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短評
以前看電影時長,最短的電影仍然有80至90分鐘。但這次的竟然連一個小時都不到,讓我有點吃驚。即使如此,短短的一個小時已經足夠演繹故事內容,亦非常還原書中的細節。雖然原作劇情觸動人心,但動畫和配樂把整個故事變得更加生動、難忘,例如是初頭藤野繪畫的四格漫畫,動畫組讓她筆下的角色動起來,在隕石跟日本接吻時,現場的觀眾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又或者是藤野配合着主題曲、最後在桌前埋首工作的畫面,讓人動容而黯然神傷。藤野和京本的性格和關係簡單鮮明,各有優缺點,觀眾總會從她們的身上看到一些蹤影:藤野驕縱,認為京本不能沒有自己,但她也是個勤奮堅持的人,在被同學說自己畫功一般後並沒有馬上放棄,而是想盡辦法去補足自己拙劣的畫工,也是因此而最後成功追夢;京本性格膽小內向,反應緩慢,但她隨着成長,會想改變自己,不想只依賴他人。
《驀然回首》是一個關於成長追夢的故事,能夠看到藤野隨着年歲增長,自己畫畫的動機有所改變是一件有趣的事。最初她雖然是因為自己有興趣而畫,但其中別人的稱讚亦是她繪畫的動機,不論是身邊的長輩還是同學,能夠得到稱讚,就讓她有動力畫下去,而當畫工超群的京本吸引了同學的眼光,藤野被同學的話語打擊時,雖然她也作了兩年的掙扎,但最後還是打算放棄。直到見到京本,她才重拾夢想。在失去摯友後,藤野本痛苦地質問自己為何畫畫,但看了京本給自己畫的四格漫畫,最後終於領悟到自己追夢的動機。
「你問我為甚麼要畫畫?畫畫很無聊。」從以往有興趣,到只是想得到人們的稱讚,到想跟好友一起成為受歡迎的漫畫家,最後到繼承情感和友誼,畫畫已經不單純只是為了能夠讓人覺得自己很厲害或者有趣,而是紀念自己生命中無可取替的感情。只要畫下去,生命和友誼中的美麗就能傳遞到讀者。
同時,這也是一個思考如何面對命運和懊悔的故事,故事的高潮展現了兩個「如果」,第一個是現實中藤野和京本在小學畢業時就相遇,然後共同走上成為漫畫家的路;第二個是現實藤野幻想的,京本並沒有截停自己,最後要等到她在大學時差點受襲、藤野擊退襲擊者,才與自己第一次見面。藤野本來痛苦地責怪自己,倘若當初沒有跟京本相遇,而是達到第二個「如果」的話,京本就不會死亡,因此幾乎想放棄畫畫。但最後她總算想起了自己為何執筆,最後將京本畫的四格漫畫貼在窗前,紀念着那位摯友。
面對命運無情,我們多少會懊悔不已,問自己若當初不如此行的話,是否會更加的好。但很多時候,我們反而忽略了,是這些選擇使我們有所成長,就如藤野一樣,雖然她們之間的關係以悲劇收場,但她們所得到的是另一個「如果」無法實現的,藤野因京本的鼓勵而沒有放棄,成功達成自己當漫畫家的夢想,而京本也因為藤野而從自己的房間中走出來,能夠經歷友情和外面美好的事物。我們在回首時縱有不快與懊惱,但若是因為回首而無法從遺憾中脫離而固步自封,那麼未來也只會有更加多的遺憾。
看完電影,雖然也有被兩位主角之間的情誼感動,但我也不禁想到:主角的追夢路其實沒有太大的崎嶇,13歲就已經成功投稿,而之後不論是出短篇漫畫還是連載,她們的漫畫都受人歡迎。但現實中追夢路遙遙的人,遠比起主角這種的要多出很多,而最後失敗的人就更加多了。這些人要如何去定位自己的夢想和追夢的行為,以及命運和懊悔?《驀然回首》未必能夠給那些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至少在看完電影後,我們能珍惜眼前,以及提醒自己現在的選擇總會給予自己其他選擇無法賦予的,就可以了。我又想起了《活出意義來》的一句話:「世上無任何權力能夠剝削我們自身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