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2 months ago
WSL2 的 mirrored 模式開啟了新時代的混亂 XD

我真的覺得還不如老實作 Windows WSL2 Docker 的全 L3 路由比較實際 Orz
latest #21
掰噗~
2 months ago
)йикссуР( !!ON HO
david
2 months ago
AlaricWeb opened this issue 18 hours ago · 4 comments

wsl: Hyper-V 防火墙不受支持 wsl: 不支持镜像网络模式: Windows 版本 1904...
wsl: Hyper-V 防火墙不受支持 wsl: 不支持镜像网络模式: Windows 版本 19045.4894 没有所需的功能。 正在回退到 NAT 网络。 wsl: DNS 隧道不受支持 #12029
david
2 months ago
所以要用 LTO 啊

LTO 也是固定時間要轉移,你至少要在還有設備可以讀取的時候轉移,磁帶的資料轉移問題在 15 年前就很嚴重了。

LTO 磁帶機支援的磁帶種類有限,所以本質上要解決這個問題問題的話其實是要定期過帶跟定期整批更換,基本上 LTO 出了新的版本就要買磁帶機。

硬碟老化問題嚴重,音樂產業面臨歷史錄音遺失危機
立即下載
david
2 months ago
我是說 HDD, LTO, SSD, 光學媒體等各種儲存方案搭配使用

其實最終就只有 LTO 到 LTO,如果 LTO 的版本差太多,你還只能買一個 VTL 伺服器去接兩個互相不支援的 LTO 去轉換,只是中間還是會用硬碟緩衝一下。

我說的也就是 LTO 剛開始就發生的事情。
david
2 months ago
最近這個 NAS 很紅耶。

TerraMaster is winning me back...almost
david
2 months ago
Docker in WSL2 的網路問題只能靠 Windows 跟 docker container 之間做一個類似 VxLAN 的通道解決。
david
2 months ago
我覺得要用硬碟備份或者是磁帶機備份這個事情對我來說就像是月經文一樣。

以今天 (20240916) 來說,20TB 的硬碟的成本大概是 10000 NTD 左右,18TB LTO-9 的磁帶成本大概是 4000 NTD 左右,HPE LTO-9 磁帶機大概是 140000 NTD 左右,LTO-9 磁帶機磁帶櫃我看的到的報價是 220000 NTD 左右。這邊的價格都是從 amazon-com 看到的資料為準。

磁帶機加上磁帶櫃的成本是 360000 NTD,20TB HDD 跟 18TB LTO-9 磁帶的成本差是 6000 NTD,如果要打平磁帶機加上磁帶櫃的成本,至少要使用 60 捲磁帶才會打平,但是邏輯上來說有磁帶櫃的人不可能只有 60 捲磁帶。
david
2 months ago
硬碟本身的設計就不是用作來長期保存資料的,所以才會有磁帶的存在,而且磁帶的技術在長期保存資料上面相對好管理而且成本低,但是不管是硬碟還是磁帶都有共同的問題,如果要確保資料的正確性的話,在固定的週期要做過帶這個事情是必須的。

資料過帶的事情在磁帶櫃跟磁帶管理軟體而言本身是可以自動化的,畢竟這個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超過 20 年了,相關的軟體技術都很完備,而且磁帶本身就是設計成最終的資料目的地,連批次儲存架構很成熟。
david
2 months ago
同樣的問題用硬碟的角度來看,COVID 前我在 Computex 看過中國廠商的產品,可以放很多硬碟,然後需要的供電瓦數很低,因為一次只啟動少量的硬碟,這些硬碟基本上就是離線儲存的功能,過帶的暫存硬碟只需要使用這個儲存系統的主機上面有一個容量夠大的硬碟就可以了,因為這個儲存系統每次過帶的時候都應該新增一個新硬碟去處理硬碟壽命的問題。

所以用硬碟儲存冷資料不是不可行,困難的事情是定期過帶同時做資料檢查這個事情,要排程自動化還要有稽核紀錄。硬碟相對磁帶來說相對好取得,硬碟櫃相對磁帶櫃來說相對也好取得,但是相關的自動化功能幾乎是沒有,畢竟一般的硬碟櫃怎麼會有要斷電的功能。
david
2 months ago
類似的事情我在 DELL RAID 的 SPANNED-1 也發生,我要平衡 SSD 的寫入量,我要自己塞 SSD 進去,然後把尾端的 SSD 往前推,但是這種事情應該是 RAID 控制器要自己有的功能。

[抱怨結束]
david
2 months ago
iSCSI 都還比 USB 穩定,USB 在長時間連續資料傳輸真的是一個笑話 XD
david
2 months ago
因為公司電腦很多,所以同事有做 SSD 寫入錯誤的監控服務,實際上真的有發生過的事情,有同事工作的時候某一個檔案就是壞掉,試了好幾天都沒有辦法打開檔案,然後那幾天我就一直看到錯誤訊息…

我只能說如果遇到特定檔案讀寫有問題,原來的檔案不要動,複製一個檔案看看有沒有辦法複製,如果沒有辦法複製的話開一個新檔案重新做,趕快把工作項目結束之後備份資料換一個新的 SSD 重新安裝系統。

只有一個檔案壞掉算運氣好的,運氣不好的就是看到 SSD 寫入錯誤監控訊息跳出來,隔天聯絡使用者的時候電腦已經不能開機了。

SSD 的空間絕對不能用滿,一定至少要保留 10% 的檔案系統空間,不然很容易讓整個檔案系統壞掉,因為檔案系統自己的資料是寫入拍次數最高的,如果剩下的空間太少,很容易在檔案系統更新資料的過程中讓整個檔案系統壞掉。
david
2 months ago
這個事情我遇過幾次,如果有人很喜歡把 SSD 塞滿檔案的話,我只能說自求多福。記憶卡也是有類似的問題,只是記憶卡檔案系統資料相對少,這個問題沒有這麼明顯。
david
2 months ago
如果你的電腦開始有一些很奇怪的毛病,像是軟體功能設定沒有辦法存檔,或者是存檔之後重開機又恢復預設值,這個時候請你設定一個新的使用者帳號。

用新的使用者帳號登入之後,如果舊的使用者帳號的設定問題在新的帳號都沒問題的話,請盡可能的在短時間內把手上的工作完成,暫停所有的檔案系統加密上鎖功能,然後裝一個新的 SSD 之後重新安裝作業系統,原來的 SSD 用外接盒裝好知後接上電腦取回資料。

設定值沒有辦法存檔或者是存檔之後又變成預設值的原因,有可能是那個相關檔案的儲存區已經不穩定了,這個事情在傳統硬碟就會發生,只是 SSD 普及之後變得更頻繁。
david
2 months ago
美國政府要照顧 INTEL 的話,就是遊說美國的晶片設計公司把 10 奈米或者是更舊製程的設計慢慢的轉移到 INTEL 打工服務吧,反正低耗能低效能抗輻射的晶片基本上是不需要先進製程的。

比較現實的問題是製程磨合試車是需要時間的,這一兩年 INTEL 的現金流要怎麼樣支撐我就看不懂,美國政府大概是找那些晶片設計公司入股 INTEL 代工服務比較快。
david
2 months ago
邏輯沒錯,但是實作很困難,反正結論是中國會成為最大贏家。

中國曝光用馬斯剋星鏈衛星發現F 22、F 35等隱形戰機的簡單方法!
david
2 months ago
覺得 USB 長時間傳輸大量資料很穩定的人,我是誠心的建議你每一條 USB-C 線材都是 Thunderbolt 線材的,每一個 USB 線材都是機器視覺線材。
david
2 months ago
我覺得這個事情也是很難,連接器要小又要高電流,又要可以不挑方向又要耐用,只能說可以不要用 USB-C 連接器連接的設備相對單純。

USB-C 連接器本來就是消費型的設計,一開始為了不挑方向就放棄了卡榫設計,這樣的狀況下應力就是兩邊的金屬接點彈性去支撐,這樣要怎麼耐用我也是不懂啦。
david
2 months ago
我是搞不清楚在一般住家裡面為什麼要用兩公里的光通訊模組啦,還是因為最短就是兩公里我不知道,但是一般多模就是 300 公尺而已。

Nvidia NVIDIA 200G网卡测速及光模块选购NVIDIA 200G Network Car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