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喜歡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鋼琴 #獨奏 #音樂會
今天匆匆忙忙趕了一場表演:【拉什科夫斯基2024鋼琴獨奏會】
雖然不在原訂行程內,但幸好有去,聽得滿舒服的,表演很真摯、細心,音色爽朗動聽。演奏家本人目前在韓國擔任客座教授,搭配的鋼琴是Fazioli。心得下收>
https://images.plurk.com/3eFqOBndeeiGjMxAJJpOmU.jpg https://images.plurk.com/6ogRO0x19UvYGXYbufvHd9.jpg https://images.plurk.com/1zWRvh8kvejdb6hFdXIXWJ.jpg

【曲目】
拉威爾:《夜之加斯巴》
拉赫瑪尼諾夫:《科賴里主題變奏曲》,作品42
蕭邦:24首前奏曲,作品28
latest #24
掰噗~
2 months ago
你怎麼會這樣想!? (p-unsure)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先吃晚餐,我好餓,晚點繼續寫(晚點是指0點過後 啊怎麼我聽完一場出來,颱風就要來了???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拉威爾:《夜之加斯巴》由三首詩篇改編的樂曲組成,〈水妖〉(Ondine)、〈絞刑台〉(Le Gibet)與〈史卡波〉(Scarbo)。Pogorelich plays Ravel: Gaspard de la nuit (Ondine -...〈水妖〉的開頭彈奏音量應該是PPP(最弱),不過我現場聽到覺得有mp或mf,不知道是否因為音樂廳結構的關係放大了音量、或者演奏者還在適應場地的音響效果?也因此,感受到的水波意象是更加活潑、明顯一點,並導致感覺略顯粗糙;後面藉由快速音群與波行旋律線的帶動,使音色展現出變化層次,同時可以觀察到演奏者手指的柔軟性與控制音量的能力。整體而言,開頭有點可惜,其他部分展現技巧,特別是滑奏表現非常漂亮、充滿轉折;演奏者的風格偏向活潑,而我個人則期待在音量變化上聽見更細微內斂的處理。
立即下載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絞刑台〉全曲偏陰鬱,聲部、結構之間的空隙表現出一種空蕩蕩的效果,就好像行刑廣場周圍荒涼、缺乏人氣的意象。全曲都可聽見代表喪鐘的B♭音不停在中音部回響,幾乎都以八度音演奏;和聲學上,八度音未搭配其他和弦只會帶來更加空虛的的聽覺效果。維持同個聲音彈奏時的穩定與風格也充滿挑戰。

私以為演奏者的B♭音處理得很不錯,彷若無人地自顧自持續在背景敲響,成功塑造了從頭到尾一致的樂曲風格。音與音之間存在的泛音也令人想要仔細側耳傾聽。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史卡波〉運用大量的震音、小二度音程、不諧和音、連續單音、還有聲部間的瞬間位移,塑造出神出鬼沒、飄忽不定的惡魔,在夜晚不停騷擾所有人。

有時以為音符正在低音部打架,下一秒卻會突然跳到高音部並炸開。聲部之間好像有各自的旋律線、但偶爾在密集音群中纏成一團,由低到高、又一路從高音部奔向低音部,好像在互相追逐或反撲,可以算是不同聲響效果組成的狂歡節。

覺得風格處理得很好,乍看混亂邪惡中帶點詼諧,音群打架有時覺得有一咪咪亂(?),琶音及音階乾淨分明、偶爾冒出充滿張力的動機與旋律線條呈現對比效果。低音部彈奏非常細緻、在小小的音量中也能聽見醇厚的音色,像是一大塊頗有分量的奶油或起司,濃郁沉重,但又在溫度加熱下融化一點點。
3首中最喜歡的是〈絞刑台〉
-----------------------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拉赫瑪尼諾夫:《科賴里主題變奏曲》,作品42Sergei Rachmaninov -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orell...
我要先自首,可能是前面很仔細在聽拉威爾,導致我變奏曲聽到1/3時過度放鬆,恍神了幾分鐘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變奏曲有趣的地方就是能夠呈現出一段旋律發展、變形的多種可能性,《科賴里主題變奏曲》的旋律來自民間舞曲「佛利亞」(La Folia),變奏幾乎都為D小調,中間穿插兩首D♭大調。整體創作方向帶有一股憂傷的神秘感、並富戲劇性,感覺好像有很多情感同時充滿心中要表達出來。

素材依然採用拉赫曼尼諾夫擅長的豐富和弦與半音,但是數量適可而止,能夠聽到分明的旋律線條、且不至於讓聽覺上分心或過於忙碌。

演奏者的詮釋感覺內斂一點......?並且發揮他控制音色的能力,使聲音聽起來頗有歌唱性、比較溫和。嗯......我個人不是那麼喜歡變奏曲的形式,也不常聽,但是覺得將曲目排在《夜之加斯巴》之後很好,能夠讓耳朵與情緒稍作休息,但又不失聆聽時的趣味性
拉赫曼尼諾夫的曲風也跟前面拉威爾的法國氛圍作出對比,形式上是傳統的曲式架構。不過兩者都比較陰鬱。
-----------------------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蕭邦:24首前奏曲,作品28Chopin: 24 Preludes, Op.28 (Pogorelich)下半場是依據24個調性創作的整組前奏曲,可愛! 有些樂曲結構較完整,有些則是非常快速零碎的旋律片段,由於部分是蕭邦在馬約卡島養病度假時創作而成,因此聆聽時,總感覺快速轉變的調性與風格好像島嶼陰晴不定的天氣;常常陽光剛露出來,下一秒卻有一塊很大的烏雲帶來急促的陣雨,但天空上方卻還留著陽光的餘色。

能夠在其中聽見滾動式、水珠般滴落的伴奏與分明的旋律音符,也能聽見舞曲般的節奏音型;且不論何者都有完整的聲部結構,在有限的音域中發展出穩固、踏實又充滿感情的聽覺效果。
覺得演奏者彈得多情、又有點矜持,不論是高興或激動、緊張時,都呈現出豐沛的情感。搭配美妙的音色、濃郁但不死板的低音,演繹出乍看風度翩翩的外表下,人心裡如潮水般一波波襲來、常常陡然轉變的感情,卻不會因此令人感到粗魯。

我會願意再聽他彈奏整組前奏曲。
-----------------------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安可兩首:不確定是什麼作品,但是彈得很好,並非單純的炫技,而是有好好處理旋律的細膩演奏。

更新曲目:
1. 蒙波:《歌與舞》第6號
Frederic Mompou: Canción y Danza No. 6
2. 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前奏曲,作品23之7
Rachmaninoff: Prelude op. 23 No. 7 in C minor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
紐碼Нюма發揮錘子手精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抱怨時間: 誰這麼可惡,手機沒關靜音
而且還是兩個人,一個聽起來像遊戲廣告配樂,一個聽起來是自動報時提醒。整個表演廳安安靜靜,大家都在仔細聽演奏家處理好聽細膩的低音部弱音,那個盪開的泛音殘響超棒的,太差勁了吧
第一次手機響時我可以聽見旁邊的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氣。
-----------------------
小插曲:
離開時外面的公共鋼琴有人在彈黑鍵練習曲,彈得輕快可愛。
排隊簽名時,聽到我前面的一對夫妻跟朋友討論,聽說他們已經連續三天的表演都聽到整組蕭邦前奏曲了,前奏曲大放送(???)
-----------------------
剛好找到別人寫的蕭邦前奏曲彈奏法與觸鍵研究,參考:
https://ir.nptu.edu.tw/....
-----------------------
寫完心得啦,我跟蕭邦前奏曲不熟,聽到以後覺得很開心,真是意外之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