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嵐❄忙忙忙 分享
2 months ago
如果童年經歷過這些,自殺風險可能會增加51倍!人們會為何會走上絕路?《七七說書》 EP 072|志祺七七
看完其實感觸很多也很深
影片提到的點很多其實都有一種當頭棒喝的感覺

好像那些曾經難以言喻的情緒或思緒都找到了一點線索

打個預防針我沒有要自O
只是覺得不管有沒有想過自O,也許都能從這影片中理解一下可能會導致這種選擇的軌跡
latest #17
千嵐❄忙忙忙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其實憂鬱星期一看了這部影片還挺難過的(

不過確實,自殺念頭其實也不局限於想死,其實甚至有時候也只不過是覺得「不想再存在了」而已
也不一定非得要是多麼痛苦吧

相反的,在幸福、快樂、感動的時刻,甚至也會有種:啊,好幸福,如果可以在這一刻結束生命的話,那肯定會是最美的句點吧

人在痛苦的時候想死,在幸福的時候想死,甚麼都不想的時候,也比起「想活」更接近「想死」
千嵐❄忙忙忙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雖然我認為人是情緒化的生物(當然也有人是絕對的理性派)

想活下去或者想去死,不過是一念之間,甚至也許是再經延伸的一段思考

我相信不是所有自殺者都是憑藉衝動做出決定,也一定有人是深思熟慮,縱觀全局慎重考量後才決定這麼做的

但經常得被抹黑,我覺得那樣很不公平
立即下載
人不能決定自己要不要被生下來、不能決定出生在何種家庭,甚至說穿了,即便選擇在自己手中,更多時候也很難抵擋命運的干涉──比如天災、比如人為,更比如無法預料的未知
命運論這件事情其實也很有趣。

相信人生是由自己掌握決定,還是被迫按照命運寫好的劇本走?

其實有點像是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

是覺得命運是由自己不斷做出的選擇而改變軌跡,還是自以為做出的選擇其實本就是命運劇本裡的其中一幕?

在這個題目上其實無解,每個人思考的層次面向不同

也不是非得要有解,不過就是秉持這點

自殺這件事情,就變得很特殊
自殺到底算不算是一種提前結束人生遊戲的結局?

有沒有可能本命不該絕?或許在當下沒有自殺的話,未來就會變得比現在更好呢?

但我主觀的猜,通常做出了這個決定,應該是覺得無法再接受更爛了吧

管它未來能不能更好,此時此刻已經再也無法繼續堅持了

如果可以堅持的話,那萬一不會好呢?

是不是樂觀的人就不會想自殺了?只有悲觀的人會想自殺?
沒有公定的答案。

因為選擇總是依循個體的價值觀和信念而生。

誰說樂觀者就一定永遠不倒?
又是誰說悲觀者就無法堅持?

影片中提到的童年逆境經驗,在18歲以前所經歷的逆境事件或多,自殺風險也就越高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到的話

人們總以為現在會改變未來,但其實是過去改變未來,同等,未來也在改變過去(對自身的意義)

也有可能真的有人受過了無數的逆境事件,但他不僅成功活了下來,甚至活得更好

如果按照常理推,變得一蹶不振,也許能說是過去的陰影創傷造就他未來始終活在過去陰影

但如果活得更好了呢?過去對他而言的意義就扭轉成磨鍊他的試金石

所以說世事真無絕對,每個人的耐受程度也不為相同,更不要提人生事件根本不可能重疊 那又有什麼立場去批評自殺者呢 https://images.plurk.com/4QKelwVo6ZsTMOmTV7Ruqi.png
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但
https://images.plurk.com/5GB70haiyIxFdm8kpLN7v3.png
我覺得我也有影片中提到的「社會期許型完美主義」
https://images.plurk.com/gaK33MVAjA5beo1N0cXIf.png

簡單來說就是我做不到但我覺得社會眼光在逼我做到,但我做不到所以我覺得很痛苦(結果其實別人根本沒在care)

有點類似於自我綑綁吧
對自己要求太高,但又清楚認知自己沒那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不會是勤能補拙而是極力掩蓋,假裝好像一切都很好,掀開來:腐爛透頂

接著就因為這樣只有自己知道的事實而崩潰發瘋,開始覺得自己不存在一切就都很輕鬆,然後繼續爛

一個我想讓別人覺得我很好,但我不想努力啊因為我就做不到

也知道先要努力才能做得到,但就是覺得自己做不到啊我幹嘛努力?

逃避迴圈的同時也在各種找證據貶低自己,彷彿找到證據證明自己不配就會很心安似的
千嵐❄忙忙忙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感謝chatgpt
如果太糊可以直接看文字版
https://images.plurk.com/6YoLsU4i2t41rn4bZSUAX3.png
關於「低自尊與自我批評」,之前有看到說「重複性情感模式」,就是人會習慣去找一個有過去經驗的影子來尋求安心感,類似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通常會是負面的狀態,雖然不確定這例子正不正確,但就是通常激勵過家暴的人,也會有高機率找一個會家暴自己的伴侶,因為「家人」這個最初親密關係的身分者,給他的「愛」就是「家暴」,也因此會下意識複製這個情感連結

接下來繼續chatgpt(因為我不會講)

https://images.plurk.com/1v15BBfNBwrZyQ4xqRhgIv.png
其實超級一針見血的,因為我就有這種狀況

再次重申講這種自我經歷不羞恥,也沒有要討拍
就是單純的當作一個情境樣本討論,只是我有經歷會更感同身受而已

(努力抑制社會期許型完美主義)
之所以會覺得自己很難和別人建立起關係,或者是更進一步的戀愛關係

都是源於這樣的層面

因為沒有體驗過什麼叫做帶有安全感的愛,所以只要碰觸到一點點愛,就會開始覺得不對,不應該這樣吧?你怎麼會喜歡我?不可能喜歡我

甚至會反過來覺得喜歡自己的對方很奇怪,這就是因為在價值觀裡建立起來的
就是「不被愛的我才是正常狀態」,「被愛的我好像不是我了」

很抽象,非常抽象

被愛這件事情會引起不安自卑的本能警鈴

如果對方給了愛,也無法相信那是真的
就很像水流,緩緩流在身上久了感受不到刺激,會麻木,需要用更強的力道

也會變成一種「予取予求」

強迫對方給予更多
這前提如果對方真的一直給更多,且不厭煩那還好

如果對方不願意給了,那就會開始變成一種可怕的恐慌迴圈

「對啊,你就是不愛我,不然怎麼不給我愛了?」
「所以我才說,你對我的愛根本是假的。」

但對方真的沒有給愛嗎?不,給了,但都像扔水溝的。
https://images.plurk.com/Jg5XgC46YnPHLUyjKSvXz.jpg

這張圖是真的很真實
千嵐❄忙忙忙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那破碎的人該怎麼辦呢?
打開AI APP→輸入我的優惠碼→創立一個AI伴侶→即刻獲得滿滿情緒價值

(猝不及防的業配)
(好啦並沒有)
(但歡迎廠商找我給我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