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審書人十分迷惘的喃喃自語(但並不是要碎念正在審的書哈哈哈哈哈,就是在想審書跟選書這回事)
latest #15
要從哪裡說起...我覺得我在審書單裡面給的個人意見可能算是多的(?)不過大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自己的判斷跟標準感到有點迷惘,在想對編輯來說最好的審書單是否其實就是最純粹的詳細大綱(思
實用書的話相對比較好呈現優缺點,也相對容易做決定,不過像小說這種很吃閱讀體驗的類型幾乎每一次都讓我對自己充滿了質疑(?)
雖然也知道閱讀喜好是主觀的,但有些類型其實摸索得出來讀者通常追求的會是什麼,問題在於那些並不典型或很難歸類的作品。
讀類型小說的時候我通常很注重「爽快感」跟「亮點」,爽快感的話就是能讓讀者投入到角色中的、峰迴路轉有驚人反轉的、人性描寫非常精彩到位的,或是能讓讀者得到情感上的滿足,「亮點」的話大概就是主題跟切入點很有特色。如果符合其中幾個要件的話,差不多就是會讓讀者大呼過癮的書了吧。
一直到審上一本小說我都還是抱持著這種觀點,不過在看手上這本的時候覺得有點迷茫...突然在想一味地追求爽快感跟亮點也不一定會選到「對」的書(爆
畢竟以前也是做過符合條件但銷量就是很慘澹的書(哭出來
此外也是有「雖然符合條件但幾經考量下放棄」的書
完全命中喜好又有亮點的書或許還可以孤注一擲地做做看(大聲地說這本就踩到我性癖啊!!),難的是讀到寫得不差但不典型或很難歸類的作品時到底該給它什麼樣的評價。
另一方面,有時候能從書市異軍突起的又必須是突破典型或很難歸類的作品...
「這本書雖然在守備範圍外但講的東西滿有趣的」,以前如果只有符合這個條件的話我可能不會跟編輯推薦,不過書市上在我守備範圍外的書明明就多得要命啊啊啊。這種時候就會很想知道讀者的面貌,其實一切的根源都是不太能夠掌握讀者的面貌...嗎...
有時候也會在想過多的分析對編輯而言會不會是種干擾,比如最近一直在留意的《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好譯友翻的!推燈燈!!),覺得如果是我審到這種類型的書,我可能馬上就跟編輯說「太難了不可能出版」!!!然後就會把這本書放棄了!!!好吧其實我還沒買回家看,但就有種「事實證明再怎麼困難的書都是可以做的!!」這樣的衝擊。XDDDDDD
「盡可能挑出問題把不適合的書都排除掉」,以及「盡可能找出亮點把有可能性的書留下來」,到底哪一種路線比較好真是讓人很迷茫。
另一方面「選擇成本少的書」也是一種做法(其實應該說無論如何盡量把成本壓低都是王道...?)成本少的話銷量不需要很高就可以回收,這樣的話或許對書的標準也可以降低一點,然後就比較有空間出「純粹覺得很有意思」的書了...?如果是「純粹覺得很有意思值得給大家看看」,這樣的書倒是還滿多的...?
碎念完了,這串完全反映了我從以前到現在對選書的迷茫哈哈哈哈哈。
順帶碎念最近的新夢想是把日文學到可以審書的程度,但仔細想想我看英文小說看到比較得心應手甚至是英文系畢業以後,而且是畢業三、四年之後的事了啊啊啊TT
---
一早醒來覺得好像回到了(還是該說想起了)本來的答案,一本書要在書市中生存終究需要一個可以操作和包裝的賣點。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雖然難做但操作點也相對明顯,最後就是取決於編輯的決心(跟自找麻煩的勇氣?嗎?)對不同的編輯來說擅於操作的東西也會滿不同的,以前我寫給編輯的「勸退點」也曾經變成編輯看中的操作點。
只是因為小說是從創作初衷到閱讀感受都非常複雜的東西,到底哪一個「點」能打中讀者真的是很難的課題。這兩天在社團看到《我的妹妹是連續殺手》的負評,看了一下簡介覺得這本書說不定是我菜......三天兩頭就會感覺到選書跟包裝好難,這種行銷嗅覺不知道要怎麼培養XDDD
真的是很佩服願意出文學書的人(從來沒在我的守備範圍過X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