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肥★滾啊滾★健康★心定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隨筆紀錄 #驀然回首 #讀嘛讀嘛 #ルックバック

也許有如果:關於《驀然回首》。

以下內容有輕微劇透,不論如何都很推薦大家親自去看看。
latest #13
〈驀然回首〉(原文:ルックバック)電影版近期在台灣上映,掀起了一陣討論潮,而其實在作為同名原作漫畫〈驀然回首〉公開發表的幾天(沒記錯的話,該作發表當天便登上推特熱搜)後,我就已經拜讀完了。
〈驀然回首〉挟著當紅漫畫家之名登場,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驀然回首〉篇幅不長,單本完結,卻是一部需要慢慢去沉澱的漫畫。
作者藤本樹用他擅長的「電影分鏡」風,一幀一幀地描繪了兩個女孩,藤野和京本結緣相識的故事,其中包含了青春、夢想、友誼、現實、努力、無常......anyway,如同稿紙和綠豆糕,橫側不同,有太多太多值得去自己領會的事物。
時間無形掠過,誠如前面所言,藤本樹非常擅長用畫面而非文字去呈現,時間線悄然前行、四季的遞嬗、雨中的躍動用一種自然而不刻意的方式描繪,沒有刻意鑿斧的痕跡,彷彿理所當然。
第一次看完〈驀然回首〉有些困惑,思想來去許久,直到最後也想不出故事到底停在哪裡,哪一部分是虛假的想望,哪一部分又是真實的句點,讓一向不喜歡開放式結局的我有些如鯁在喉,耿耿於懷,焦慮地想要得出一個確切的答案——無論是HE、BE、還是TE皆然。
最後並沒有想出一個可以讓自己接受的答案,不過這個世界上找不出答案的事情太多了,於是向來單機的我在思索一段時間後,就不再那麼執著。
立即下載
即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部漫畫的。
好幾年過去,大概是拜電影版所賜,最近又在網路上刷到了一些和〈驀然回首〉有關的消息,於是又重新思考起當初的困惑,也就是關於「結局究竟是什麼」的問題。
後來我靈光乍現,終於明白那其實是一種如果的想像,在原作中描寫的同人——當然,那是我的解讀。
如果未曾相遇、如果能以另一種形式相遇就好了——那或許是主角之一藤野的願望,〈驀然回首〉中有一部分運用了倒反交錯的時間線,把過去的可能與現在交融,倒回的手法,假設的如果,說到底,那本身就是一種「同人」的展現——由作者本人親自在漫畫中指出了單一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性。
就如同人生中那些只能追憶而無法逆流更改的。
人類都有離苦得樂,招生懼死的本能,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受歡迎,之所以能進入大眾視野,除卻天時地利人和,究其原因,就是書中的劇情角色能否引起共鳴。
〈驀然回首〉是一部「日常漫」,貼近現實,呼應社會[注1],因此角色有過的掙扎、那些已竟與未竟的遺憾,讓你我都可能在某個瞬間、某個片段與憶起某人某事,因為那就是人生百態的縮影之一——一如作者所自言,裡面很多劇情都化用自自己的成長經歷。
而〈驀然回首〉劇情中唯一(看似)非現實之處,又恰恰是許多人都會有的念頭(即:如果那時候⋯⋯就好了),因此讀者與角色高度共情,被觸動,乃至願意去相信真的有這麼一個「如果」或者「奇跡」。
漫畫中〈驀然回首〉的最後一幕停留在藤本執筆埋頭的時刻,前一個舒展身體的姿態既像祈願又像悼念,看不見神情,卻彷彿在訴說她是因何而畫、為誰而畫,而又像是在反問故事之外的讀者又是因何而寫、為誰而寫、因何而行動、為誰而行動,叩問著我們即使吶喊至聲嘶力竭也奔走向前的意義。
過去無法更改,是的,此處尚未發明多啦a夢的時光機,無法把過去想修正的那些像實驗數據那樣通通丟到模型中得到一個完美的成果,逝世之物已矣,而分道揚鑣的人、一身傷殘的人、仍然活著的人在結束之前依然要面對明天,但在疲倦、不安、恐懼、懷疑、挫折之時,不妨”look back “,記憶起那些曾經的美好,回想起最初的初衷,然後繼續走下去,這也許就是〈驀然回首〉想傳達的事情之一。
因為不完美與缺憾,正是人生中渴望避免卻無可避免的一部分,而學習接納接受,同樣是你我需要面對的課題。
[注1]:指2019年發生的京阿尼事件。京阿尼事件,又稱京都動畫縱火案,此案一共造成36死32傷,是日本近代傷亡最多的刑事案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