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鬼才之道》。逼自己出外放風第二彈,是喜歡的,但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以下雷。
latest #21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我非常喜歡最後大家一起狂奔,同學跟薩琳的對話,大家一起抱抱,還有同學大哭著說「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不明白的是,最終終究還是被外界認可了、被看到了,被看見的鬼才能繼續做鬼,沒有認可沒有存在的權利,這是屬於這部片不流於雞湯的現實層面?但我就是很難明白這樣的現實。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我可以理解先度過了自己內心的那道關卡,外在的獎勵才附加上來是合理的,情感上的最高潮也確實是最後的抱抱,可是外在的獎勵才是決定同學能否存續的最重要因素,讓我心裡還是覺得複雜。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鬼生會結束在不被看見或遺忘,想過最後同學回到家的那些照片,證明了她就算不被認可其實也不會消失,因為讓她被愛被記憶的不是獎狀,是那些照片裡愛過的時光,這樣會不會跟「你不必是特別的人」這個結論會更搭?但是這樣作結是否會成為流於溫情的超俗濫結尾?
立即下載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也許重點不是「你不必是特別的人也會被愛」,而是「你不必是特別的人也可以被看見」?這或許更現實,但就像前面說的,是我不能理解的現實。可能我已經全面失敗到連被看見才能活下去的想法都沒了。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因為這樣的現實,Makoto跟同學說做鬼最大的好處是「你不用再管別人怎麼看你」,我也不太明白,有這回事嗎?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可能在這個時代說「不用被看見」是太假惺惺了吧。但這樣的渴望要如何跟「可以不特別」結合在一起,我看一次沒有想明白,可能等哪天有緣看第二次再來思考。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至於喜歡的地方,薩琳真的讚,跟西卡的關係讚讚。聽聞有人說她們的關係是雌競,嚇得我馬上又google了一次雌競的定義。不是啊,兩個女人爭奪權力爭奪關注爭奪認同(對西卡來說甚至還有薩琳的認同),對象都不是男人,這樣也算雌競嗎?女生跟女生只能牽牽手相親相愛當好朋友才算女性故事嗎?我真的很喜歡這兩鬼之間的對抗。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還有造型真的好好看,薩琳西卡同學都是,薩琳的女學生裝也好讚。看完刷噗才後知後覺發現原來西卡的造型是致敬未麻,恍然大悟。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同學第一次被插在那個字上電到吱吱叫,還有薩琳騎劫西卡的jump scare真的看得我忍不住笑出聲,全片的笑點我都很愛,不過有些笑點也帶給我少許不安,例如社畜,例如被嚇死的美國網紅。想到之前看到有人說動作片裡常有主角隨手徵收路邊的車去追人的橋段,每次看到都會想到車主的心情,為車主感到心痛,社畜跟網紅給我的不安或許也是這樣的。
愛波✨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沒有看這部也沒有看相關討論,純粹看到「雌競」這段想到一些人的想法,先澄清一下是我知道有些人這樣想,不是指我這樣想:
就跟「厭女」詞彙的使用和「厭男」並不對等一樣,提出前者的脈絡是將「女」概念化在批評父權的語境裡。同理,會泛用「雌競」的人說的認可也不必是面向實際存在的男性個體或群體,而是指父權框架下針對女性的獎懲機制的認可。但這個「父權」究竟具體指什麼,有時候在講者提出論證之前是很自由心證的,也是他們常被批評的點
#沒有要騎劫這串只是註一下,希望對你在想的有幫助(?)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apofenia
: 如果是以體制的角度來說,我想要跟父權框架扯上關係也許或許也不是完全無法,畢竟這部片確實也不是推翻體制的故事,只是我沒有能力判斷這樣的連連看合不合理?我只能說喜好上我是喜愛這兩個女性之間的競爭方式與競爭關係的。
愛波✨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講得比較直接一點就是:這叫XX主義的電影批評。也就是說無論作品/作者的目的是什麼,批評者審視的標準是某套(或某部分的)意識形態。其他人或許沒在那套意識形態裡,或許覺得自己跟它有關,就會產生你這樣的感覺?我覺得這只是觀看/發言的目的不同,倒沒必要有絕對的合不合理。(在他來說當然合理,在你來說你還沒用他的角度思考過,其實也沒必要用就是了?)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apofenia
: 這樣不就每種評論都是有道理的,至少在評論者的意識形態裡?XDD 但我是傾向了解一下沒有要認同但也沒有要駁斥啦,我只是對於用詞的定義產生了懷疑,其實那也不是個完整的評論,所以我才難以掌握評論者用這個詞具體來說批判的是什麼吧。
愛波✨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這樣不就每種評論都是有道理的,至少在評論者的意識形態裡」
對呀,我以為這是所有談話能成立的起點(
畢竟有沒有自己的道理跟好不好是兩回事吧?作品不也是這樣嗎?
我覺得有時候承認自己只是沒關心另一個人的議題會比質疑對方輕鬆許多,因為質疑了就有知的責任了。
至於判斷對方說得好不好相對來說就沒那麼難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apofenia
: 我不諱言我不關心這個議題,但我可能是想確認對方使用了一個跟我認知中用法不同的詞彙想表達什麼,與我理解到的意思是否相同,也就是說我又在咬文嚼字
愛波✨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但這就是一個流行概念詞彙,沒辦法從字典找到答案。顯然他跟你理解到的意思不同,否則他要麼連用對詞的能力都沒有,你問這個問題是幫他訂正,要麼是你搞錯意思了想幫自己訂正。猜猜哪個機率比較大(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apofenia
: 就算是字典有定義的,用法也不一定會跟字典一樣啦。我知道只是沒看開,所以沒有打算就這點跟世人交流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這幾天想到同學的爸爸也覺得好難。我覺得做獎狀給小孩是很有心的,如果不做假獎狀而是做成爸爸頒給你的獎狀,也就是不把目標導向得到外界的認可,一切會比較好嗎?或者還是會把孩子壓垮呢?
カメコQ(CQ)
4 months ago
目前我沒有計畫透過結婚或生子轉換成其他角色,所以站在一個我爸媽的孩子的角度可以理解同學被父母的期待壓垮,可是爸爸也讓人內心複雜,傷害是無心的、帶著溫情的,到底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對待,即使是努力盡了責任的父母恐怕也不知道答案,因為答案只在那一個孩子身上。
カメコQ(CQ)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鬼才之道英國首映 徐漢強談台灣之光現象與「想被看見」的焦慮 | 娛樂 | 中央社 CNA
其實我還是時不時想起對這部片的疑問喔。報導中徐漢強導演提到的「台灣之光」情結,和一些感想中提到的創作需要被看見的焦慮,確實讓我更能理解片中必須「被看見」的意義,可是也就更不明白了,既然要把「不被看見就會被判定不值得繼續存在」用鬼委會的制度當成一個無法動搖的現實描寫出來,那麼最後大家抱著哭成一團、同學對姊姊的小孩說「你可以不用當個特別的人」,這真的能構成一種治癒嗎?至少對我來說是不太成立的。
カメコQ(CQ)
2 months ago
跟以往讓我糾結的那些作品不一樣,這次讓我困惑的大概是「這麼多人覺得被接住了為什麼我沒有」,雖然情感上還是偏喜歡的。題外話,起初會去看這部片就是看到了觀眾對它的百合解讀,但被觀眾大肆宣揚BL、Bromance解讀的作品反倒很容易讓我興趣盡失,這也是很妙的一點。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