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閱讀簡記
剛讀畢橫山秀夫《高度狂熱》,簡單記錄一下感想。
朋友在七月底借我讀墨閱讀器,同時也借我好幾本電子書閱讀,《高度狂熱》為其中一本。根據閱讀器的計算,本書閱讀時間為4小時26分。
有一陣子沒體驗被吸進小說世界的感受了,是否沉浸在其中的判斷依據,就是會對旁人的打擾感到惱怒──沒看到我在看書嗎!!年少時時常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如今再次體會到,感到惱人之餘也有一些懷念。
(以下內容有劇透)
latest #25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因為是借來的書,完全沒有看過介紹便開始閱讀。橫山秀夫是著名的推理小說家(我原本以為讀過他作品,剛剛去搜尋才發現沒有),一開始我以為這是推理小說,讀了好一會兒,開始出現疑惑──要推理的事件在哪裡?又讀了不少篇幅後(看電子書的缺點之一,無法直觀判斷頁數),才看出,啊,是要推理朋友安西為何會半夜兩點倒在路邊吧!然而實際上也沒什麼推理可言,本書要分類的話應該比較接近職場小說吧。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不對,我轉念想到,真正要推理的應該是安西所言「爬山是為了下山」這句話的真意,以這句話做為貫串,既是指物理上的登山,亦代表著他們在報社的工作。儘管我對於「下山」指的是要退出有害職場(這是很簡略的說法)這個連結感到有些牽強,不過它確實讓這部大多數篇幅都聚焦在報社工作的故事,能夠扣回推理的命題,況且作者描寫的職場故事真是太精彩了!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本書主角悠木要面對的課題很多,童年家庭的陰影、父子關係不睦、未能與朋友完成的約定、間接害死下屬的愧疚,在被臨時授命擔任報導史上最嚴重空難的統籌主編的情況中,面對各種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以及更多的是「人」的問題。閱讀過程中,和悠木一起膽戰心驚,在意其他人(尤其是下屬)究竟會有怎樣的反應。
立即下載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讓我眼淚破防的一段發生在將近結尾處,悠木惹怒社長,被下令要離職或是被派到偏鄉小單位,悠木本想選擇離職,他的同梯岸激動的揪住他領子要他不要放棄,其他還有許多內勤職員及外勤記者也都圍過來,無言地表達挽留之情。
該怎麼說,過程中悠木和許多同事(包括上級、同級、下級)發生好幾次不愉快,可是最後大多數的人還是認可他,大概是這點讓我很感動吧。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在劇情中佔有份量的下屬──縣警採訪組長佐山,中間曾兩次因悠木力有未逮,導致他辛苦寫的報導、探聽出的消息都沒能上報,我想他也相當不滿,但最終還是站在悠木這邊。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佐山是我在本書中最喜歡的角色,可惜他的所有想法都只能透過主角悠木的觀察得知,好好奇他的心情轉折啊!最後看他發展順利也挺開心。
神澤戲份較少,原以為他是個主角在管理上的大隱憂,沒想到突然淚崩,顯示出他不過是個年輕人。而後他動手毆打廣告部部長暮坂,這段劇情我也挺喜歡,不但看出神澤身為記者的操守,後續還反轉暮坂的形象。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女角,依田千鶴子和望月彩子,她們的人設都不錯,卻覺得定位尷尬。
依田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類似行政小妹的工作,後期轉成女記者,還沒任何表現,在結局時交代她和佐山結婚,略帶遺憾地辭去記者一職。呃,感覺這角色只是用來輕輕提點一下女記者的職場困境而已欸。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望月彩子是悠木過去的部下望月亮太的堂妹,亮太發生意外身亡,悠木認為自己難辭其咎,面對彩子相當不自在。
首先對於悠木間接造成亮太之死,這部分我一直不太能感受到這個連結的深刻性,再來這條線從故事開頭就有,中間只有偶爾提及,直到將近結尾才處理,還突然爆出彩子其實喜歡自己的堂兄,雖然解釋了為何彩子這麼執著,卻也覺得很莫名。而彩子最後因悠木而決心成為記者,這個發展原本該是讓人感動,卻只讓我覺得太俗套了。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前面提到我被悠木同事下屬挽留的一幕感到感動,在這幕的最後,是以彩子傳真她的決心──要成為記者,做為這一幕的結尾。嗯……彩子確實也是悠木對於新聞報導的堅持,獲得正向回饋之一,可是彩子的戲份實在太少了,把她和北關東報社的同僚放在一起,有種硬要加入的感覺。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同樣情況發生在本書真正的結尾,十七年後的悠木與安西之子──安西燐太郎一起挑戰衝立岩,悠木與燐太郎的相處,牽涉到父子關係的課題,悠木利用燐太郎來與自己的親兒子小淳改善關係,兩人在攀岩過程中把話說開。
悠木說:「接下來,你跟你父親爬,我跟我兒子爬,那就兩不相欠啦。」表現出他們不再把彼此當作替代品,這明明就很感人。結果在結尾時突然爆出燐太郎請求悠木把女兒嫁給他,欸~~~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我瞬間想到:這樣一來,你們就能成為真正的父子了。下一刻,就對這種發展感到不滿,這個發展要從正向的角度來解讀完全OK,是相當溫馨感人的路線,可是我就覺得這削弱了不把彼此當替代品的心境轉變。
悠木的女兒由香,是個戲份非常少的角色,讀者對於她的印象還是個小學女孩(十七年前),某方面說來她比依田更悲哀,像是用來讓悠木與燐太郎成為真正父子的工具。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書中的年代是1985年,而本書最初的出版日期是2003年(當時中文翻譯書名為《登山者》),和時代背景與我的年齡也有關係吧,或許我早個五年、十年閱讀,就不會有這樣的不滿了。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感想大致寫到這兒,本來只是想簡單記錄一下是被哪段劇情逼出眼淚,結果還是寫了不少😅
葦—電子釣佬永不認輸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你好,謝謝你寫了這本書的讀後感,因為我也算是橫山秀夫的粉所以我看到的時候相當興奮(身邊很少人有看過他的書),我覺得橫山的書的推理味兒並不重,比起推理更可以歸類為刑警小說,那應該與他早年當記者跑的就是刑警線有關,所以很喜歡寫「新聞部地震」而且對警察部門分工職級跟角力寫得特別詳細,但其本身對人物情感(社會老油條跟社會新人等)都會劃下濃筆重墨,感覺是人文刑警小說了呢,風格挺易認的(描得很細(尤其是部門與職級關係,死不斷氣所以一本書厚得可以當磚去砸死人XD)一開始看見書名還以為是我還沒看的新書,但看到名言「上山是為了下山」我就知道那是我第一本看的他的書,看到內文才明白原來是改了書名呢!非常謝謝解惑喔!我也非常推薦另一本「64」,雖然忘了大部分的人物跟劇情了,但橫山的大長篇基本會殘留在腦中的就是「好看」啊!
葦—電子釣佬永不認輸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我不看日系小說很久了但還會看的作者就是他啦,所以看見有同道中人很是興奮,若之後有幸跟大大都看過橫山的新書不知道能不能一起討論呢?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wai7904
: 可以啊~
我蠻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以前會看東野圭吾、宮部美幸、北村薰、米澤穗信等等,近年閱讀量下降很久沒追新作了。我還以為看過橫山秀夫的作品,結果一查看書名都好陌生,只有《羅蘋計畫》有印象,但看簡介應該是沒讀過
葦—電子釣佬永不認輸
1 months ago
saiki_tamayo
: 謝謝大佬!
我在求學時期也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看宮部、東野那些呢,近年也是閱讀量驟降,也多少從日本小說畢業了,比較多看歐美驚慄懸疑小說,但日本作家中若想繼續看下去的就是橫山,比較合口味呢,我不太喜歡東野的小說。啊,羅蘋計畫之前在書局看過,還有兩個不同版本的書封(一個好像是誠品特別書封)好像是我放在電子書平台的購物車中但一直沒有下單去買的書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wai7904
: 一開始會接觸日本推理小說就是從東野圭吾開始,我印象很深刻,直到閱讀《聖女的救贖》後就開始對東野作品的喜好度下降,漸漸就沒追他的作品。兩年前偶然讀了《交通警察之夜》倒是還挺不錯。
歐美懸疑小說看得比較少,近年有讀過泰絲‧格里森《最後倖存者》,印象中蠻好看的,當時想著要找同系列作品來看,結果也遲遲沒動😆
安訥/小步
1 months ago
喔喔好開心你寫了心得喔!一直害怕問你有讀哪幾本很像在催促人,但又想知道。《高度狂熱》我覺得比起「登山者」這個名字,「狂熱」更能帶出新聞從業人員面對高度緊張的焦點新聞時,那種如腎上腺素發作的狂暴感。我對橫山秀夫的印象,好像是從《第三時效》開始,那時候就知道他很會寫警察組織,所以比起推理小說家,更會認為他是「警察小說」,《64》也有看過,確實很大部頭。但近期讀《北光》(談建築設計)跟《高度狂熱》又覺得自己太侷限他了。
安訥/小步
1 months ago
我喜歡他作品內專業性高的部分,但至於對女性角色的刻畫,以及你說的兩個沒有發展好的設計,覺得一方面就是時代的眼淚(那個年代確實喜歡這種情節),以及男性作家在描繪女角的工具化處理吧。這也讓我想到,《羅蘋計畫》的有個謎底,讓我一直都有點難決定到底算是很突破很大膽,還是男性對女性的妄想,當年讀的時候有受到衝擊,但如今回想起來卻心情複雜。但最心情複雜的,是他近年幾本譯作重譯,譯者都是口碑微妙的王蘊潔,要重讀感覺還是要去圖書館找舊譯本啊。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anna_32
: 其實有看了幾本,只是不一定勤奮的寫感想。上星期讀完《東京宅女共居生活好自在》,我也很喜歡,好羨慕這樣的關係喔。
我也覺得「高度狂熱」這個名字比較好,很會寫警察組織的話,感覺我應該會喜歡~
安訥/小步
1 months ago
saiki_tamayo
: 那本真的很嚮往,但可能是那四人都還在身體狀況還可以的年紀,最近讀了《SOLO女子圖鑑》的試讀,會更好奇這樣的非典型居住形式,到了中老年後又會如何發展。
葦—電子釣佬永不認輸
1 months ago
saiki_tamayo
: 我看過東野的小說不是很多,但比較讓我驚豔的只有嫌疑犯X的獻身,但日本小說對人與人關係的描寫讓我學到不少呢
最後倖存者,好的,那我也去找找看喔,謝推!
葦—電子釣佬永不認輸
1 months ago
請問你也看科幻嗎?
Saiki Tamayo
1 months ago
wai7904
: 沒什麼在看科幻,奇幻看得比較多~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