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
靠宗教能不能在日治時期活下去
#工作用史料
latest #20
近代日本的宗教政策
1.「廢佛毀釋」與國家神道的形成
2.國家神道的展開
3.法西斯主義的國家神道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神佛分離:1868年神佛判然令(同時基督教被禁教到1873年)
神道國教化:1870年宣布大教/皇道,不過遭到要求宗教自由的抗議,神社被至於宗教之外的方針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社寺領上知:稍微公有
制定社格:劃分階層
氏子調查制度:神社參與戶籍管理,不過只有實施近兩年*不過類似的在二戰好像有看過,相當鄰里中心?
立即下載
1889年頒布帝國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不過同時實施嚴格的管制(此時的神社則不被視為宗教也不是國教,但在政教分離主義之下使用範圍模糊
1889年頒布教育敕語:教育基本理念就是神道(「國體之精華」),連結教育和國家宗教
佛教:教團由管長管理、監督
基督教:活動需經文部省和地方官廳許可並調查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宗教法案
1899年宗教法案:教派需主務官廳許可成立,監督活動;寺為財團法人,教會可為財團或社團法人(但教派不得為法人);不能妨礙風俗。由於把佛教、教派神道、基督教一視同仁,遭到佛教反對,被否決
1927年宗教法案:更多監督取締,在帝國議會被當廢案
1929年宗教團體法案:承認宗教團體的自治,但維持監督。基督教批評官僚干涉與違反政教分離
1935年宗教團體法案要綱、宗教團體法草案:對1927年和1929年的法案做修改,不過內閣更替沒被提到議會
宗教法案似乎都是文部省提到帝國議會?
社寺行政在1877年後由內務省社寺局處理
1895年後社寺局分為神社局和宗教局
1913年宗教局移至文部省→神社、宗教分離
雖然說分離但這樣看下來感覺很容易尬在一起
神社和教派神社是不同的東西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不敬罪:憲法第三條「天皇神聖不可侵犯」、1882年刑法「對皇室的罪」(1907年修到可以死刑)
治安維持法:1925年制定,對付「變更國體」、「否認私有財產」的社會主義、民主主義、自由主義者(1928年修到可以死刑)
1912年神佛基三教會同:決議「扶持皇運以振興國民道德」、「融合政治宗教與教育問題,以期伸張國運」→允許國家運用宗教
欸到底在想什麼?是說那個時候基督教還很高興,因為他們的地位終於高到可以和神道佛教平起平坐
內務省1906年重現氏子組織,神社中心主義(以神社為市町公共、產業、教育、思想中心)
作者的觀點是這一連串的洗腦思想統治導致日本以天皇為中心的對外戰爭(「聖戰」)
神社類型
追悼為國犧牲者:靖國神社、招魂社、護國神社
祭祀南北朝南朝忠臣:湊川神社
祭祀天皇、皇族:明治神宮
殖民地、佔領地的神社:臺灣神社、朝鮮神宮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臺灣的神社:68社
朝鮮的神社:74社
1911年(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神社興建數明顯增加:海外神社配合帝國發展
1930年急速增加:法西斯主義發展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1932年學生生徒兒童祭拜要領:上智大學拒絕參拜靖國神社,天主公教會詢問神社是否為宗教,文部省發布:「神社祭拜,乃基於教育上之理由」,回復並非宗教,基督教因此倒戈
1939年宗教團體法:所有宗教團體法人化加以監督,「宗教團體及其教師若於教義上散佈拒絕神社祭拜或指使他人拒拜之行為,則明白違反安寧秩序、損害公益,將依本法處以嚴刑」
1940年文部省召集神佛基,以許可權為由實施宗教整併。基督教的標準是教會數50、教團成員5000,1941年天主教整併為日本天主公教,新教整併為日本基督教團
1940年神祇院官制:內務省神社局升格神祇院,國家神道復興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
日本在臺灣針對宗教制定的條文(出自《現行臺灣社寺法令類纂》、《台灣における神社及宗教》)
1899年7月府令59號舊慣社寺廟宇等建立廢合手續:成立需地方長官許可
1905年11月府令84號有關神社寺院及本島舊慣寺廟等所屬財產處分之件:財產處理須向臺灣總督提出申請
1906年10月民總第6288號本島舊慣寺廟等含有齋堂及神明會之件:重提1905年那篇
其他主要是行政命令(總務長官或民政長官下達各州廳),因此臺灣的宗教行政其實多以地方為首,變成總督府下令,地方各自實施,會有實施程度不同的結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