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
1 months ago
外送二三事。
#美國日常
latest #9
Laven
1 months ago
身處小城,日常購物多半靠網購,疫情爆發後禁止群聚的時期,也使餐點和超市生鮮的外送變得更加日常。到了今天,外送已經理所當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開車是多數美國人的必備技能,只要你有車就能辦到,因此許多人會做Uber,或是選擇做外送,甚至斜槓把這兩者當兼職,而因為各種緣故不便移動或沒有時間移動的人,也把外送當作選項之一。
Lave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基於大約每週叫一次超市外送的頻率,感覺也遇上了各色各樣從事外送行業的人們。有的人不囉嗦,只要有就買,買不到就換,換不到就算了,直接在APP上加註,有的人則會隨時通知,甚至把生鮮的照片拍下來傳給你問你要不要換成這個、換成那個;有的人會把所有東西完全不照順序丟進大紙袋裡,有的人卻會明顯按照食物的類型、是不是冰的、能不能壓來決定放入哪個紙袋、先後順序如何;有的人一單可以買錯三個以上的物品(數量錯或品項錯),也有人一次買三盒蛋可是沒有一顆弄破弄裂;有的人罕言寡語,從頭到尾會避免和你互動,有的人則非常熱心,會對你的購物清單和今天的生鮮食品提出個人意見;有的人來無影去無蹤東西放門口就消失了,頂多在APP按個鍵通知你已送達,有的人還會特別敲門提醒,甚至遠遠看到你還堅持一定要揮揮手再離開。
Laven
1 months ago
在超市依照APP清單採購的人和把東西送到的人不一定是同一個人,很可能是分開的,所以東西買好以後,有可能為了等外送而在超市再存放一會兒。如果小費給得比較多,購買和運送是同一個人接單的可能性就會提高。目前根據經驗,如果遇到你覺得配合得不夠好的外送員,可以去和系統抱怨,系統可以用APP的功能讓這個外送員從此無法接你的單,或許也會影響系統內部對外送員的評分,使該外送員接不到比較複雜的單。因為小費給的比較多時常常遇到同一位外送員,我推測評分良好的外送員接觸到小費較高的單的機率應該也比評分較低的外送員高。
立即下載
Lave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有個外送員我特別有印象,只要看一眼放在門口的紙袋就會知道是他,原因很簡單:一切都有條有理到了極點。紙袋一定是一個靠著一個在牆邊放成整齊的一排,不影響鄰人出入,裡面的東西井然有序,最底下一定是耐壓的品項,肉類一定是放在有冰那一袋的底層,青菜一定是另外放一袋,雞蛋盒疊在一起但是運送過程沒有任何一粒破損,最厲害的是空間運用臻至完美,有的外送員害怕東西壓傷,會把少少的東西裝成一袋,但這位不是,用三個紙袋裝得下的話,他絕對不用四個紙袋裝。某一次剛好看到他在窗外,解開了這個謎團:原來他有一個超大木頭盤子,專門用來盛裝紙袋們,所以他下了車只要平平端著木盤,就可以一趟來回,不必像其他外送員因為用手拿或抱紙袋,一次來回能拿的有限(也怕紙袋破掉),又必須來回跑。好一個認真工作的人,每一次遇到他我都覺得非常感激。
Lave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除了這位整理專家,也有幾個外送經驗讓人印象深刻。有一次是對方遲遲沒有出現,終於送到後我整理時在生鮮中看見一張紙條寫著原因,原來是今天超市人非常多,許多品項缺貨,就算架上還剩一點也是挑剩下來狀態不好的,他為了等超市人員補上貨所以耽擱了時間。還有一次是有個外送員直接打電話來,他說他在麵包店工作過超過十年,他認為今天的巧克力可頌實在pathetic,根本稱不上是巧克力可頌,不應該購買,希望客戶願意相信他的專業。我們雖然沒看到那些據說很pathetic的巧克力可頌,但聽到這個熱情且有堅持的建議,忍不住同意了他的主張。
Lave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由於外送在疫情期間興盛,基本上還是會避免和客戶近距離接觸,所以一切就像是魔法一般,用魔法小卡換魔法,時間到了東西就會出現在門口,難免讓人淡忘這一切任務的背後還是得靠著活生生的人辛勞奔波。某個下午我正在打掃時,看到窗外有一輛車停下來,車上下來了三個人,一個是三四十歲左右的男子,一個是看起來六七十歲的老太太,還有一個是大約才十歲上下的小孩。他們下車後,開了後車廂開始搬東西,我才發現他們是這一次的超市生鮮外送員。從此每一次收到外送,我都會想起這件事,提醒自己要記得對那些儘管無緣一見卻服務了我們的人們抱持感謝。
Lave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結尾抱怨一下紙袋。其實外送剛開始時所有東西都是用大塑膠袋裝,不知哪時候起,塑膠袋換成了紙袋,個別生鮮還是用塑膠袋裝,但生鮮們裝袋時被強制換成紙袋。那段時間紙袋都會破裂,甚至東西摔到。以前要把東西提進屋裡,一趟就能完成,現在要跑兩三趟,因為環保紙袋沒有提把,要抓住紙袋非常費力,一次只能拿一兩個,重的話只能一次一個且要用抱的。那陣子雞蛋破裂機率非常高,一盒十二個的蛋要破掉一兩個,推測是搬運不順利摔到的。外送員如果沒想出因應對策,應該會非常崩潰。還有幾次是遇上把所有東西不包塑膠袋直接放在紙袋裡的情況,就換成我很崩潰,因為多數生鮮還是得用塑膠袋裝起來隔絕水氣才能放冰箱,我還得找塑膠袋,把每個東西再一一包起來才能收好──其實也根本沒有省到塑膠袋,就像公家機關要提升節省紙張的績效,搞得大家只好在家裡印,最後用紙反而更多。
Lave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有時我會想,這是否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異。倡議環保的人覺得紙袋好環保好棒棒,所以要求所有人都要改用紙袋,但紙袋究竟有沒有比較環保是個問題,這件事又給許多其他人添了麻煩,然而他們本身不做家事、不做外送,所以也不了解人們為此多花的成本,就算了解也會覺得那是必要的,畢竟用塑膠就是不環保、就是壞。就像有人主張蛋雞要得到人道的對待、要有足夠廣大可以跑動的生活空間,但造成的結果卻是蛋價上揚,許多人開始吃不起雞蛋,於是蛋業又開始衰退,蛋農不得不處分掉一些過剩的蛋雞,蛋價又更加下不來。整件事裡吃不起雞蛋的人痛苦、蛋農痛苦、市場痛苦,連雞也痛苦(少數撐過這一切還能活著的雞除外),唯一開心的就只有倡議者而已。
Lave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理想和現實往往不一樣,而我卻是活在現實中,這可能是我受不了進步主義的原因之一。等多數人都過得上好生活了,我看再來提升雞的待遇也不遲,就像等男性和女性有相同的生命經驗(不論是得到的尊重、遇上的暴力,還是工作的待遇、社會的期待)以後,再來跟我講變男變女是一種自由,我大概就會同意了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