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三年前,世界停擺、劇場生物們無處可去的那段時間,我過著宅家辦公打遊戲擼貓四處蒐羅影片的日子,不免就有些倉鼠症,那陣子積攢下來的很多東西其實都還堆置在我那個容量巨大的外接硬碟裡。早上整理的時候發現一個叫The Waves in Quarantine的資料夾,時間顯示為2021年,隱約記得是根據伍爾夫的《海浪》改編的⋯⋯算是系列音樂短片吧。
小時候讀過《海浪》譯本,質素不差,然而作品本身十分意識流,需要聚精會神才能跟上作者的運筆。多年後只記得那個奔向死亡的結局以及譯本最後一句,「海浪拍岸聲聲碎」,英文版更是完全沒看過。
所以當時我把它存了下來,心想那我看了英文版再補。
然後就,咕——
三年後把它翻出來,發現第一集裡有一張臉一閃而過。⬇️
https://images.plurk.com/38KZse3eBaxy6Ym6iiDuN8.png
latest #36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這,這不是Carmen嗎,我怎麼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電腦裡三年前就有過高清Carmen了。
我瞳孔地震第一波還沒停,屏幕上又一張臉一閃而過。
https://images.plurk.com/5a5HiHva0Vwpb34axhCJRb.png

我心想這位有點眼熟,趕緊翻到片末看卡司,發現是我在那個糟糕畫質的寬街版Next to Normal裡見過的Alice,世界上第一位Diana。
https://images.plurk.com/6LoaonGne5VnRcDtfS2BOC.png

所以這兩位真的在我的硬碟裡沈睡了整整三年,一切都因為我當初那個看完The Waves英文原版再接著看的念頭,結果一咕就是三年⋯⋯ 也就是說,我本來可以21年就知道Carmen這號人物的⋯⋯
但是她只在第一集短暫地出現了⋯⋯我不知道有沒有一秒吧,這鬼才記得住。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The Waves其實本來要出個音樂劇版,Raul當時已經在創作中途,然後瘟疫開始了,舞台演員是幾乎不可能在家工作的,於是這個The Waves in Quarantine應運而生。原作講的就是六個被分開的好友,但同時也象徵著伍爾夫在精神層面的六重狀態,放在瘟疫橫行的背景下竟然很合適。
第一集就是個介紹,填詞譜曲基於小說,演唱以及各種片段都是她們自己錄的,最終剪輯成這個系列。所以⋯⋯它雖然標了個musical,但我還是有些猶豫,這算是特殊時期努力搞點音樂劇的產物吧,然而舞台不是在某個劇場,沒有跟拍的攝影師,也不會有專業的設備和運鏡,只是她們舉著手機,在各自生活的角落拍下的某些斷章的合集。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好我要稀裡糊塗開始補劇了。😂
Carmen就是好厲害好厲害的演員⋯⋯雖然我只看過Bright Star和Flying Over Sunset,其中一個劇本還被折騰得特別催眠,但她的演技唱功都是神級。Eden請她來演唱會上的時候直接說自己在油管看Carmen的影片看得fan crush。
我內心:我也是⋯⋯
立即下載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的驀然回首那人我原來X年前就見過笑話系列:

五年多前看完了山崎育三郎主演的電視劇,看自己喜歡的寬街小C跟他的合照飄過IG,看自己喜歡的歌手跟他的合照飄過IG,看他跟拉麵前後腳在線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愣是過目就忘了兩年多;
五年前誤把Brian演的那個HBO法務當成真的法務人員,看完他演的NtN,看完他演的Sweet Smell of Success,每一個的臉都是糊到看不清的,突然有一天發現我曾經看過高清的他,就是那個HBO法務;
十年前看過Willemijn在Let It Go裡獻聲,不僅獻了,還獻了兩國語言,直到油管給我推她的Defying Gravity我都沒反應過來這是同一個人;
三年前看RENT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結果看完就把Maureen的臉給忘了;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三年後因為Willemijn順便看了無數Eden,看完了Lempicka,突然發現我不僅見過這張臉,還是個藍光畫質;

新增:
也是三年前把Carmen參演的劇目存到硬碟裡,三年後看完Bright Star和Flying Over Sunset,當然沒有一個是正常畫質,猛地發現她以正常畫質留在我電腦裡已經三年多了。

我可真行啊——
懷吟
3 months ago
willemijn verkaik -willemijns song.wmv
對不起,走個神。
我看著這古早的天然去雕飾的標題非常疑惑地點開,然後被歌詞扎到體無完膚⋯⋯我的英語這種時候真的不用這麼好用的⋯⋯
這是寫給誰的歌,失去了什麼人或者說是正在失去什麼人嗎?
懷吟
3 months ago
第二集看完。依舊不是傳統戲劇的樣子,幕布升上演員就要暫時遺忘自己、成為角色,但這集也是虛虛實實交錯的,演員互相討論著各自的角色和自己的關聯,角色們之間的關係。不過看著也不費勁,都是很日常的對話。
那段不插電的手動伴奏太牛了。水傾瀉入杯子,木勺敲擊瓷缽,牙刷碰撞杯壁,甚至只是清潔劑從瓶中噴出的聲響,萬物皆是樂章的一部分。從這些片段裡隱約可見三位女士走下舞台卸下妝髮普通度日的樣子。
Carmen一開頭就在廚房忙活,看到好多烘焙用的東西,她應該很樂在其中吧。
https://images.plurk.com/1WPh6zC0YonIKXGOd8buuU.png https://images.plurk.com/5QCA1r9vX601urwutPdeBn.png https://images.plurk.com/6bYAIZez1Us11kXU5TPcoF.png
懷吟
3 months ago
靠在自家花園的欄杆上的樣子好放鬆舒展。後面手裡還抓了兩根剛修下來的枝葉邊唱邊揮舞XD
https://images.plurk.com/Utpi1SQS6oeWoLbYWEoLE.png
懷吟
3 months ago
哇,下一集預感是很好看的一集,看看這個標題以及這個放飛自我的Carmen。
女人的凝視,底色是欣賞和專注,和雞巴人截然不同。
https://images.plurk.com/57LJq5Uc3GsTUf3hAZsq4n.png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特地打開字幕截這張。
「女人若想寫小說,必須擁有金錢和屬於自己的房間。」
https://images.plurk.com/1TG7FLvqTHGSHvQ3kYn235.png
除了不得不住校那段倒霉催的日子,我一直都是有自己房間的小孩,現在是擁有自己房產的女人。其實小時候讀到這句話之前沒有太認真思考過,沒有自己房間的話對於寫作是怎樣的影響。貴國環境天生不利於形成對個人邊界、私人空間的重視,而寫作是一件私人到極致的事,在文稿見刊,或者在信息時代則是文稿發表之前,寫作就是一場孤旅。你不希望在思考的時候有打斷思路的閒話,也不希望在斟酌用詞時身邊傳來不請自來的指教。
將時間倒退回1931年,女性連選舉權在世界範圍內都相當殘破,絕大多數女性還無法經濟上獨立。我對伍爾夫其實有相當多的反對意見,但就這登高一呼,足以令後來人感佩。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Alice和Carmen都聽過不少,我還是第一次聽Nikki唱歌。
好圓潤有厚度的聲線。開頭她只是坐在窗邊對著寒枝歌唱,一景蕭殺,可歌聲裡都是冬去春來的溫暖。
音樂劇演員的魔法就是說著說著唱起歌來一點都不會突兀吧,這集看得好舒適XDDDD
懷吟
3 months ago
We Will Rock You - Premiere stürmisch gefeiert!
又是什麼沒字幕的古早影片⋯⋯
Willemijn當時還不是主演,在片尾一閃而過⋯⋯
拜託開個字幕行不行_(´ཀ`」 ∠)_可悲的英語人今天也在哭泣⋯⋯
https://images.plurk.com/2q1usF2yzKvI78GmgSgu03.png
懷吟
3 months ago
我並不喜歡第三集的最後一句。或者說,我並不喜歡用girl形容一個女人,我永遠會在girl和woman之間選擇後者,一個去年齡去社會身分的、只關乎生物事實的名詞。
那個girls help girls,一打眼就讓我有說不上來的奇怪,後來意識到是girl這個表述帶給我的彆扭感。先不說girl這個詞被雞巴人們賦予的幼態與被凝視的意味,如果一個詞被雞巴人們用到惡臭就不要用的話,那就不是在爭奪話語權而是在逃避並且心甘情願把輿論場拱手相讓了,所以先拋開這一點不談,但女孩/girl本來就是帶有年齡屬性的詞彙。
女人間的紐帶則是無關年齡的,一味使用這個詞會模糊議題的普適性。
所以,停止濫用girl這個詞。需要強調女性群體時,請不要不自覺地給年齡設限。你是女性,七老八十了還是女性,寸頭褲裝也是女性,粗糲隨意同樣是女性。
懷吟
3 months ago
題外話之聽到Alice的台詞flikering with tongues that cut me like knives的瞬間會感嘆,啊,果然是原版Diana。
可惜我無緣於她的群山了。
媽你怎麼不早十年生我⋯⋯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三個女人閒聊時Carmen說到自己下了舞台就想把自己的生活藏起來。作為演員她感覺自己也許是有那個責任在社媒上活躍的,但她想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談論自己的生活,她寧可在自家院子裡做木工。
確實,我IG有關注她,十天半個月能有一條——都不是貼文,而是限動——就燒高香了,更多時候是根本不出現的。我覺得是個好行為,我也知道許多在社媒上很活躍的演員,她們都樂在其中,但這件事如果讓人倦怠,不高興做,那就不要做,自己設立舞台和日常的邊界,非常好,而且也是舞台演員自己的責任。
不然那些狗血新聞都是怎麼來的。尤其是如果一齣戲的受眾群體年齡偏小,責任則更落在演員這一方。

借用Eden那個形容,她真的是個精靈啊——只要踏入舞台這個空間,或者進入戲裡,從髮絲到指尖都透露著靈動。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EIb8JdFQkgyFWa5C5IoFy.png


這集後半的主vocal是左邊兩個,但Nikki開頭那一嗓子足以點亮一角春色。
懷吟
3 months ago
The waves broke on the shore.

海浪拍岸聲聲碎。

我忽然對上了原文和譯文。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好,我暴怒的心情被第五集撫平了些許。
雪中的紐約有種奇異的平靜,尤其是瘟疫期間空無一人的街道,這樣的空曠我只在上城的夜見過。看完戲搭可能出現大黑耗子的地鐵回到上城,體驗總是很奇妙的,尤其是我的學校還在村裡,每次進城都像是時空倒轉。
Nikki女高音,Carmen次女高音,Alice女中音。Nikki的高聲部真讓人安心,唱的是躍動的火光,然而不見一絲焦躁。

上一集我因為一邊在幹雜事一邊聽,沒怎麼注意到細節。之後再倒回頭看看,很有些幽微的講述,永遠失去一個人,非但關於噩耗傳來那一瞬間的巨痛,那些痛苦是無孔不入的如影隨形的。
懷吟
3 months ago
倒回去認真看了一下第四集。
原來The Waves的音樂劇改編是某人留下的遺稿,David,紐約的講師,去世時只有三十二歲。由活著的人接手逝者的遺物,指尖聽從遺稿安排在琴鍵上起舞,哪怕聲音哽咽也要將這些詩篇唱出來。我在那段瘋狂的瘟疫生活結束後坐在溫暖舒適的家中,旁觀別人的悲痛。
我對親情冷淡到不能再冷淡,全靠友情托著熬過最艱困的時刻,也從沒有設想過那些最親近的人/貓突然宣告絕對的離開時要怎麼自處。最難的永遠是藏在細處的對這些陪伴的習以為常,然後在某個看似日常的動作上停滯,被反覆提醒那個人已經不在了。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不知道這個David是誰,遺稿裡有他潦草的手跡,也是這集的主題曲Percival的原稿。D大調轉G大調,4/4,手寫音符大小不一,參差落在五線譜上。
https://images.plurk.com/2cdjnWhqLgMfiFgulrUxMN.png https://images.plurk.com/4TOk6h00Nlx3Irmrfu25kb.png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只知道伍爾夫的生命終結在河心,不知道的細節是她那天揣著一口袋的石子,誓要沉入煙波的最中心去。很寧靜的一天,這是管家回憶起那天時的形容,她照常準備好午餐,甚至記得菜式——羊腿佐薄荷醬,只是用餐的人遲遲不出現。
原來作家在The Waves的結尾已經預演過自己的死亡。

「And in me too the wave rises. It swells; it arches its back. What enemy do we now perceive advancing against us? It is death. Death is the enemy.
懷吟
3 months ago
It is death against whom I ride with my spear couched and my hair flying back like a young man's, like Percival's, when he galloped in India. I strike spurs into my horse. Against you I will fling myself, unvanquished and unyielding. O death!

The waves broke on the shore.」
懷吟
3 months ago
Lempicka Closing Bows
可惡我還是好喜歡Lempicka⋯⋯
千秋樂謝幕的擁抱⋯⋯誰看了不要大嗑一口畫家和Rafaela。
Amber好高好高,Eden一個不矮的人都被襯托得這麼小鳥依人。不知道Amber說了什麼,Eden一邊點頭一邊說I know I know。
它還能再回來嗎⋯⋯
https://images.plurk.com/7EFsJwUHBrKhbHdcXAAd9M.png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又在翻什麼上古文物⋯⋯
Willemijn以前好乖,真的好乖。這個剛上任不久的青澀乖巧Elphaba,everyone deserves a chance to fly的fly尾音沒有飄很高,被Glinda摁著塗口紅的時候也沒有超級嫌棄臉。
https://images.plurk.com/33QRa5z24kXdrIEvocG8tq.png

以及攝影師你真是懂得我想看什麼啊⋯⋯好好看的爪爪⋯⋯
https://images.plurk.com/4DHlUBeoMXUemW2aaE0mar.png
懷吟
3 months ago
⋯⋯⋯⋯⋯⋯別說Glinda了,我的天啊,誰會不心動?!
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看的人(1/1)
https://images.plurk.com/3EDsijeZ86Jy3NVW5pDMk4.png
懷吟
3 months ago
突然還是想說那部HIStory劇。去年看過的Eliza和Hamilton現在都是寬街主卡,我當初雖然每次去看Hamilton都不是去看火腿,但這齣戲的確陪伴了我好長時間,隆冬到夏天結束,除了Six還有哪部戲演過這麼久⋯⋯
因為演得久所以也基本上是把所有能看的組合都看過了。四隻Hamilton,我心裡的排名是Trey >= Tre > Manuel >>>>>>>> DeAundre。最後一位是在任最長時間的主卡。
表演很主觀不好量化,加上我對唱非常嚴格,只要唱過關,演得不是太離譜我就不會說什麼。但老兄的確是每一場都看得我忍不住要嘴,演得怎樣是各人心中的哈姆雷特,有沒有在好好演那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事情好吧。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而Morgan這個寬街主卡的offer絕對實至名歸。
對HIStory沒什麼好話的我每次都為了Eliza接著買票⋯⋯
真是每次It's Quiet Uptown都完全哭不出來只想對著火腿喊活該的,真是每次聽到她對Burn的演繹都忍不住要起立鼓掌的。永遠冷眼旁觀HIStory,永遠在finale裡對唱著「will they tell my story」的她哭得一塌糊塗。
Hamilton因為選題原因,又缺少大悲那樣的特殊意義,因此永遠擠不進我的本命劇名單。然而作為戲劇太成功了,華麗的舞台,除了rap部分外精良的譜曲,更重要的是,有一個Eliza。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終於打開第六集了。
Carmen這個mac的型號看著好老,比我的老搭檔都老⋯⋯
Alice家的貓貓!
Nikki是住在曼島上?窗外這個景色就非常之⋯⋯曼哈頓。
曼島很吵,最適合路過的人隱身。
https://images.plurk.com/4yXBQZVZICT3WKMQVJjeVC.png https://images.plurk.com/3KkrqAkk8jAnZ48dfWRURk.png https://images.plurk.com/5gUarCxR0Nr5i2LedqFroZ.png
懷吟
3 months ago
⋯⋯小貓的高清圖太難截了!
https://images.plurk.com/5qUi5w9WwS6ICxlvUM0Nno.png https://images.plurk.com/6OerhDnyDj5AspH0isWGt.png

Carmen的廚師機應該跟我家那個是同款XD
https://images.plurk.com/2dgQyVr14QVRw2xkbjGcOu.png

重逢的一集,整個氣氛都好歡快。
懷吟
3 months ago
六人組。
Alice真的可以帶著貓貓一起zoom的⋯⋯
【圖窮匕見【我就是想看貓貓
https://images.plurk.com/3d0wfRdkrD14LjBPRzFRfR.png
懷吟
3 months ago
Brian d’Arcy James (@briandarcyjames) • Instagram ph...
忽然發現Brian這幾天在這邊⋯⋯
但這個活動我真的是不爽去,吵死了⋯⋯
懷吟
3 months ago
關於第六集我有奇怪的消化不良,大概因為那個Zoom畫面太接近我日復一日的工作了XDDDD敝行業跨時區跨國合作是家常便飯,因此極其依賴網路和在線會議,我竟然在音樂短劇裡看別人上班。
但氛圍還是大相徑庭的。沒有外行人聽來如王八念經的術語,六個人的閒談,寬街大姥們在瘟疫生活裡也和普通人有相通的煩惱,走出戲劇我們都是找不到手機就會不知所措的,被迫在家困久了會有一腔呼之欲出的嚎叫的個體。
Alice再度提到了A Room of One's Own,伍爾夫提出女人寫作必須擁有獨立的收入和房間的作品,「這本的幽默感更甚,(比起The Waves)更輕快,她⋯⋯她努力過了,努力保持樂觀,只是無力為繼。我們相比之下是幸運的。」
懷吟
3 months ago
個體免不了活在某種倖存者偏差裡,回想起來很是奇異。如果瘟疫發生時自己已經垂垂老矣並非盛年,如果這個時代還沒有足夠發達的網路,如果無法跨越長期閉鎖家中造成的精神問題,如果,如果此時此刻我已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坐在這裡寫下這些如果。
以上彎彎繞是曾經的我大多數時候的內心活動。可倖存者的身分非是要讓人溺死在自我審視之中,既然能在這些如果裡閃轉騰挪出一條生路,那就該繼續走下去。
懷吟
3 months ago
「海浪拍岸聲聲碎」

https://images.plurk.com/7tL1CN52ZCvkYjdq1Ezugd.png
懷吟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作為一個買了實體專輯為了方便又買了數位專輯的人,聽得最多的Unseen版本卻是Lempicka油管帳號自己上傳的這版。LEMPICKA | "Unseen"現場觀眾的反應被收錄進去,於是精緻的官攝音質畫質又疊了一層臨場感的buff。Eden的Lempicka說到history is a b***h but so AM I時,真想成為全場雷動的掌聲裡的一部分。末尾的快速換裝後,垂垂老矣的畫家一瞬間倒轉光陰回到故事的開頭,聲線從暮年切換到少女時期,好迷人,也唯有戲劇能將數十年光陰消弭在瞬息。
順便我好吃這個老年聲線,淡淡的女巫感,不愧是Elphaba二號。可惜這個聲線只有開頭和結尾會出現⋯⋯
懷吟
3 months ago
Lempicka的作詞水平,母語者和非母語者標準不太一樣,就略過了。但作曲編曲尤其是合聲安排,真是仙品,Unseen和finale裡的幾段合聲都是點睛。數聲unseen好像人潮,一浪蓋過一浪,宏大敘事和個體視角的反差,畫中人與看展人潮的兩廂陌生與適逢其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