程。巫師的靈魂必須遵循特定的路線前進,或者解決一些挑戰才能到達冥界。

比如對圖奧尼之女說謊假裝死者,以求搭上渡船;或用其他手段游過危險的河流,像是變身成狗魚。如果想回到「生者的世界」,還必須設法通過重重關卡從冥界返回。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圖奧內拉河 Tuonelan virta

冥河,亦稱圖奧尼溪(Tuonen joki),在芬蘭神話中是將冥界與生者世界隔開的河流。亡者必須越過這條危險的河流才能進入亡者之地圖奧內拉。這條河可能是緩慢流動的黑暗水域,也可能是燃燒著的洶湧激流,甚至是巨大的漩渦,即大渦(Kinahmi)。而在《卡勒瓦拉》中,圖奧內拉河多半以平靜黑暗的河流形象出現。

圖奧尼之女會以木筏接送亡者渡河。有時部分生者會假裝自己是亡者,意圖搭便船混入冥界。

若是搭不到船,也可嘗試自食其力,例如變身成水生動物游泳過去。然而途中可能遭遇鐵網阻擋,河中還有圖奧內拉的天鵝四處游動,唱著死亡的咒語阻止活人渡河,且圖奧內拉也有其他守衛層層把關。因此進入冥界極其冒險,前去者不少,返回者卻屈指可數。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而在冥河為激流或大渦(Kinahmi)的版本中,可能會有鋒利的武器或工具在水中流動:比如刀劍、斧頭以及縫衣針。在一些傳說中,大渦表面如火焰般熊熊燃燒,落入河中的人會在水中著火,無法熄滅。據說這道激流是天地柱以北之釘(北極星)為中心旋轉所引起。一個人如果生前作惡,死後就必須穿過激流前往冥界。

在斯堪的那維亞神話中,通往亡者之地的路上同樣有充滿鋼鐵武器的河流。這條激流也被比作斯堪的那維亞神話中的金倫加鴻溝(Ginnungaga,北歐神話的原始深淵),即火與冰結合的混沌初始狀態。

其他神話裡也有類似的冥河存在,比如希臘神話中的斯提克斯河和阿刻戎河。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圖奧尼之女 Tuonen tytti

或稱圖奧尼的女僕(Tuonen piika),冥河擺渡人。

只允許她相信已經死亡的人過河,因此活人若想前往圖奧內拉尋求亡者的永恆智慧,就必須設法巧妙地欺騙她。
「」
2 months ago


圖奧內拉的天鵝 Tuonelan joutsen

或稱圖奧尼的天鵝(Tuonen joutsen),在圖奧內拉河(冥河)中游動。大部分的人認為這隻傳說中的天鵝應該是黃嘴天鵝(大天鵝),而黃嘴天鵝也是芬蘭的國鳥。(附帶一提,瑞典的國鳥是疣鼻天鵝)

(再補充:不知為何又只有英文維基百科寫圖奧內拉的天鵝是黑色……其他語言的資料則未提及)

傳說中,若意圖殺死圖奧內拉的天鵝,動手之人會遭遇死劫。這與波羅的海芬蘭人的古代世界觀有關,天鵝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人們相信,射殺天鵝者終會自取滅亡。
「」
2 months ago
史詩《卡勒瓦拉》中。勒明蓋寧(Lemminkäinen)為迎娶婁希(Louhi,波赫約拉的女主人)的女兒,受命殺死圖奧內拉的天鵝。他帶著弓箭前往射殺天鵝,卻遭一位盲老牧人(兩人在波赫約拉有過節)伏擊,身體被兩端雕蛇的管狀魔法道具刺穿,墜入冥河中。老牧人在勒明蓋寧失去氣息後,又用鐵網將其身體從河中撈起,以劍砍成碎片再丟棄,並諷刺他現在可以在河裡射擊天鵝了。

後來,勒明蓋寧的母親從河中撈起他破碎的身體,並用蜂蜜將他復活;然而,並不是每個版本的故事都有成功復活。
「」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白斑狗魚 Hauki

亦稱水狗(Veenkoira),湖水魚的始祖,神話中描述其賜予人類火焰與音樂;因此在魔法儀式中,白斑狗魚的骨頭佔有重要地位。

白斑狗魚的每塊骨頭幾乎都有特殊名稱,這些名稱與農業、漁業以及巫術有關。人們認為其魚骨能使作物豐收帶來好運,頭骨和鉤狀骨可用於占卜,下頜骨則是靈性富饒的象徵。史詩《卡勒瓦拉》中,英雄維奈莫寧就曾用白斑狗魚的下頜骨做出世上第一把康特勒琴(kantele);而在與求婚有關的神話中,伊勒瑪利寧(Ilmarinen,打造天空的魔法工匠)則將白斑狗魚頭作為勝利象徵,送給波赫約拉的女主人婁希。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古時芬蘭人會將白斑狗魚放入井或泉水中,稱其為「守護魚(aljohauki)」,相信牠們具有靈性,能保護水源。此外,白斑狗魚還會吃掉井裡的青蛙,可作為水質好壞的指標。

儘管白斑狗魚在芬蘭神話中受人尊敬,亦是史詩提及的偉大巨魚,卻經常與死亡聯繫在一起。人們相信牠能透過水域穿梭生死兩界,比如從湖底游向冥府。

在某些傳說中,偶爾會有死者因誤入白斑狗魚的腸道,而沒能進入圖奧內拉。進入白斑狗魚的內臟代表真正的死亡,魚腸中的亡者無法像一般的死者那樣進行召喚,即使最強大的巫師也無法從魚腸帶回任何靈魂,若自身陷入其中也無法逃脫。

白斑狗魚有時會受命將活人的靈魂帶往冥界,被帶走的人則會身染重病,難以甦醒。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狗魚的腸子 Hauen suoli

白斑狗魚的內臟在某些芬蘭傳說中被視為冥界(圖奧內拉)的一部分。巫師經常從冥界取回亡者的靈魂,以幫助活人;然而,若靈魂不幸落入狗魚的腸胃,便再也無法回到人間,因為魚腸中的靈魂會漸漸被狗魚消化,最終腐爛殆盡。

狗魚的腸子或嘴巴也可以用來詛咒敵人。人們會將敵人身體的一部分——例如頭髮或指甲——丟入水中並念咒語,命令狗魚吃掉它;或者直接將敵人身體的一部分放入狗魚嘴裡,然後將魚放生。

這個詛咒據說可以讓對方徹底腐朽消亡,或將對方的靈魂送往冥界。因為那時的人們認為魚——尤其是白斑狗魚——能夠通過水路進入地下世界或亡者之地。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傳說曾有巫師靈魂出竅躺了三年(一說三十年),身體已經無生命跡象,而靈魂則在精神世界遊蕩。眾人都認為這麼多年過去,巫師早就死了;直到巫師的伴侶終於想起咒語,推測出靈魂所在:「他在魚腸彎折的地方,在那第三個彎曲處!」

聞言,巫師身體的雙腿突然一陣顫動,伴侶便接著說:「這人還沒腐爛,這位勇士尚未殞落!」

隨後老巫師站了起來,但身體的肌肉和骨頭立即崩落,再度墜入幽冥;因為巫師進入恍惚狀態太久,無法返回活人世界了。

(更新補充:詳細故事請見 Ikämieli 的維基百科,可憐的巫師……)
(相關人物:安特羅 ‧ 維普寧 Antero Vipunen)
「」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大渦 Kinahmi

亦稱 Kurimuksen kurkku、Rutjan koski、Meren napa 或 Kurkkio,是在史詩《卡勒瓦拉》中以多種名稱出現的巨型渦流或海溝。類似的海洋漩渦傳說在斯堪的那維亞、薩米人以及其他各地民族的神話中均有記載。

其中「Rutjan koski」一名與位於北冰洋沿岸的瑞雅(Ruija)地區文化有關。據說此渦位於極北之地,可能是支撐北極星的天地柱旋轉所造成;當天穹或地盤旋轉時,便會形成漩渦。不少傳說形容這個漩渦「熊熊燃燒」,還捲入世界樹落下的樹枝,樹枝巨大而尖銳,在其中反覆撞擊,險象環生。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據說大渦中心是通往亡者之地圖奧內拉的途徑,定位與其他傳說提及的圖奧內拉河——一道靜靜流淌的黑暗水域——類似。在某些信仰故事裡,旋轉的激流中甚至參雜了婦女的縫衣針和男子的斧頭。後世根據相關傳說推測,生前作惡多端的人會被迫涉過這道急流,承受河中流動的鋒利武器衝擊。另外,在與維奈莫寧有關的詩歌中,曾描述其乘坐鐵製或銅製的小船渡過大渦,前往冥界。

芬蘭的大渦與斯堪的那維亞傳說中的金倫加鴻溝有某種關連,後者也是一種燃燒的吞噬之口。金倫加鴻溝位於極北地區,它是原初的混沌狀態,火與冰在其中結合並孕育出生命。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後來的大渦傳說

在後來的時代中,芬蘭水手間也曾謠傳 Kurimuksen kurkku 是一個貫穿地球的漩渦:漩渦的一端會吸入物體,再將吸入的物體從地球另一端的開口吐出。此傳言可能受到當時新提出的「地圓說」影響,民眾已知曉地球是圓形而非平面。

根據拉普蘭的芬蘭人傳言,貫穿地球的漩渦規模可達數英里,會吞噬一切經過的船隻。倘若船隻被吸入漩渦,船上必須事先儲備數年的糧食,船員才能平安生還;因為漩渦可能要經過好幾年的時間,才會將吸入的船隻再次吐出。

薩米人和拉普蘭的芬蘭人相信,該漩渦就位於北冰洋或挪威海岸附近。斯堪的那維亞人也相信此漩渦存在,不過並非傳說中的金倫加鴻溝,且該漩渦應位於挪威羅弗敦群島附近的海域。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據說,若船在航行中突然無預警地改變前進方向,那是因為漩渦的暗流已經開始牽引船隻。此時必須立即改變航向,否則一切將無法挽回。或者,有時船隻始終朝正確的方向航行,卻還是到達錯誤的地點,那是因為看不見的渦流帶動了船隻,卻沒有改變行進方向。
「」
2 months ago


淵縫/缺口 Lovi

在芬蘭神話中,淵縫既是連接異界的空間,亦指某種超自然狀態。淵縫可能是位於水下或地下的冥界,抑或冥界與現實之間的通道。

多數傳說認為淵縫就在湖底,像是薩米人傳說中的 Saivo(薩米古老信仰術語,有多重含意,此處應指擁有兩邊出口、能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神聖湖泊),就在湖底的洞穴所通往的另一個湖中。

也有人推測淵縫代表陰道。當時人們將陰道視為現實與彼岸的通道,擁有強大魔力,因為人類必須通過陰道才得以出生。這點也體現在與生殖器相關的儀式或迷信中,比如「harakointi」(芬蘭民間傳說裡一種法術儀式:女性對目標暴露私處,藉此對目標下毒咒、驅魔或者保護目標,據稱效果十分強力)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人們認為,亡者的靈魂或許能通過陰道回歸來處。許多古代葬禮習俗亦充斥著相關元素,暗示將亡者送回子宮:墓室可能被設計得像人體內部,墓穴中也可能撒上紅土以象徵血液;而在某些傳統文化中,死者以胎兒姿勢埋葬。對亡者的身體進行的這些象徵性儀式,往往是希望亡者的靈魂能夠走向他們應有的歸宿。

據說巫師造訪亡者之地也得經由類似陰道的通道,也就是所謂的淵縫。因此,關於淵縫傳說多半圍繞著「墜入淵縫(Loveen lankeaminen)」和「自縫而升(Lovesta nosto)」這兩項傳統知識。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墜入淵縫 Loveen lankeaminen

在芬蘭民間傳統中,墜入淵縫意味著「前往亡者之地」,可能用來指稱巫師藉儀式進入恍惚的狀態。通常墜入淵縫是為尋找故人,或向祖先請教知識。

有時墜入淵縫也可用來指稱其他民族實行的恍惚狀態。文化研究者和人類學家通常也會把薩米人的靈魂旅行稱為墜入淵縫,儘管薩米人對此儀式其實有專屬的術語。

在口語中,墜入淵縫也有「墜入愛河」之意,據說這個用法衍生自英文的「fall in love」。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自縫而升 Lovesta nosto

通過施咒,可以將家族中死者的靈魂從淵縫召喚回人間,變成「Luonto」,即保護靈。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水冥界/水下幽冥 Vesivainajala

(註:此篇跟薩米人信仰較有關係)

水冥界是指許多宗教和神話中出現的水下或水後的亡者之地,通常位於生者世界的下方或邊緣。

在古巴比倫神話中,冥界是從一個類似泉眼的洞口向外擴展的地下原始海洋;而中國的信仰則認為亡者之地位於遙遠的北方水下(北冥);愛斯基摩人也有關於水冥界的傳說;而俄羅斯的芬裔漢特人認為,鄂畢河口的水域後方有通向彼岸的入口。

水冥界與薩米人的 Saivo 概念相似,根據芬蘭神話學者 Martti Haavio 的說法,薩米人巫師的輔助靈亦來自水下幽冥。

早期從不列顛群島到西伯利亞的廣泛地區,曾有以空心木作棺,將遺體入水的傳統;其中,漢特人將此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這種做法可能是早期水下幽冥信仰的遺跡。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另外,卡累利阿的南奧洛涅茨地區中某些詩歌也出現相關主題,記載靈魂須呼喚船隻才能渡過圖奧內河。然而,在其附近的拉多加湖南岸地區,並沒有發現與船葬相關的習俗,其他卡累利阿的輓歌中亦未提及關於水下幽冥的內容;反倒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船葬習俗相對常見。

不過卡累利阿的輓歌代表的是相對晚期的東歐地區傳統,而早期的幽冥觀念則反映在與圖奧內拉相關的詩歌和咒語中。
「」
2 months ago


屠戮者冥界 Verisurman saaneiden vainajala

(整理者註:這篇跟薩米人信仰較有關係,後半才跟芬蘭神話有關)

在許多信仰傳統中,屠戮者冥界是為在戰鬥中陣亡或被利器所殺者所設的亡者國度或歸宿。這個詞源自斯科爾特薩米人(Skolt Sámi)的神話,並從薩米語翻譯為芬蘭語。

最著名的屠戮者冥界大概是斯堪的那維亞的瓦爾哈拉(Valhalla,英靈殿),在那裡亡者會不斷進行戰鬥。類似信仰世界各地皆有:比如阿茲特克傳說中,戰死者會聚集在海的彼端,來到太陽之家進行戰爭遊戲。
「」
2 months ago
根據薩米人的傳說,人們會知曉屠戮者冥界存在,是出自一名少女的所見所聞。因某種不知名的原因,少女被人縫進海豹皮裡,並放置在水上漂流;最終她漂到了亡者之地的岸邊,目睹了令人恐懼的血腥場景,還遇見一位名叫納艾納斯(Naainas,此名可能與《聖經》中的挪亞有關)的男子。納艾納斯在造船時不慎傷到自己(類似於芬蘭神話中維奈莫寧造船的傳說),因此進入這個充滿血腥死亡的冥界,成為該地的統治者。

芬蘭的傳說故事中,某些描寫維奈莫寧受傷的篇章可能與屠戮者冥界的概念有關,儘管在現存的版本中並未明確提及這個冥界。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目前沒有明確資料顯示芬蘭神話中的亡者會根據死因分配不同的歸宿。然而,其中仍存在某些已知的區分標準,例如根據血緣進入家族專屬的亡者之地,或依據善惡分到不同的死後世界(可能受基督教影響)。

儘管如此,許多鄰近民族,像是斯堪的那維亞人、薩米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都相信存在一個屬於染血靈魂的冥界,因此芬蘭人可能也有類似的信仰。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極光與染血的靈魂

(整理者註:這段也是薩米人信仰為主)

在某些傳統概念中,死於血腥事件的人死後仍會流血,甚至可能持續不斷。斯科爾特薩米人認為,極光是掛在天上的血流——因為屠戮者冥界中,那些遭血腥殺害的亡者日夜不斷相殘、自殘,他們的血液以某種方式飛濺或滴流在天上,而後形成極光。部分薩米女性會在極光現象發生時用帽子遮擋自己,以避免被沾染血腥的亡者幽靈纏上並導致流血。

此外,與芬蘭人親近的愛沙尼亞人也有「亡者引發極光」的說法。而在某些西伯利亞民族和美洲原住民的眼中,極光是因為那些戰死者正在天上玩球、騎馬或進行其他娛樂活動;每當那群彼岸戰士出來活動筋骨,他們的血液便會釋放到天空中。
「」
2 months ago


維奈莫寧的圖奧內拉之旅 Väinämöisen Tuonelan-matka

亦稱「圖奧內拉探訪記」(Tuonelassa käynti),是芬蘭民間詩歌中的一個故事,講述維奈莫寧前往死者之地圖奧內拉的旅程。動機可能是為了尋找建造船隻或修理雪橇所需的工具,或者為了獲取咒歌中缺少的詞語(即「咒詞/咒語」,Luote/Luotteet)。

在《卡勒瓦拉》一書中,相關的故事出現兩次,分別在第 16 和第 21 篇章:在第 16 篇章中,維奈莫寧需要用來建造船隻的相關詞語;而在第 21 篇章,他欲尋找一種叫做「orasta」或「vääntiätä」的物品,類似於鑽孔工具,以便修理損壞的雪橇滑條。
「」
2 months ago
這段詩歌的諸多版本主要來自白海卡累利阿(Vienan Karjala)和雷博利(Rebol’a)地區,其他地方亦有零星發現。在某些版本中,該詩歌與勒明蓋寧的詩歌融合,故事主角變成考科米耶利(Kaukomieli,勒明蓋寧的別名),而非維奈莫寧。

不同版本的故事內容亦有所不同,但整體上大同小異:故事多半始於一場盛宴,其間維奈莫寧的雪橇損壞,他便請求在場的人去圖奧內拉取回一種叫做「oran」或「vääntiön」的工具,但眾人同聲拒絕,並勸維奈莫寧打消念頭。
「」
2 months ago
儘管如此,維奈莫寧仍無視警告,親自前往圖奧內拉。到達冥河畔後,他請求擺渡人圖奧尼之女助他渡河,圖奧尼之女隨即要求他解釋來意。維奈莫寧謊稱自己已死,但圖奧尼之女能準確辨識出不同的死狀——被鐵器殺死的人會血跡斑斑,溺水的人身上帶水,燒死的人身體會著火或燒焦。自知露餡的維奈莫寧只好坦白來意,才終於得以進入圖奧內拉。

雖然維奈莫寧成功進入圖奧內拉,但冥界待他顯然不太友善:只提供品質低劣的食物,還讓他睡在由蛇構成的床鋪。於是維奈莫寧變形成蛇,穿過圖奧尼之女設下的鐵網,最終成功逃出圖奧內拉。這種變形術也是巫覡往返冥界常用的魔法。

返回後,維奈莫寧向生者講述圖奧內拉的情況,並告誡眾人別在生前試圖進入亡者的國度。
「」
2 months ago
此外,維奈莫寧還進行另一個危險的旅程:進入古老的賢者(一說是巨人)安特羅 ‧ 維普寧(Antero Vipunen)腹中,尋找三個缺少的咒詞。最後,他成功獲得那三個詞語,並用鐵打了一根桿子。
「」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安特羅 ‧ 維普寧 Antero Vipunen

波羅的海芬族的民間詩歌中出現的角色,據說是沉睡於地下的亡者或巨人,亦是位智者,擁有古老珍貴的咒語或知識。由於身體進入恍惚狀態太久,因此無法返回活人世界。人們常去他墓前向其靈魂求教。

某天,維奈莫寧為取得咒歌缺少的三個咒詞(Luotteet),決定喚醒沉睡的維普寧。他先是砍伐維普寧墓地的樹木試圖喚醒對方,接著又進入維普寧的口中來到胃裡(一說是維普寧故意吞下維奈莫寧)。在維普寧的胃裡,維奈莫寧使勁敲打;維普寧為擺脫胃痛,最終屈服並交出了咒詞。

在愛沙尼亞語中,「vibu」的意思是弓箭,因此愛沙尼亞傳說多半將維普寧描寫成一位老練的射手。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其他諸多版本也有將維普寧寫成善使陷阱的獵人,這點也能從名字中的「Vipunen」略推一二——「Vipu」即是一種捕獵裝置。

有人認為安特羅 ‧ 維普寧的原型借自薩米人流傳的故事,故事中描述人們常前往巫師伊凱米耶利(Ikämieli,就是那個靈魂被關魚腸的衰小巫師……)的墳墓尋求知識,而伊凱米耶利的基督教教名就叫 Antereeus。有些人則推測安特羅 ‧ 維普寧可能與使徒安德烈有關,因為安德烈的斜十字可能被當時的人看成捕獸器的象徵符號。
「」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甚至還有一說認為,維普寧的故事可能源自古埃及。因為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之子海姆賽特(Satni-Khamuaset/Khaemweset)的傳說故事與安特羅 ‧ 維普寧有相似之處:海姆賽特四處尋找一切事物的起源秘密,最終在 Naneferkaptah 王子的墳墓中找到集合知識與強大術法的「透特之書」。
「」
2 months ago


神話與民間傳說中的天鵝

波羅的海的芬蘭部落將許多水鳥視為神聖的生物,天鵝可能是其中最神聖的鳥類。而在卡累利阿,創作岩畫的人有時也被稱作「水鳥之民」。

根據卡累利阿的傳說,天鵝是春天的使者,具有神聖的淵源,不得毀傷;因此傷害天鵝是一種嚴重罪行,凶手會迅速遭受報應而自毀,或者被處死。因此,人們視天鵝為聯繫冥界與現世的動物之一。

由於天鵝有著細長的脖子,人們或許因此認為牠們能洞察世界的不同層面。比如當天鵝將身體一部分潛入水中時,可以看見死亡之地——因為某些傳說認為冥界位於湖底的另一個出口。

這點關聯在圖奧內拉天鵝的故事中可見一斑:勒明蓋寧試圖殺害冥界的天鵝,最終喪命於「圖奧尼的黑河,神聖河流的漩渦」中。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天鵝與死亡的聯繫也能在索爾塔瓦拉(Sortavala)地區的民間信仰中找到:「天鵝是人類的親屬,因為曾有個女孩被變成天鵝,所以絕不能吃天鵝肉。」

其他歐洲民族也有與天鵝相關的傳說。比如希臘神話的宙斯變成天鵝,以誘惑斯巴達王后勒達(Leda);或者中世紀傳說中的天鵝騎士,後來由華格納編寫成歌劇羅恩格林(Lohengrin)。

大部分的天鵝故事裡都有「人變成天鵝」的橋段,正如科伊維斯托(Koivisto)地區流傳的一段話:「有些天鵝實際上是被詛咒的人,牠們在飛翔時發出哀鳴和悲嘆。」
「」
2 months ago
據說天鵝會在臨死之際歌唱,因此藝術家最後的作品被稱為「天鵝之歌」。

而關於天鵝與死亡之歌的聯繫,或許有更貼近現實的解釋:由於天鵝的氣管很長,肺部排出氣體時會產生類似笛子的嘹亮聲音。加上天鵝的梵語名稱「svanati」,最初就是指「可聽到的」或「迴響的」聲音,也是歐洲許多語言中「天鵝」一詞的詞根。
「」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洛維亞塔 Loviatar

也稱 Loveatar、Lovetar、Lovehetar、Louhetar、Louhiatar,是芬蘭神話中與冥界相關的角色,死神圖奧尼與冥后圖奧內塔的女兒,代表死亡與疾病,形象是黑膚盲眼的老嫗。有些傳說認為她跟波赫約拉的女主人婁希(Louhi)是同一人,因此婁希也是洛維亞塔的別稱之一。

Loviatar 之名源自古芬蘭語單字 lovi,意思是凹縫、門或陰道​​,在巫術用詞中表示精神世界的入口。而 Lovi 的引申詞「墜入淵縫(Loveen lankeaminen)」則用以表達巫師的恍惚狀態。

在芬蘭最早的歷史中,洛維亞塔是月亮女神,透過星星與死者連結在一起。隨著時間推移和文化變遷,基督教傳入芬蘭,女神被妖魔化,才變成醜陋的老巫婆及世界疾病之母。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在《卡勒瓦拉》第 45 篇詩歌中,洛維亞塔因一陣風而懷孕,並生下九個兒子,即九疾(Yhdeksän sairautta,九種疾病):

「她是圖奧內拉的盲女,洛維亞塔,年老的婦人,是圖奧尼最壞的女兒,最惡毒的巫女,一切邪惡的源頭,數以千計的災禍。她的面容黝黑,皮膚呈現可憎的顏色。

「這黑暗的圖奧尼之女,盲眼的母親,在路邊鋪下安棲的床,在邪惡的土地上築巢。她背風側躺,身體迎向嚴寒天氣, 迎接刺骨冷風,直面晨光來向。

「一陣強風襲來,猛烈風暴降臨, 風讓她懷孕,濕潤她的身體, 在一片無樹的曠野,荒廢無草的土地上。

「她懷著沉重的肚子,艱難地承受著負擔; 她懷孕了兩個、三個月,四個、五個月, 七個、八個月,直到九個月滿, 最後將懷胎十月的孩子帶入世間。」

部分民間詩歌裡有時會多一個老么,也是唯一的女兒。
「」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洛維亞塔與婁希

芬蘭語言學家埃利亞斯·倫羅特(Elias Lönnrot)編纂《卡勒瓦拉》時,將洛維亞塔和波赫約拉的女主人婁希區分成兩個不同的角色。然而,這兩個名字在原始的民間詩歌裡經常混用,有些詩甚至直接將婁希視為九疾之母。

婁希和洛維亞塔的諸多別稱之間有個區別:洛維亞塔的名字只出現在驅逐疾病咒語中,人們透過念誦這些咒語將疾病趕回她的身邊;而婁希的名字也出現在傳說或敘事詩中,還經常給英雄降下考驗。

另有一說認為,洛維亞塔和婁希是同一位女神在不同地區的變形,只是與英雄傳說有關的詩歌多半是在以婁希為主要名字的地區所作的,才導致兩者事蹟有些許不同。
「」
1 months ago


波赫約拉的女主人 Pohjolan emäntä/婁希 Louhi

亦稱為「北方老嫗(Pohjan akka)」,卡累利阿及芬蘭神話中的角色,是掌管神秘之地波赫約拉的女王,也是一位法力強大的巫婆。形象通常是邪惡、牙齒稀疏且鼻子堅挺的老年女性。

在大部分詩歌裡,波赫約拉的女主人沒有固定的名字。史詩《卡勒瓦拉》中,這位女主人叫婁希;但在其他民間詩歌,她還有諸如 Lovetar、Loviatar、Louhiatar、Louheatar 和 Lovehetar 等別名。

具有變幻和編織魔網的能力,會變身為巨大的車輪,將太陽和月亮鎖在山洞裡;膝下有多位美麗的女兒,吸引眾多英雄與神靈前來接受她嚴酷的考驗。
「」
1 months ago
波赫約拉的女主人是《卡勒瓦拉》中唯一明確的母系領袖。詩歌將她描述為擁有巨大魔力的女巫,能變形、操控天氣、控制太陽與月亮的運行,甚至能治病和生出各種奇異生物。她可以組織軍隊、指揮戰船與士兵,並在船隻毀壞後,將船板變成翅膀,化身為巨大的鷹,讓戰士登上她的背部乘風而飛。

波赫約拉的女主人生下許多災難與疾病。因為這些「孩子」不是在婚姻中誕生的,所以在相關詩歌中,她經常被稱為「娼妓」。當她面向北方暴露下體,受風吹襲或接觸到「伊庫圖爾索(Iku-Turso,永恆的圖爾索;前綴「伊庫」(Iku-)意思是「永恆」,意指自世界誕生起就存在,並存活直至永遠)」的硬物時便會懷孕。此外,據說以貌美聞名的「波赫約拉之女(Pohjolan tytär)」亦是婁希所生。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在一些故事中,波赫約拉的女主人有一位配偶,喚作「北地男主人(Pohjolan isäntä)」,但他通常處於次要地位,甚至從未提及。詩歌裡常以批判的口吻強調,波赫約拉的女主人在未婚的情況下,以非自然的方式創造並生出各種事物與生物。

在某些詩歌描述中,波赫約拉的女主人誕下三個兒子:一個畸形、一個跛腳、一個天生失明,這些兒子向天地間擲出三支「肇矢(noidannuoli,命運之箭,見 Synty 的解釋,之後會整理)」,將病痛災難散播至全世界。而在其他故事中,波赫約拉的女主人誕下九個兒子,分別代表著不同的災厄與痛苦。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此外,婁希(波赫約拉的女主人)也是狼的祖先之一。詩歌中曾描述她懷著一隻狼:「她腹中懷狗,在夏日的其他時刻,肋下藏著小狼……」

在《卡勒瓦拉》中,描述了婁希如何生出一頭熊,最終被維奈莫寧殺死。詩歌敘事者認為婁希是出於惡意派出這頭熊,但維奈莫寧還是感謝上天賜予他珍貴的獵物(《卡勒瓦拉》46: 101–104):

「感謝神的恩典,讚美唯一的造物主,祂賜給我這頭熊,森林中的黃金獵物!」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波赫約拉的女主人所統治的地域名喚波赫約拉——一個邪惡且寒冷的國度,位於遙遠的北方。波赫約拉不僅是民間詩歌中英雄的敵人,也是許多災難與問題(如寒冷和疾病)之象徵。

儘管波赫約拉被視為不祥之地,其繁榮卻令人羨慕。災難與病痛的威脅並不妨礙《卡勒瓦拉》的英雄們前仆後繼前往婁希的國度,追求她那美若天仙的女兒們。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波赫約拉 Pohjola

https://images.plurk.com/1DfpkJcQVAPPClIMV3ycy0.jpgFile:Northern lights lithograph partial.jpg - Wikime...
芬蘭神話中邪惡的發源地,一個遠在北方、具有不祥之兆且永遠寒冷的地區,據說世上的疾病和嚴寒起源於此。此外,傳說中世界的基礎——世界樹——之根部也位在波赫約拉(一說是天地柱的基座)。

在《卡勒瓦拉》的某些傳說中,波赫約拉顯然集合了對芬蘭北部和拉普蘭的認知;另一部分的文獻卻又指出,《卡勒瓦拉》將拉普蘭與波赫約拉視為不同的地方。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芬蘭語中「pohja」可以指「北方」或「底部」,pohjo- 則是它的派生型態。「pohja」的雙重意思有兩種可能的解釋:第一種是基於古代斯堪地那維亞人的信仰,認為北方是世界的底部,太陽每晚落向北方;第二種解釋認為房子的背部朝向陰冷的北方,而這就產生了北方是底部的聯想。

因此有些人推測波赫約拉說不定是地底之城,亦有其可能延伸自圖奧內拉之說——因為波赫約拉跟圖奧內拉有許多雷同處:比如以女性為主宰、其子女與病痛相關(冥后之女生出九疾/波赫約拉女主人的三個兒子是下腰痛起源)等等。但從目前大部分的傳世詩歌來看,兩者又似乎不是同一個地方。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根據《卡勒瓦拉》詩歌,波赫約拉除了有波赫約拉的女主人外,還有北地男主人、波赫約拉諸子(病痛的象徵)、美貌絕倫的波赫約拉之女。還有與人為敵的巫師、咒術師及各種怪物。

接近波赫約拉的人能從遠處看到發光的石丘和波赫約拉的大門,稱為「邪惡之門」(pahat veräjät)。前往波赫約拉的旅途中,可能會遇到障礙和守衛,比如一道高聳入雲的圍牆,從地下延伸到天空,還可能看到一條無盡的火焰裂縫或巨大的蛇。

有人認為這些發光的石丘和發亮的波赫約拉大門可能是指北極光,也就是在北方天空中可見的極光拱。波赫約拉還有一座巨大莊園,類似北歐神話中的英靈殿(瓦爾哈拉),人們在其中飲酒、狂歡和戰鬥。該莊園被描繪得極其宏偉,且擁有能載運大批軍隊的戰船。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關於波赫約拉的知名傳說幾乎離不開「英雄求娶波赫約拉之女」這個主題。在《卡勒瓦拉》中,工匠伊勒瑪利寧、冒險家勒明蓋寧和智者維奈莫寧都曾前往波赫約拉求婚。波赫約拉女主人向求婚者提出了一系列難以達成的任務,比如打造三寶磨、犁一塊充滿毒蛇的田地、馴服希息的狂馬、捕捉帶鱗的鱸魚、追捕希息的麋鹿,還有射殺圖奧內拉的天鵝。最終,當求婚者成功迎娶新娘後,便在波赫約拉的大廳裡舉行盛大婚禮,伴隨盛宴與美酒。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在關於波赫約拉的詩文中,關於三寶磨(Sampo)的故事也佔了相當多篇幅。許多人爭搶的三寶磨是工匠伊勒瑪利寧獻給波赫約拉的魔法器物,可以源源不絕生產不同的糧食跟財寶,就像聚寶盆。

但在一些相關詩歌中,波赫約拉和三寶磨的關係還有不同的說法。其中一個解釋認為,波赫約拉位於北極星下,世界柱的頂端是北極星,而三寶磨其實是支撐天穹旋轉的世界柱;因此,三寶磨的另一個名字是 Kirjokansi,代表它的旋轉和研磨動作。

在《卡勒瓦拉》中,三寶磨的基座固定在石質山丘上,受婁希掌控,這基座最初可能是用來穩固世界柱的。附帶一提,根據某些解釋,Sampo 的意思是「柱子」,也暗示三寶磨與天地柱具有某種關聯。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波赫約拉的男主人/北地男主人 Pohjolan isäntä

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中出現的角色,比起其配偶——波赫約拉的女主人(婁希)——顯得無足輕重。

在《卡勒瓦拉》中,勒明蓋寧曾參加波赫約拉之女的婚禮,並在婚宴期間殺害北地男主人。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婁希的三個兒子

如尤(Rujo,也稱作 Ruho,畸形)、然帕(Rampa,跛腳)和佩利索克阿(Perisokea,天生失明)是芬蘭咒歌中提及的邪惡三兄弟。他們會用妖術傷害人類,是波赫約拉女主人(婁希/洛維亞塔)的三個兒子。據說他們的母親是因風受孕,或與伊庫圖爾索之類的古代神祇、邪惡生物結合而生下他們。

在治療傷害的巫術咒語中提到,三兄弟可能是射出肇矢的元凶(下腰痛的起源)。他們用世界樹的枝幹打造魔法箭矢後便胡亂射出:

「如尤負責拿箭,然帕拉弓備射,佩利索克阿開弓放箭……」

他們的第一支箭射向地面,第二支箭射向天空。第三支肇矢擊中岩石,並反彈到人類身上。從此以後,肇矢使人身體發痛(人類便有了下腰痛)。

在一些詩歌中,洛維亞塔/婁希或類似角色生的是九個兒子,代表九種疾病。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九疾 Yhdeksän sairautta

在芬蘭神話中,「九疾」是由洛維亞塔(Loviatar)或類似性質的邪惡女性所生之子,各自代表九種不同的病痛。病痛的數量、名稱可能有所不同,但「九」尤為常見。

關於這些病痛的起源故事,在咒歌中有所描述:一位年老的女性因風受孕,或者在某些版本中是由伊庫圖爾索讓她懷孕,並在某個邪惡之地生下這些孩子。根據《卡勒瓦拉》的記載,其中八個兒子擁有名字,分別是:下腰痛(pistos,不知為何芬蘭以外的其他語言都翻成癆病)、絞痛(ähky)、風濕(luuvalo)、佝僂(riisi)、膿瘍(paise)、瘟疫(rutto)、疥瘡(rupi)以及腫瘤(syöjä)。第九個孩子沒有名字,是一位巫師,出生後便被派至水邊(一說被放逐),在各地散播嫉妒與怨恨。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在其他傳說中,也有九個孩子都有名字的版本,比如可能多出一個發燒、殘缺或哮喘等等。在這些版本中,被放逐的是第十個孩子,也是當中唯一的女兒;有的版本說她沒有名字,而有的版本稱她為卡德(Kade)。

卡德是代表嫉妒的女巫,會用邪視(邪惡之眼)傷害他人。古時某些人認為,嫉妒會使厄運增強,還會導致人體生病(整理者推測:可能是指心病?),因此嫉妒的目光有害且十分危險。部分民間傳說則提到可以用焦油或鹽巴驅除邪視的影響。

在《卡勒瓦拉》的記載中,九疾是洛維亞塔所生,婁希則擔任這些孩子的接生婆。婁希將這些疾病送往卡勒瓦拉的土地,意圖摧毀卡勒瓦拉的人民。然而,維納莫寧使用桑拿(對,就是我們知道的那個桑拿/三溫暖)的力量治癒並戰勝了這些疾病。

不過根據其他民間詩歌所述,婁希與孩子們的母親洛維亞塔極可能是同一人物。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以下是詩歌中的部分描述:

「北地老嫗牙齒稀疏,生了九個兒子,又生第十么女。 她尋人命名,卻沒找到命名之人,亦無人願意施洗。她親自為所生之物取名,為所帶來的災害施洗。有些成為刺痛之源,有些成為骨痛之因,有些成為牙痛之苦,有些成為哀嘆之憂,其餘皆成禍根。」
「」
1 months ago


薛雅妲/噬女 Syöjätär (Eateress)

芬蘭民間故事中一個邪惡的女性角色。她與一些疾病的起源有關,也與蛇、蜥蜴或狼等令人不適(或無用)的生物有關,傳說她用唾液創造了蛇。

民間故事中,薛雅妲的形象多半是一個典型的巫婆——邪惡且危險的成熟女性或老婦人。在某些故事中,她擁有驚人的魔法能力,可以瞬間吃掉許多人;而在另一些故事中,她滿足於誘惑和陰謀詭計。有些形象甚至帶有不同古代宗教中女性惡魔的特徵:可能是妖精、邪靈,某些故事則將薛雅妲描寫成殘忍巨大的食人獸及石頭精靈。

附帶一提,在某些芬蘭民謠中,薛雅妲是洛維亞塔第十個孩子的後代。
「」
1 months ago


波赫約拉之女/波赫約拉的女兒 Pohjolan tytär

或稱波赫約拉的少女(Pohjolan neidot)、北地少女(Pohjan neidot)、北地的女兒(Pohjan tyttäret),《卡勒瓦拉》詩歌中神奇且難以接近的女子,住在波赫約拉,甚至可能住在那裡的天上,人們通常把她們當作波赫約拉女主人的女兒。在《卡勒瓦拉》第5、8、13–14、18–19、22、24、32–33及 38 詩篇中,都有關於波赫約拉之女及其求婚競賽的描述。

波赫約拉之女以美貌聞名,還能在天空中編織金線和銀線。詩歌描述其為最理想的伴侶,明亮而潔白,「衣能透膚,膚能透肉,肉能透骨,骨能見髓」;某些版本則說,透過她們的骨髓甚至能感受到超凡的魔力。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波赫約拉女主人和其女兒們的存在強調了波赫約拉的獨樹一格,因為那裡掌權的是女性。民間詩歌對波赫約拉男子著墨甚少,反而偏重描寫這些女子。詩中描述道:「半個波赫揚瑪都在讚頌她們,薩沃邊界的群眾也讚美她們,芬蘭本部的青年都渴望她們。」

在《卡勒瓦拉》中,許多男性都想娶某位波赫約拉之女為妻。詩歌將這些北方少女描述得美麗且聰慧,卻從未提及她們的名字。而少女們的形象也帶有超自然的特徵,比如維奈莫寧初見波赫約拉之女時,她正坐在天際邊緣織著金布。

這位女兒的天上座位——「無盡之座」——可能暗指彩虹、山頂或是天穹的橫梁。金銀絲線也被比喻為知識的絲線或是人類命運的紡線。少女的透明感及天界住處一再突顯其超自然性,表明她並非普通女子。或許在更早的神話中,她曾是宇宙或人類命運的設計者或維護者,但這一角色隨時間減弱。
「」
1 months ago
如《卡勒瓦拉》故事所示,許多傳說提到許多英雄前來求娶波赫約拉之女為妻,有精心求婚者,亦有強硬要求者。然而,波赫約拉並不輕易將女兒許人:要進入波赫約拉,有時必須跨越重重障礙並擊敗怪物;波赫約拉的女主人往往會設置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藉此阻止婚姻或令求婚者喪命。

儘管如此,英雄們通常能夠翻越各種難關,最終完成交付的任務。但女主人有時會違背承諾,增加更多任務;女兒們有時會拒絕婚姻,有時則會暗示如何完成挑戰。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在《卡勒瓦拉》中,維奈莫寧、伊勒瑪利寧和勒明蓋寧都想迎娶波赫約拉的長女為妻。婁希表示,誰能為她打造出神奇的法器「三寶磨」,她就將女兒許配給誰。不過,婁希給這些求娶者的考驗往往不只一件,而求娶者自然也不只這三位英雄。

其中,長女最中意的求婚者是伊勒瑪利寧,因此她向他提供了完成任務的建議;婁希最中意的女婿是維奈莫寧,但經過幾番思考,她最終仍讓女兒自己決定配偶。之後,波赫約拉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女兒與伊勒瑪利寧結為夫妻,這一刻波赫約拉與卡勒瓦拉之間的矛盾似乎暫時得到緩解。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然而,事情未能如此順利發展下去。

長女成為伊勒瑪利寧家中女主人後的某天,在給負責放牧的奴隸庫勒沃的麵包中放了一塊石頭,這也許只是無心的惡作劇,但後果卻十分嚴重:庫勒沃父親給他的遺物小刀被麵包裡的石頭折斷,對命運多舛的庫勒沃而言,這成為難以承受的打擊。於是,憤怒的庫勒沃口吐詛咒,驅使熊、狼等猛獸襲擊牛群——

「等著瞧,等著瞧,該死的淫婦!妳讓我為我父之刀哀悼,妳自己也將悲傷痛哭,為妳的乳牛哀嚎。」

Malta, malta, hiien huora! Jos itken isoni veistä, vielä itkenet itseki, itket lypsylehmiäsi.

最後長女因此遇害,庫勒沃則趁亂逃跑。
「」
1 months ago
在哀悼亡妻後,伊勒瑪利寧再度前往波赫約拉求婚,想娶較小的女兒,但遭婁希果斷拒絕。儘管如此,伊勒瑪利寧依舊強行將另一位女兒帶走。而這位被劫少女不僅對伊勒瑪利寧出言不遜,甚至在歸途中就與另一名男子勾搭上。當伊勒瑪利寧發現她無意嫁給自己後,便將她變成了一隻海鷗。

此後某日,當卡勒瓦拉的人民再次來波赫約拉掠奪三寶磨時,婁希對此自然怒不可遏,因為她已失去了兩個女兒。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在《卡勒瓦拉》中,波赫約拉的長女是最具獨立性的年輕女子:她自己決定要嫁給誰,並且與伊勒瑪利寧成為平等的伴侶。這位少女不僅在求婚者面前堅定立場,對於愛控制的母親也同樣不讓步。在婚宴上,她用溫暖的言語和感謝之情告別了自己童年的家。

然而之後的故事裡,這位能言善辯且聰慧的少女成為鐵匠之妻後,卻不似從前善良伶俐,毫無理由地在庫勒沃的麵包中放入石頭,這樣的安排無疑有些矛盾。這很可能是因為《卡勒瓦拉》的編纂者埃利亞斯 ‧ 倫羅特將多個獨立的民間詩歌合併為一個完整的故事所致。或許原本庫勒沃詩歌中描述的惡毒女主人,並非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波赫約拉少女。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庫勒沃 Kullervo

(整理者表示:這篇跟冥界主題無關,本來不想整理,但這位看起來很有名,硬要說的話算是跟死亡有關吧……補充一點知識也好)

《卡勒瓦拉》及卡勒瓦拉民間詩歌中的人物,是擁有華麗金髮的美男子,其命運充滿悲劇色彩。

在《卡勒瓦拉》史詩中,庫勒沃是卡勒沃(Kalervo)之子。然而,原始的民間詩歌中也將他稱為「卡勒瓦之子」(Kalevanpoika)——一位傳說中的古老巨人。

與《卡勒瓦拉》的其他部分不同,庫勒沃的詩歌來源於英格利亞(Inkeri),由 D. E. D. Europaeus 收集並轉交給倫羅特。
「」
1 months ago
庫勒沃的父親卡勒沃與溫塔莫(Untamo)一族發生爭執。最後溫塔莫的手下提劍殺光了卡勒沃的部眾和整個家族,只留下一名侍女作為溫塔莫的奴隸。這名侍女不久便生下卡勒沃的兒子,也就是庫勒沃。溫塔莫一族要求庫勒沃做各種工作,但均表現不佳,因此他們多次嘗試殺害庫勒沃,但都沒有成功。童年時的庫勒沃力大無窮,任何方法都無法將他殺死。

後來,庫勒沃被賣給伊勒瑪利寧。伊勒瑪利寧派庫勒沃去放牧,但伊勒瑪利寧的妻子將一塊石頭放入庫勒沃的午餐麵包中。庫勒沃的刀,也就是他唯一從父親那裡繼承的東西,被麵包中的石頭弄斷。他憤怒之下誓要報復,遂召喚熊與狼襲擊牲畜,並在殺死女主人後遁逃。
「」
1 months ago
庫勒沃逃走後,一位披著藍斗篷的老婦告訴他,他的父母還活著。庫勒沃找到家人,但聽說妹妹失蹤了。他再次試圖適應工作,但仍然不適合。後來他被派去收稅,途中遇到並勾引了一位少女,事後才發現她就是失蹤的妹妹。妹妹知道真相後跳入急流中自盡,庫勒沃則羞愧地回到了家中。

庫勒沃陷入絕望和自暴自棄,決定向溫塔莫一族發動戰爭。這個消息只有他的母親感到悲傷。戰爭途中,他陸續得知家人相繼去世。毀滅溫塔莫一族後,庫勒沃回到已成廢墟的家園。他對自己的劍說,它喝過許多無辜者的血,如今該喝些有罪者的血,於是他用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庫勒沃的死亡詩歌非常有名。其中他對劍傾訴衷腸,如同馬克白對匕首吐露心聲;不同的是,庫勒沃的劍竟然回應了他:

「劍理解了這男人的心意,明白了勇士的話語,回答道:

「『為何我不樂於食用呢?為何不愛喝這有罪者的血呢?我也曾食用無辜者的肉,喝過無辜者的血。』」

Miekka mietti miehen mielen
Arvasi uron pakinan,
Vastasi sanalla tuolla
"Miks'en söisi mielelläni,
"Söisi syylistä lihoa
"Viallista verta joisi?
"Syön lihoa syyttömänki
"Juon verta viattomanki."
「」
1 months ago


圖奧尼 Tuoni

亦稱馬納(Mana)、馬納萊寧(Manalainen),芬蘭神話中掌管冥界與黑暗的神靈,是黑暗與死亡的化身。當他以人形出現時,通常會是頭戴黑暗之帽、手戴手套的老者,且據說雙手手指皆只有三根。

圖奧尼與配偶圖奧內塔共同統治著這片死者之地,並生育眾多子女:其中包括盲眼且邪惡的疾病與瘟疫女神洛維亞塔、祈禱與哀歌女神基烏塔(Kivutar)、痛苦與折磨女神萬瑪塔(Vammatar)、墓地與腐爛女神卡勒瑪(Kalma)、掌管苦難的痛苦之女(Kipu-Tyttö)和圖奧尼之子(Tuonenpoika),最後是圖奧尼之女——她坐在分隔冥界與人間的黑水河岸邊,擔任運送死者的擺渡人。
「」
1 months ago
在史詩《卡勒瓦拉》中,其領地稱作圖奧內拉——是死者所住的地底之城,有時也被描述為一座島嶼,其外圍的冥河上有神聖的天鵝游弋,能從此地返回的旅人寥寥無幾。當圖奧尼與妻子圖奧內塔迎接亡者時,他右手會執起裝滿青蛙和蟲子的壺,為每個訪客斟一杯「遺忘之酒」。

傳說英雄維奈莫寧是少數成功逃出圖奧內拉的人之一。根據《卡勒瓦拉》,維奈莫寧來到冥河對岸後,死神夫婦給他大量的啤酒,還施法使其昏睡。當維奈莫寧開始打瞌睡時,圖奧尼之女們(一說是兒子們)佈下一張巨大鐵網以阻止他逃脫。然而,這位年邁的英雄變成動物成功逃離死亡之地,重獲自由。

(整理者註:關於維奈莫寧變成什麼動物離開冥界,每個語言寫的都不一樣,芬蘭原文寫的是蛇,法文寫他變成鳥,還有忘記哪幾個版本寫他變成魚或水獺……不知為啥版本差距頗大)
「」
1 months ago
在愛沙尼亞神話中,圖奧尼的對應名稱為托尼(Tooni),而愛沙尼亞的死後世界也以幾乎相同的詞語稱呼,分別是托內拉(Toonela)、馬納拉(Manala)或馬納(Mana)。
「」
1 months ago


圖奧內拉的女主人 Tuonelan emäntä/圖奧內塔 Tuonetar

亦稱馬納拉塔(Manalatar)、「死亡之女(the virgin of death)」,芬蘭神話中的冥界女王、地下世界的女神,與丈夫圖奧尼共同統治冥界。

她是痛苦之女、圖奧尼之女、圖奧尼之子、祈禱與哀歌女神基烏塔、痛苦與折磨女神萬瑪塔、墓地與腐爛女神卡勒瑪和疾病女神洛維亞塔的母親,還孕育眾多瘟疫、疾病、惡魔和其他怪物。

圖奧內塔的形象顯然與婁希雷同。這源於北方民族的觀念,即彼岸世界的一切皆與此世相反:人間由男性統治,冥界則由女性統治。對薩米人而言,圖奧內塔相對應的女性神祇是 Jábmiidáhkka,而古斯堪的那維亞人則稱她為赫爾(Hel)。
「」
1 months ago
在《卡勒瓦拉》第 16 篇中,描述了「冥界之母,善良的主母,地府之主,年邁的婦人」如何端給維奈莫寧一杯蛇酒;這個「蛇酒」主題也在《卡勒瓦拉》及民間詩歌中頻繁出現。

故事中,維奈莫寧來到彼岸國度,冥界女主人欣然遞給他一支金杯,但當維奈莫寧仔細檢查杯中物時,赫然發現裡面裝著由青蛙、蜥蜴、毒蛇和蛆蟲所製成的黑色毒藥,稱為「遺忘之酒」——任何人一旦喝下一口,就會忘記過往,再也無法返回人間,因為圖奧內拉只有圖奧內塔和圖奧尼的子女能自由出入。

維奈莫寧拒絕飲用,於是女主人詢問他來冥府有何貴幹。維奈莫寧回答他來是為尋找三個造船所需的咒詞,要求女主人告訴他。對此冥府的女主人拒絕,並誓言他永遠無法離開圖奧內拉:
「」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死亡不予言語,
「地府不授法力!
「你永遠無法從此處
「回到家園,
「無法重返你的故土。」

Ei Tuoni sanoja anna,
Mana mahtia jakele!
Etkä täältä pääsnekänä
sinä ilmoisna ikänä
kotihisi kulkemahan,
maillesi matelemahan.
「」
1 months ago
之後女主人用魔杖令維奈莫寧昏睡,圖奧尼的兒子(一說是女兒)則用鐵和銅編織出千層網,將維奈莫寧囚困其中,防止他逃到冥河河畔。但維奈莫寧最終成功變成小蛇,游過網層逃脫,並返回卡勒瓦拉。

回到家鄉後,維奈莫寧警告族人不要犯罪,以免被帶到圖奧內拉;一說則是他告誡族人不能在生前擅闖圖奧內拉。
「」
1 months ago


至此冥界相關篇整理完成,沒意外的話這串不會再更新了。

預計會再整理個芬蘭神話咒語串,到時候再把連結貼過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