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
最強腦科學時間術
》作者是精神科醫師,從生理機制談健康的生活作息和時間安排
雖然跟其他的時間管理書一樣,本書也是在談
「高效率可以讓你多出更多自由時間」
,但可能因為作者是精神科醫師,感覺特別強調平衡的作息能讓身心健康
,而健康的精神狀態可以讓你做更多事
所以有些是睡眠科普書或運動科普書常見內容,但我覺得用時間管理角度來整合也不錯
#讀嘛讀嘛
這張圖沒寫早晚餐,但並不是作者提倡一天一餐
詳細後述
latest #30
kuwa
4 months ago
覺得年過四十後很難一口氣睡超過七小時 睡覺也是需要體力的
掰噗~
打算
4 months ago
我估狗看看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kuwa0924
: 我現在睡覺時間就比以前短了一點,早上也比較容易清醒
雖然還是會想躺著滑一下手機,但比較是心態上不想起床,而不是起不了床
baipu
: 我真不懂掰噗出現的時機,比AI還AI
立即下載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作者有些圖表蠻好懂的,例如高效率時的一小時工作量,抵得上低效率的好幾個小時
重點是以
精神狀態(集中力高低)
去安排工作,算是這本書的重點
(這是自己行程的部分,作者也有強調會影響別人工作的也要先排)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作者雖然說會說適當的午睡時間長度等,不過他也有說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落差
,所以其實參考一下,依自己的狀況調整會比較好
像作者說醒來後2~3小時內是黃金時間,但我個人剛睡醒的半小時~1小時內腦袋其實蠻混沌,只能做很簡單不需要思考的事,那之後的2~3小時才會是最清醒、效率最好的時間,所以我效率最佳的時間是:
接近中午、接近午夜
兩個時段
反正大致理解作者的理論,依自己作息去調整就可以了,像作者覺得起床後用來回信很浪費,應該先進行寫作這種耗腦力的事,但我自己反而適合把回信安排在剛睡醒時段,回一回留言腦袋清醒後,再開始進行需要專注的工作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作者稱一般的時間管理是用線性在管理,也就是說,沒有考慮到精神狀態,只是單純想著
「減少30分鐘滑手機,就多出30分鐘可用來工作」
但重點應該是高產值的時段有多長,
「生產力x時間=產能面積」
,要考慮的是如何增加 or 延長高產值的時間
白話:
想辦法擠出很想睡覺的1小時,實際上的效益可能只有10分鐘(精神不濟做不了事),但如果是擠出精神絕佳的一小時,效益可能是2小時甚至4小時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我還挺贊同作者的論點
我以前有時趕工會在電腦前坐著睡著,這時可能一小時只寫了2~3行,有時睡醒回頭看前面的內容,會發現錯誤百出,根本都不能用,所以這種時候真的不如去睡覺
之前同時上班跟接案時,我就會在下班後先洗澡睡覺(不吃晚餐,因為沒時間),睡到晚上23~0點左右起來做事,大約2~3點左右再入睡到起床上班,這樣我上班跟接案都處於清醒狀態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而且當時因為進食量、進食時間也都很固定,所以生活一直在穩定的狀態,沒有睡不夠的感覺。多少可以理解作者說他過著規律生活,工作效率一直保持穩定,維持起來很輕鬆
(我因為有比較多想嘗試的外務,後來案子處理完後就沒繼續維持恆定生活,不然也覺得挺輕鬆的)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作者用這樣的順序來談
1.為什麼不是只注重時間量,還要注重
質
2.如何提升質(身體狀態、提升技能等)
3.如果透過改變時間安排,增加清醒時段
(類似我上面寫的,下班後先睡覺,半夜起來做事)
下面直接用這順序隨手memo一些資訊,
詳細內容還是看原書比較好
淡路鰻魚
4 months ago
如果轉噗的人有加掰噗,它可能就會出現XD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duoeel
: 原來是這樣!?XD 想說它怎麼有時候會冒出來,雖然我不討厭掰噗
覺得有時蠻好笑的
淡路鰻魚
4 months ago
spadequeen
: 我自己實際的觀察是這樣XD
回到噗的主題,精神狀態很差的時候,產出的東西隔天再看幾乎都不能用,真的還不如去睡覺呢Orz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各種運動/睡眠科普書常看到的內容我就跳過了
總之運動讓大腦的記憶力提升,好處多多
睡眠讓記憶更穩固、工作記憶力上升,好處多多
duoeel
: 真的,而且極度想睡時還會夾雜一些意味不明的內容(應該是大腦已經睡著),鋼鍊作者說他睡醒發現給助手的指示寫著「畫OO角色的假髮」
作者:他戴假髮!?
也很好笑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大腦部分有一點特別想memo
雜念揮之不去,代表大腦前額葉處於疲憊狀態,憂鬱症患者無法擺脫某些不安的事情,前額葉跟血清素機能都呈現低下,而一般人即使沒有這麼嚴重,睡眠不足或壓力累積時也會使前額葉機能下降,無法集中,被雜念纏身
日光浴、運動、咀嚼可以增加前額葉血清素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一開始出現重覆念頭時,就把它寫下來趕出腦海也挺重要,這部分蠻多工作效率管理的書也有提
不要花腦力去記不是當下要處理的事,「寫下來」之後大腦會擅自認定這件事已經有處理了,不會一直提醒應該要去辦,就不會佔用記憶體
所以像剪指甲這種超小事情我也會寫在行程上
回重要留言如果不是當下能完成,我就會另外記要回OO的留言)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把時間切割成小塊(15分鐘、45分鐘等單位),這部分也是蠻多工作管理的書都會提到
想memo的是比起毫不間斷的45分鐘,15分鐘休息一下再繼續15分鐘的效率會更好些,相關理論是「內田-克萊佩林心理測驗」
該測驗發現一個時間段的最初跟結束前是效率最高的時候,
中間都在摸魚打混
,所以比起45分鐘的頭尾共2次的高效黃金時間,15分鐘X3組 可以擁有6次的頭尾高效率黃金時間,效果反而更佳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另外根據研究,高度集中時若被電話或談話打斷,需要15分鐘才能恢復原本狀態
所以作者推崇
不用鬧鐘去區隔工作時段,避免快做完時突然被鬧鐘中斷注意力,改用馬錶來計時
我自己試過蕃茄鐘,但也是反而會被干擾,因為集中力有時10分就耗光,有時可到28分、43分,其實不太一定,後來都不太用蕃茄鐘,感覺馬表是挺不錯的提議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作者提到淋浴可帶來切換模式的效果
(從副交感神經(放鬆)轉到交感神經(活躍)
,雖然我也覺得淋浴提振精神效果很好,但晚上不洗澡還是覺得蠻怪
,如果晚上洗了早上又要淋浴一次也覺得有點麻煩,總之這方法不太適用於我吧
但照照陽光倒是可以做到,雖然我的窗簾不像作者是全開,但也覺得拉開一條縫讓陽光直接照在枕頭上的效果蠻好的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陽光影響血清素合成,光刺激腦幹後就會開始合成血清素,並充滿活力,如果血清素過低就會失去活力、什麼都不想做,但如果因為不想做事而什麼都不做,血清素分泌會惡化,反覆惡性循環造成憂鬱症
然後剛起床時血清素濃度接近0,所以自然心情不好)
總之就是精神科醫師建議你雖然沒幹勁,還是要維持一下血清素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作者建議血清素不足的人,可以睡醒後睜著眼睛5分鐘(躺著不動也可)
這招對我來說效果沒很好,我會睡回去
我偏好窗簾拉開一點點
作者也有推薦透過咀嚼來活化血清素的方法,但需要咀嚼10分鐘以上,如果是不需要咬或是漢堡這種柔軟的食物,就沒有效果了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作者也推薦在剛睡醒的黃金時間、以及入睡前的記憶黃金時間,這兩段時間都不要用來看電視之類會有大量雜訊的媒體,
但就是很想滑一下SNS再睡覺啊,剛睡醒也是想滑一下
然後作者認為下午工作前,可透過改變環境,例如出外走路,來活化大腦+午餐(咀嚼)恢復精神,不過如果邊吃飯邊使用大腦語言區(邊看書/工作/思考),這種恢復效果就會減弱
另外小睡26分鐘可提升34%工作效率、54%注意力,但
最好不要睡超過30分鐘,睡超過1小時進入深層睡眠反而有負面影響,並且小睡不要晚於下午三點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下午精神比較差,作者有推薦了一些改善的方式(書中寫了不少但我這邊省略),
但他非常不推薦玩手機休息,因為處理視覺情報要使用90%的腦部機能,並且大腦看到發光物體會興奮,所以作者認為沒辦法讓腦部放鬆、恢復集中力
,不能算是休息
他推薦使用視覺以外的其他方式讓大腦放鬆,不管是吃/聽/嗅覺/按摩或摸寵物/日光浴或泡澡等,視覺以外的都可以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運動當然也可以幫助集中(書中寫了不少運動跟睡眠好處,但我省略),但如果超過90分鐘可能會太累,反而讓身體想要恢復而食慾增加、集中力下降
吃東西會讓血糖上升,導致睡眠中應該分泌的生長激素(消除疲勞)停止分泌,睡眠效果下降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睡前15分鐘因為是記憶黃金時間,如果不斷回想痛苦的記憶,就會帶著這種情緒到隔天
作者:
人會變成睡前所想的那種人
,所以推薦睡前用來記錄一些好事
並且不要在週末時補償睡眠,一來補不了,二來如果週末時多睡超過2小時以上,會打亂作息節奏,所以週末最多就貪睡2小時,最好還是平日就睡飽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睡前兩小時不該
1.吃東西
2.喝酒
3.激烈運動
4.高溫泡澡
5.看發光物體
6.視覺性娛樂(遊戲、電影)
7.高亮度場所
把交感神經切換到副交感神經,但我3C重度依賴者,有點難達成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作者最後統整了一張簡表,就是噗首那個
這裡沒有寫到早餐跟晚餐,但看整本書的建議作息改善方向,他還是有吃的啦,不是一天一餐
重點就是不要睡前兩小時吃東西,還有早餐可以多咀嚼之類的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最後關於技能level up的部分,有一點我也蠻同意的
作者推薦自我投資時,先提升專長(立即見效、短期投資),讓工作效率提升後,創造出更多自由時間,再自我投資在其他的能力上(長期投資)
雖然跟作息沒什麼關聯,不過確實會看到很多人工作還做不好,一直花時間在副業跟興趣,搞得身心疲憊
但工作做好可以得到更多時間跟金錢,就能有更多時間花在興趣上,這個順序還是挺重要的
淡路鰻魚
4 months ago
蕃茄鐘說只要被打斷就不能算,很討厭XD
而且我用了之後發現一直倒數計時讓我壓力很大不能好好思考,並且翻得正順的時候硬要停下來也很糟,於是放棄XDrz
墨桃/百樓
4 months ago
duoeel
: 我也是類似的感覺!! 有些段落很順可以翻個30~40分鐘,硬要停下來休息反而打斷
現在是用比較陽春的方式,只用時鐘記錄開始做事的時間跟結束時間,如果看到間隔時間超短,
例如一分鐘不到就開始分心
我就會乾脆停止工作去休息了XD
淡路鰻魚
4 months ago
把手機螢幕朝下也可以避免因為太亮而分心。
另,因為需要一直查資料,我發現重開另一個只用來查東西的瀏覽器也可以有效避免分心,還有避免開一堆分頁最後擠在一起很難找
我只記今天的進度(包括頁數和字數),以前只有寫頁數的時候會覺得「啊怎麼才翻這幾頁,真沒用」,一統計字數發現自己棒棒的,從此記得要寫字數來增加成就感和維持動力XDDD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