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當寶寶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親密恐懼》
主要透過這本書在反思我自己
隨便聊聊而已
latest #13
我要當寶寶
4 months ago
我還滿確定我有親密恐懼,看到書名的時候就很確定這裡面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我,但我還不知道那份恐懼從何而來。

我自己一直對於穩定的關係感到很恐懼,喜歡不喜歡我的人的時候比較安心、可以曖昧但對方一旦要確認關係我就會嚇得逃跑,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到Chandler 答應Monica 的求婚的時候一直哭,那對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克服」的信號。

即便那只是影集。
我要當寶寶
4 months ago
周老師總喜歡往原生家庭裡找原因,但我關於這份親密的恐懼應該不是來自那裡,應該是成長歷程中種種的其他拼湊而成。

包含我其實很難適應環境,兩年換一個班級對我來說就是我終於適應這個環境之後就要把我丟去新的陌生環境,或是我其實一直若有似無的只跟人們展現一部分的自己,我的信念就是典型的「沒人會接受真實的我」跟「喜歡的人總是會一直離去」。

這解釋了大部分時候人家短暫的認識我就向我表達好感的時候我的憤怒來自哪裡,多數時候我會因為:你根本不認識我,又怎麼說喜歡我。而生氣,背後更多的是來自等對方看見全部的我就會離去。
我要當寶寶
4 months ago
這裡先不談自我應驗效應,我會接受我男朋友的點(也就是我慢慢克服親密恐懼的點)一是他待的時間足夠久,二是我已經展現了所有糟糕的(甚至我其實根本不會這麼糟糕)一面給他,但他全盤接受並覺得那沒什麼的態度讓我安心,我覺得自己完全被接納。

這很難跟其他人說清楚,每次有人問我為什麼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我也只能含糊帶過,但當初我篤定要答應他的時刻就是在我細數過往跟自己的不是的時候他不是繞過去,而是肯定了我缺點的存在的同時也肯定我。
立即下載
我要當寶寶
4 months ago
後話提及「脆弱感」也完美解釋我現在的所有不安,進入親密關係意味著依賴他人並且自己變得脆弱。

親密就是給了對方傷害自己的權利。
我忘記在哪裡看到這句話,或是其他語句但類似含義,但我深以為然,現在跟男朋友很親密的我也很不安,他隨時可以傷害我。

所以我會不停的、反覆的確認他的愛,只要他有一點點小細節讓我可以往他不在乎我了的方向臆測我就會崩潰爭吵。

但我現在其實很清楚我擔心的一切目前不會發生,只是我太脆弱了於是害怕。
我要當寶寶
4 months ago
明天有空的話memo一些喜歡的話給你們看,不然這篇只是難看自傳而已沒什麼營養
我要當寶寶
3 months ago
「害怕被遺棄,幾乎是親密恐懼的基礎。」

……他認為這樣的自己是脆弱、不好的,……。

……因為擔心被遺棄的痛苦,而我們又感覺到他人是無法掌控的,因此將注意力盡量的放在自己身上,想盡辦法將自己做到最好、變得有用,但卻無法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我要當寶寶
2 months ago
若我們不相信自己夠好,夠值得被愛,對方說什麼,真的都沒有用。我們聽不到對方說的,只是一直反覆咀嚼內心的恐懼,習慣用固定的模式與方法處理焦慮。

有夠雞湯但這就是為什麼我都會跟大家說要先愛自己,我一直很想把自己打理好了再進入親密關係也是因為這樣。

我覺得親密關係如果沒有遇到好的人對的人,加上自己其實還沒整理好自己的話,根本就是照妖鏡,所有的問題會浮現的一清二楚但沒辦法處理,最後只會一再受傷。那樣的關係真的很不健康。
我要當寶寶
2 months ago
親密關係就是控制。

我覺得大部分的亞洲家庭應該都對親密關係有這樣的恐懼。我在挑選伴侶,或一直遲遲不進入一段關係,一旦要我承諾我就害怕逃走,這份恐懼應該是主因。

雖然我在成長過程中其實沒有那麼聽話,但被愛困住的課題確實纏繞我到現在,光是一份愛就已經讓我不知所措又很窒息的時候,我當然不會覺得我需要第二份會害我失去自由的愛,特別是我好不容易離開家裡,出去玩不用報備,終於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時候,我肯定不會再給自己找一個:你不准、你不可以、你應該,的伴侶來綁住自己。
我要當寶寶
2 months ago
我跟現在正在交往的男朋友幾乎吵架都是因為這個,我喝醉他擔心我的安全,我就反應過激,你憑什麼管我通常是我們爭吵的核心主軸。後來他不管我了我們才在一起。

(他現在的心態是,我是大人了,他只要相信並支持所有我想做的事情就好,並不會有:這樣對你才是最好的!的讓人窒息的想法,在他一改變之後我們相處起來其實就舒服很多了,到現在都還是如此。)
我要當寶寶
2 months ago
我們終於可以開始不用把這個脆弱感當成問題,馬上想策略解決。而是可以真實理解這個脆弱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接納他……

我對感情裡的脆弱感一直很恐懼,彷彿我深信把槍交到對方手裡,扳機就一定會被扣下。也是這樣我很難進入親密關係,因為我會無法克制的給出百分之百,這樣的赤裸讓我害怕。

他是這樣講,但要學著相信脆弱也沒關係,實在好難。
我要當寶寶
2 months ago
後面的練習提到第一點先釐清自己的親密恐懼後,再去看理想化關係。我首要的恐懼是擔心被控制,但我的理想化關係完全是按照我爸形塑出來的,而我爸給我的從來都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懷,沒有過度保護,但也沒有拋棄或是忽略冷漠,他可以算是一百分家長。

所以即便我很難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有對承諾過激反應,要脆弱之前就先逃跑,但一旦我進入親密關係對象通常都是很不錯的人,交往過程那個很擔心很脆弱的我也會反覆的被接住直到被安撫了為止。

我覺得這點很有趣,只要有健康的理想化關係,其實好像走入親密關係之後就好像可以靠自己努力覺察慢慢面對自己的恐懼?
我要當寶寶
2 months ago
快看完了,後面都是一些小練習,我應該不會再memo什麼了。

這本看起來周老師應該是綜合行為學派跟完形學派。

想跟有在看這篇的大家說,因為我只會記錄我自己有共鳴的部分,所以內容很偏頗,並沒有完整的筆記,所以你們只會看到我有困擾的部分,如果大家在親密關係有遇到困難或是對親密關係有興趣的話還是很推薦自己買回來慢慢閱讀。

過程中會一直停下來反思自己,閱讀的時間會被拉的很長,但不用著急,因為療癒的時間更長。
我要當寶寶
2 months ago
順帶一提這樣邊讀邊記錄,自己的問題很一目了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