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灘地豹者
3 months ago
至少在19世紀為止,西方大學教育都是博雅教育為主,也就是各種學科都要學也都要教,理由很簡單:藉由認識各方面的知識,來了解與讚嘆上帝的全知全能。
latest #7
泥灘地豹者
3 months ago
對比人文學科的員額與預算不斷被縮減,人文學科必須不斷自我辯護為什麼要學/教人文知識的當下,真是令人感傷。
薇亦柔止
3 months ago
大學裏的課程全部是學生自己選的,其實沒有所謂要學要教的學科,在自由市場機制運作下,冷門自然會被淘汰掉,像是阿爾泰語系之類的,自我辯護也沒有,沒有學生,就算大學給了預算,聘請了教授,誰來上課?
薇亦柔止
3 months ago
再者,那些瀕臨絕種的科系,即便受到政府資金的浥注與保護,也找不到夠專業的人來研究,像是在新疆吐魯番發現的吐火羅語,在中國存在過的印歐語之一。
立即下載
泥灘地豹者
3 months ago
知識的價值能不能用自由市場來檢視,這點我保持疑問。不過知識傳承的場域也不是非要大學不可,可以預見的未來,不被就業市場跟產業偏好的學科,將會轉型成為私人同好會或者是學會。早期大學在公立化或國家化之前,也是私人家教集團。知識場域的退進循環到底哪階段會對人類(個別的/群體的)比較幸福,就只能留給後人分析了。
薇亦柔止
3 months ago
sosealogy: 這就是價值與現實之間的區別
薇亦柔止
3 months ago
sosealogy: 歐洲早期大學的設立,因中歐小國林立的局面,而得以百家爭鳴,甚至領主們以被學者環繞爲榮(類似中國的門客)。但,這都是貴族階級所從事的學術活動。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後,還是成立學會,繼續支持希臘考古學研究活動,甚至買下Korfu島上茜茜公主的宮殿。然而二戰後,研究型大學以「業績」、以發表論文數目為目標,學位爲重……
泥灘地豹者
3 months ago
人文學科是詮釋的技藝,也是定義現實的權柄。人文學科退出公立大學,表示詮釋現實的權柄再度回歸統治階層,一方面也表示大眾認為人文知識是無用的屠龍技。要再細問為什麼公民會覺得詮釋的權柄沒有價值,就差不多是問當代民主發展遇上什麼瓶頸了。對於知識的力量,我現在也疑問多於肯定就是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