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堆肥 202410
latest #28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到了最親近的秋天~ 前幾天還有夏末的味道,白天的熱量像黃油一樣厚厚鋪在大地上,陽光則像幸運六便士一樣深深地沈入水中。前天降溫後,風與落葉常常如黃金雨從天上飄落。騎車路過,風聲呼嘯,自己的心也松動暢快起來。
喜歡秋天豐富的氣味,對感官信息很敏銳的人最近聞到空氣裏的炒板栗和烤紅薯的香氣,真的很雀躍www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the world is not like a computer, but a computer is like the world:What's a Brain?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因為這段話「雖然我們以這樣四個標準轉化了分數,但其實我們是絕對不能被這個標準範疇化的,是無法被這樣固有偏見去定位的獨特的人。我不能局限於此,我要去接受這些。要先對大家敞開一些心扉表現一些自我,大家才能放心下來,與我關系親近起來。」,還有河馬關於貧窮的發言,開始看《思想驗證區域》。
因為節目形式和內容的新鮮,以及對其中幾位參與者的好奇。不僅追完了綜藝,還看了綜藝衍生的參與者互動+PD和參與者Ted的對話+PD的博客+各位參與者的參演po文+感興趣參演者的過往演出經歷等等。企圖用這些碎片拼湊一個可以回答自己困惑的答案:一個人將如何向他人和集體傳達自己的心意?(而政治也是追蹤行動者之間相互聯系、依戀和沖突的過程。
立即下載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剛剛看完結局,倒是想到了格雷伯談想象力的壓製的文章,比如[大衛·格雷伯:反向的革命](
https://mp.weixin.qq.com...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想象力的壓製」剛好體現在綜藝後期讓人覺得後繼乏力的效果上。綜藝進行到後面,網上很多聲音都會惋惜河馬、小林和 Ted 的離開。由此衍生出來的一些討論熱度高的問題是「理想主義者如何自保」,「理想主義是不是更應該努力去爭取權力」,「理想主義者是不是太天真,社會是不是終究是零和遊戲」等等。圍觀下來,好像討論落腳點似乎總是比較消極的。尤其大結局裏,更加註重自己利益的人收獲更多,更加關心團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人卻已先行離開。這個結局似乎成為了「理想主義不夠現實」這種套話的強力腳註。但問題是這個被要求承認的「現實」與其說是什麽性本惡的人性真相,不如說是對威脅/恐慌的效果的承認。且由於節目的一些劇情裝置設計,這種承認以微妙的方式,讓威脅和對威脅的恐慌成為規定著群體存在和常識的參數。而這恰恰是不夠現實的。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因為只要你相信現實由人創造,那現實也可以被人造成另一種樣子。只是有時候,後面的可能性被有意無意遮蔽或者省略了,而想象力也成為了外包的勞動。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大卫·格雷伯:反向的革命 | 附录大卫·格雷伯:反向的革命 | 附录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最近路上的顏色著色迅速,漸漸變得飽和,樹梢慢慢纏繞薄霧,路燈的光線都特別溫柔。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然後突然想到我的讀墨購物車還沒推進最後結賬的關頭!差點就要錯過75折了,好險。更開心的是,添置新書的時候剛好發現了《重燃生之燼火》,一搜也是今天上市的。哇,timing 的魅力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昨天和今天的碎片:
打開YT,看到自己尊重的女記者發了最新的視頻,她還在持續報道和做著力所能及(並且也是十分重要)的事。難得的是,雙方都很坦誠,是看完會讓觀眾覺得有被尊重的製作。
打開Twi(X的標誌完全沒有小藍鳥可愛!),看到韓媒報道韓江拒絕為諾獎召開任何新聞發布會。她的父親轉告了她對俄烏和巴以的關註:「當我們還在見證這些悲劇事件時,請不要慶祝。瑞典文學院授予我這個獎項,並非為了讓我們沈浸在榮耀之中,而是提醒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
韓江的書是很早前讀的,很多內容和細節都已經忘記。但記得她在自己24歲許願說的這一句「只祈禱不要失去這顆心」。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又看到喜歡的作者Arundhati Roy這周在英國筆會品特獎(PEN Pinter Prize)頒獎典禮上,宣布與仍在獄中的埃及裔作家、社會活動家Alaa Abd el-Fattah分享該獎項,並將獎金全部捐給巴勒斯坦兒童救濟基金。她在演講結尾引用了Abd el-Fattah的書You Have Not Yet Been Defeated:
「中心是背叛,而我從未妥協。他們以為把我們逼到了邊緣,卻未曾意識到,我們從未真正離開,只是暫時迷失了方向。投票箱、宮殿、部委、監獄,甚至墳墓,都無法承載我們宏大的夢想。我們從未覬覦過中心的位置,因為那已經沒有立足之地,那裏只剩下那些背棄夢想的人。廣場也不足以容納我們的誌向,所以革命的大部分戰鬥都發生在其外,大部分英雄的身影也遊離於畫面之外。」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不過英國筆會的官方新聞稿中沒有 Roy 演講最後的「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 Palestine will be Free. It will。
世界很大,校園桂香與中東戰爭同時發生。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吃完早飯去自習室的路上遇到幾只正慵懶順毛的小貓,心軟。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喜歡這篇 The Art of Poetry No. 88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PMLA 更新了一些可以 first view 的文章,其中一篇標題引起了我的興趣,點開看發現還提到了夏宇的詩:Large Language Games, Therapeutic or Otherwise | PML...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發現喜歡的學者明年要出新書了,期待!
Mother Media — Hannah Zeavin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Readwise 和 Heptabase 的年訂閱都在昨天到期了,其實它們還挺好用的,但是考慮到續訂的費用,還是都取消了。考察和試用一圈後,用 Logseq 代替了 Heptabse。Readwise 的 win 替代品暫無,現在是無法按照之前的習慣處理信息流而有點別扭/不習慣的狀態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Cats are (almost) liquid!—Cats selectively rely on body size awareness when negotiating short openings:
https://www.cell.com/...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豆腐愛好者看到了「無限豆腐地獄」和撕漫廚師的片段決定補《黑白廚師》,好看!比起團體合作的幾集更喜歡單人比拼的部分,不喜歡韓綜過多的反應鏡頭和一些腳本設計,看完在想為何這個遊戲到最後,阿姨/姐姐們都承擔著切菜工作(這項分工能做好很厲害!),越往後女性越少(而大廚們都會頻繁提到媽媽/奶奶/外婆的味道是最棒的)。喜歡安主廚的點評方式,就是正在寫畢論的我總幻視大家在做pre,即如何準確有效(並優雅/熱情)向考核自己的人傳達作品的想法、用意和執行。優秀的廚師不僅是項目管理大師,也是narrative的好手。反復觀看愛德華李的片段學習寫文書(bushi 以及,外國大廚面對這種考試場合真的好松弛,與之對應的是無論男女老少都很緊張的東亞廚師們,常年被焦焦掌握情緒控製臺的人就更喜歡愛德華了。很欣賞他對美食的那份敬意與愛。
luluontheroad
1 months ago
ICONIC HOUSES是一個連接20世紀有重要建築意義的房屋(很多是藝術家的住宅和工作室)的國際網絡,作為房屋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可以預約拜訪,包含很多地圖、文字介紹和視頻資料(是很實用的旅游黃頁www world map - Iconic Houses
luluontheroad
3 weeks ago
雖然不是藤本樹大部分作品的受眾,但很喜歡《look back》,所以懷揣著對動畫化的不確信去看了。很奇妙的一點是,藤本樹漫畫的「電影感」在電影裏被動畫團隊轉譯為「繪畫感」。不過它們也許本來就不是對立,而是互相成就。

去看之前特意去圖書館借了出版的單行本,重刷發現單行本好像和自己最初看的網絡讀切版本有些不一樣。試圖找到最初的翻譯版本,未果,所以感覺更多是自己不靠譜的記憶又走丟了。。。(這不失為一種worldmaking)
luluontheroad
3 weeks ago
無論是漫畫還是電影,我都覺得《look back》比起宣傳裏突出的「兩個少女的關系性的故事」,還是更偏向是創作者的個人宣言/獨白。電影很好,只是有些地方會不會太想讓觀眾感動了,比如結尾的加料回憶和超有服務精神的音樂。為了能滿足上映的75分鐘標準,電影結束後在影院裏看了二十幾分鐘的采訪(有種電影院補物料的奇妙感覺www

喜歡一頭一尾兩處原創的「月」。這一頭一尾的銜接剛好也是「漫畫畫一整天都畫不完,不劃算也不開心」後面沒說出來的後半段「即使如此我也要畫下去」。京本對藤野的提問:「你是為了什麽而畫呢?」也是作品留給我的回聲。
luluontheroad
3 weeks ago
漫畫裏最喜歡藤野雨中起舞的那張跨頁,電影則不一樣。無論是藤野一個人,還是藤野和京本兩個人,最喜歡的都是她(們)在小小的房間裏趴在窗前桌上日復一日地不斷畫著的那些鏡頭:周圍的草稿本逐漸增加,窗外的世界季節流轉,窗內的時間卻在流動中仿佛永駐。不知道為什麽看完會特別懷念以前那種學到癲狂不管不顧的時刻。也會想到小排球裏的一些人。Don』t look back in anger。又想好好讀書學習寫東西了!

也看到有畫手說畫畫的姿勢不要學藤本樹畫的那種,因為長期伏案會脊椎側彎+交感神經紊亂。總之就是,故事很美好,現實模仿要謹慎。
luluontheroad
3 weeks ago
笑完又突然想到一點。給自己的觀後感打個補丁:努力也許不該是一種美德。或者可以說,比起努力,很多時候可能更加需要的是可以獲取如何「不(過度)努力」的知識(不會錯誤歸因然後繼續損耗自己的有限資源,不會過度消耗以至於無法修復自身,不會因為過高目標而難以實現自己真正可以達到的目標等等)。有的時候,這種知識是priviledge,是文化資本,但有的時候也可以習得(個體的agency的寶貴之處!)。
luluontheroad
3 weeks ago
也許《look back》吸引人(此處是我)的地方是這是一部關於求知的電影。貼一段以前沖浪還沒有備份出處意識的文字,但我覺得ta說得很好「我們看一個人求知,其實是在看她和一些看不見的可能性對話,看她如何與我們共享的世界不斷建立更多更深的聯系,看她如何依靠精神的力量把沈重的肉身從物質迷宮中解救出來。這本身該是一種多麽 life-affirming 的體驗。」

能在10月結束前看到這部作品,很開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