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從短暫的人生中學到一件事,越是想記住什麼事情,就越會發現人類的記憶力是有極限的。姑且記記,隨時修正。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演出前半小時開放驗票,實際進場是前十分鐘。觀眾進場時,蒂妲會在場邊跟薩亞聊天,稍過一會便從4C方向的道具通道搬運木架和木板,指揮服裝助理把裝有《馬太福音》木頭帽架的兩個箱子搬到一前一後的指定位置。蒂妲戴上手套,打開箱子,抽掉襯紙,仔細審視每個帽架,再一一放到檯面上陳列。觀眾席在不知不覺間安靜下來,演出開始。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第一天進場較晚,蒂妲已經在搬東西了。第二天是最先入場的,座位在蒂妲那個方向,走過去時他反射性轉頭往這裡看了一眼,雖然沒有在看我的意思,但粉絲還是覺得好幸福。這時蒂妲穿著長度及膝的浴袍,近距離窺見他彎腰時前襟垂落露出的胸肋處和行走間從衣襬開岔若隱若現的大腿差點心臟驟停。蒂妲拆帽架襯紙時會用下巴固定帽架,面向4D區雙手撐住木箱邊緣往裡面看的動作是設計好的,兩場演出都一樣。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1964)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不明
目前想到風格最接近的是莎樂美和奶媽,但原版的《馬太福音》是黑白電影,美國出的彩色版本顏色又對不上,尚待確認。這次演出的動作是向左側身,雙手捧心。
題外話,蒂妲身後V字型的帽架上貼著數字16的標籤。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英文報幕,英中標示牌。三套服裝在穿戴完畢後,由內到外依序掛到4C側斜版展示。蒂妲目送每件戲服離開的眼神都相當繾綣。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Oedipus Rex(1967)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黑色布料的研究
仿博物館備展的事前準備,全程英文,聽了兩次也沒全部聽懂。薩亞將布料置於舞台左前方,蒂妲戴上眼鏡當記錄者。
編號:SOS 001
活動:質地檢驗(texture examination)
原因:《親愛的帕索里尼》演出(Embodying Pasolini)
形式:真人展演(living exhibition)
地點:TPAC,北藝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講到日期時蒂妲會停頓,等待觀眾告訴他答案。第一場觀眾在他說22日還是23日時,立刻就接23日,蒂妲:謝謝。第二場觀眾猶豫該不該接話,所以蒂妲故意講了一個超遠的日期21日,好讓大家提醒他。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這段對話有排定的要素,但每次談話內容都會微調。蒂妲先簡述戲服背景,來自1967年電影《伊底帕斯王》,帕索里尼導演,達尼羅多納蒂(Danilo Donati)設計,並用外行直觀的形容詞描述布料,大大黑黑的,跟薩亞商量要用什麼黑來形容,結論:墨黑(ink black,坦白說這是我唯一聽懂的黑色種類)。
材質:羊毛編織
功能:介於外套(coat)和披肩(cape)之間
實際是披肩但電影裡當外套用,註記coat/cape。
清潔狀況:不怎麼樣(not good)
薩亞說可是你不會想洗一塊從1967年就沒清過的布料,於是蒂妲提議「我們來聞聞看」,聞起來有拍攝地摩洛哥的味道(第二場是說北非)。薩亞告訴蒂妲,多納蒂特別製造了一台機器來生產這部電影的戲服。我記得薩亞有提到hand-made,不確定是哪個部分。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第二場演出另外聽到薩亞說帕索里尼和多納蒂會針對每部電影選擇不同材質,《坎特伯里故事集》是天鵝絨(velvet),即使是《馬太福音》這類的黑白電影,戲服顏色也是非常繽紛(in colors)。
建議保存方式:平放(flat)
清潔狀況:not clean but poetic
薩亞表示這樣我會說狀況是OK吧,我們只要把灰塵撣掉就好(take out the dust)。
蒂妲詢問這些戲服都是在羅馬製作的嗎,薩亞答沒錯。我看了一下北藝中心粉專的
釋出片段,他們講的似乎又是新的內容,聊得太隨興了,一方面是演出者默契好,另一方面是對展品的瞭解夠深,怎樣都能講出東西。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即使是難得一小節有台詞的段落,他們還是把握機會開了不少語言的玩笑。蒂妲和薩亞聊天摻雜法文,糾正薩亞用法文發音說的Ink[ɛ̃k]是英文發音的Ink[ɪŋk]。討論到布料是羊毛編織時,薩亞的用字是braid,蒂妲:Oh, plait. Plait in my country, braid in the US.(第一場好像是說in the UK,感覺第二場在地名上做了一些模糊處理。)
我跟朋友在研究蒂妲有沒有實際寫字,但只看得出來SOS 001的筆畫。兩次編號念法分別是O O one和zero zero one。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伊底帕斯王
雙手從袖口外側穿入,手掌在領口用力交握,把整件戲服撐起來。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皇后柔卡絲塔
以雙手握拳合併的祈禱之姿轉身後望。 定格動作結束後,蒂妲只留帽子走到舞台正前方,他在做伸展台型展示時都是走到幾乎貼4A第一排的最前面,再向右轉折返。第二場演出蒂妲往回走時,帽子很調皮地掉了一根絨毛,他趁著《十日談》段落經過時彎腰拾起,丟到4D前面去了。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臨時演員
伊底帕斯剛被科林斯國王佩羅普斯帶回國時,出來迎接的女子。合起雙手放在臉頰邊睡覺的動作。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Il Decameron(1971)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無報幕,薩亞把椅子放在舞台左前方。蒂妲口袋的藍芽音響播放音樂,他打開4C側的衣箱露出驚喜的表情,對著每件衣服竊竊私語,依序立起騙子貴婦、貴婦侍女和雇主的三套服裝,拿起雇主衣服靠到牆上的肢體表現特別沉重。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騙子貴婦
著裝前紅色披風是先鋪在地上的。左手提裙,右手比噓。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酒紅長衫
置於雇主大衣旁邊的地上,蒂妲哄著它跟大衣手牽手。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偷情妻子的戲服展示算是4D第一排21-27的福利放送,椅子的定位在這排正前,能聽到一點蒂妲悄悄話的內容,連他低頭的表情、髮間露出的頭皮、腳背的血管和行走間小腿肌肉發力的變化都看得清楚,缺點是這裡在《索多瑪一百二十天》某些段落會被人台和鏡子擋住,錯過蒂妲照鏡子的臉。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The Canterbury Tales(1972)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英文報幕,這兩個角色的身分是蒂妲親自說的,兩套服裝在穿戴完畢後掛到4D側人台展示。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Il fiore delle Mille e una notte(1974)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所有戲服被掛在吊衣桿上推出,法中標示牌。蒂妲念的聽起來是Il fiore of the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他介紹這些衣服都是for extras,用華語補充「臨演」(兩次演出發這個音的聲調不太一樣),在電影裡的戲分可能只有一秒或一個畫面,前三件服裝的換裝步調也相對較快。女性服裝助理應該是在這一節首次出場。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藍裙
藍是劇照右邊兩個演員的藍,袖口或許有飾紋,不記得詳細樣式,直接被服裝助理拿出場,好可憐。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紫衣臨時演員
推測是出自這個畫面,我幫這個動作取名為:生氣蘑菇。蒂妲執行此動作時會從照片中的角度轉頭向右面,我處心積慮依然沒偷看到他到底看不看得到。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Porcile(1969)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1975)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無報幕,有點忘記標示牌是寫英文還是義文。原本放在舞台4D側的人台接連被推上台,受害者新娘婚紗在左前,瑪姬夫人的洋裝在右前,左中是穿衣鏡和放置帽子的桌面,鏡子面向4C區,左後是瓦卡里夫人的禮服。薩亞將音響放在穿衣鏡後面,蕭邦的
夜曲響起,蒂妲從4A和4C的交界走出。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瑪姬夫人的洋裝
不容易辨識,應該是最左邊這件。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受害者新娘婚紗+頭紗
蒂妲繞圈打量這件戲服,其光澤和紋路美得令人窒息,腰側和背面的開洞設計在電影裡並不明顯。蒂妲從上方將它抽起展示,隨意棄置在舞台前方。接著才從桌面的襯紙拆出頭紗和捧花,頭紗被高舉著,在空中劃出雪白飄忽的影子,隨著蒂妲停下腳步而垂落。第二場蒂妲把頭紗拋在婚紗上後,輕輕將捧花留在上面,像是在獻花。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法官女裝(咖啡)
穿衣鏡的陳設對應到帕索里尼在電影的大量鏡像運用,同時是法官一黨實際做過的動作。因為太想從電影的角度看蒂妲的鏡中倒影,放棄4A前排的座位,改選4C區。4C區10號是能見到他鏡中表情的極限,8號就看不到了。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公爵女裝(黑)
蒂妲收拾這三件戲服人台的方式,是左右手各抓一個人台的頂端,用脖子至軀幹的部位靠著中間的人台,三座一起推到旁邊。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瓦卡里夫人的禮服+裙撐
看電影時太認真聽故事,沒注意到這件裙子有露背。蒂妲拿起裙子搭在胸前,陶醉地從舞台後端的位置斜向往4C區搖擺舞動,回到鏡前,重現瓦卡里夫人說故事的舞蹈片段。根據蒂妲的說法,他在表演時無意復刻電影,那我也是真心相信瓦卡利夫人的絲綢禮服會跳舞直到永遠。裙撐單獨展示是倒拿,讓網紗散落罩在頭上。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女受害者白裙
我喜歡這一節表演蒂妲的面容都略顯憂傷,在顧影自憐後便把戲服粗暴地扔落(滿用力的,前排能感受到衣服落地帶起的空氣流動,很擔心帽子的裝飾被撞壞),只有最後一件掛在穿衣鏡的受害者白裙被珍而重之地鋪在檯面上,好好對待,如同幫熟睡的孩童蓋被子般覆上襯紙收藏。我第一次看到這幕整個情緒湧上來,無法抑止地泛淚,第二次看雖有心理準備還是忍不住鼻酸。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在這節尾聲,蒂妲由後向前用白色襯紙蓋住地上的三堆衣物,埋葬過往。整理穿衣鏡時,他將襯紙一端掛在鏡子上,雙手拎著另一端蓋在自己頭上,這邊看不見蒂妲表情的意象很美,但從他身後看見他直勾勾盯著鏡中自己眼睛的神情也很漂亮(我真的能看這個嗎,怎麼會有這種好事)。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兩次演出的變動:總統和法官戲服的展出順序互換,符合帕索里尼給特寫的次序。蒂妲第一場是把加害者服裝和受害者婚紗輪流扔在舞台前方兩側、瓦卡里夫人的禮服在右側中段;第二場是受害者婚紗和瑪姬夫人的洋裝在舞台前方,加害者服裝全數放至右中。瓦卡里夫人的禮服在左側中段。受害者白裙從直接掛在穿衣鏡上變成多了衣架。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個人不是很準確的情緒感知:第一場的悲憫哀傷比較豐沛,第二場多了一點肅穆。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Uccellacci e uccellini(1966)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滿好奇為什麼選擇這套當作結尾,我個人覺得收在帕索里尼的遺作《索多瑪一百二十天》是不錯的選擇,可能餘韻的情緒會過重?兩部只展單套戲服的作品《豚小屋》和《鷹與麻雀》不照上映時序出現,值得玩味。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謝幕是薩亞和蒂妲先出來,再帶上兩名服裝助理四人集體鞠躬,再回到他們兩個。第一場蒂妲給完飛吻後用手指愛心回應對他比愛心的前排觀眾;第二場他是先跟薩亞牽著手互相親吻對方的手背,然後有特別把飛吻吹出去,好好看。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演出介紹與訪談專區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蒂妲提到他們很早就決定只採用帕索里尼和多納蒂合作的戲服,因此演出中不會出現設計師皮耶羅托西(Piero Tosi)的《米蒂亞》。他對《十日談》貴婦戲服的描述是用紙板(cardboard/carpet)製作,釦子像是聖誕節裝飾。這些戲服蘊藏著拍攝電影時的能量和氛圍,當然如果你沒看過電影就穿上它,它不會對你做什麼,但如果你看過的話,「I guarantee it will be a little tricky。」
蒂妲講「I guarantee」太好聽了吧。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聞老師說他和蒂妲的相遇始於賈曼作品在金馬影展每年放映,每年都會見到一次蒂妲,我其實不記得第一次看蒂妲的電影是何時,最初的印象是:他是我見過最不像人類的人類。我一直不算是熱衷在追他的消息,但影展有上他的片幾乎都會看(無論有沒有睡著),粗略算算看過他參演的二十部電影,不多,沒有收藏周邊,更沒在看他的商業片。聽說他要來台灣表演,大抵也是抱著影人出席場必須簽到的影迷心態設鬧鐘買票。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是幸運在會員預購期就買到票的觀眾,隨後衍生出兩個問題。首先,節目介紹給我的想像是一場由蒂妲擔任模特兒的時裝表演,如果我看不懂服裝設計的話,這場演出之於我有多少意義呢?既然這樣,我至少要知道帕索里尼的背景,和戲服在電影裡出現的脈絡。我把這個過程稱作「考前猜題」,用兩個禮拜勉強補完帕索里尼的十二部長片,他的首作《乞丐》是在演出當天下午才看完的,完全來不及寫觀影紀錄。後來發現新聞稿列的就是所有展出電影清單,只怪記者保險起見多加了一個「等」,導致我擔心有所疏漏。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說實話最後還是沒認出所有戲服,但至少可拿個及格分吧,看了第一場不死心回家惡補到凌晨四點。不知道電影內容有不知道的欣賞方式,光是蒂妲和這些服裝的組合就夠震撼了,無論從展演形式、造型設計、文物保存的角度分析都有一番樂趣,而具備粗淺認識後觀賞……厚顏無恥地說像是在跟表演者討論電影心得,那種「你也是這樣解讀帕索里尼嗎」的情感特別強烈,尤其是看到團隊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段落。推薦看過表演的觀眾也看看帕索里尼的電影。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其次是要怎麼確保自己觀劇時不受阻擋。我找了滿多國外演出的片段和藍盒子內部照片來推測視野,有空就掛在售票頁面刷票。完售後的零星釋票總共刷出了四個側邊第一排的座位,都在表演者置物的定位點,有一張甚至是開演前一個半小時釋出,其中兩個第一排位子演出時旁邊都是空的。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看完表演大概能體會到國外演出限制五十名觀眾的理由,觀眾對表演者和戲服的觀察無可避免地會隨著距離弱化,進而影響體驗。不過蒂妲難得來台灣,不可能不多開座位讓大家都有機會看到他。演出團隊配合擴大的場地調整表演,為了顧及三個面向的觀眾,蒂妲展示戲服的定點多半設在側邊觀眾席1-2號位連成的底線,不時也有針對某一區的特別放送,只能說每一邊都有每一邊獨有的風景,沒有全部收集到好失策。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蒂妲本身就是藝術,他散發著一股沉靜的氣質,待在他附近連呼吸都不自覺變得小心翼翼,表演途中忽然意識到,原來令人屏息的美是真實存在的。他的每個肢體動作都凝鍊而優雅,連扯開襯紙時,手臂帶著薄紙往後揮的弧度都像是舞蹈;穿套戲服盡量不改變材質的型態,而是讓自己的手臂以不可思議的姿勢轉動,由自身去接納服裝。或許是從沉眠中恢復活動過於興奮,戲服在第二場演出有點躁動,掉毛的掉毛,飄不起來的飄不起來,服裝助理想收戲服還被纏在木檯上的襯紙困住無法一次到位。但能重看蒂妲再揮一次披風根本賺到。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節目介紹和團隊對外發言都是主打蒂妲不帶任何情緒地展示戲服,搭配不曾在電影裡出現的動作,顯現戲服的全新生命。我卻覺得蒂妲情緒挺飽滿的,以致這場演出比我預期的更接近舞台劇,展現一群帕索里尼的影迷難得來到戲服收藏庫,會如何讀取服裝的思想,與它們互動。這可能是我單方面連結演出內容和電影劇情的腦補,只是見過蒂妲凝視這些服裝的模樣,我實在很難說他毫無情緒。前幾套戲服出場是由薩亞先提著衣架站在舞台右側,以眼神向蒂妲示意,蒂妲轉頭對他微笑頷首,薩亞輕輕掀開襯紙一角,蒂妲窺見戲服後眼睛閃閃發光、笑逐顏開,薩亞再將戲服平放到地上替蒂妲著裝。就算過了三四天再反芻這些段落還是感動到好想哭。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現場展示最奇妙的是:戲服的質感和色澤看起來跟電影呈現的極度不同,落差大到已經會被認定是兩套服裝的程度,真想問薩亞確定每一套都在電影亮相過嗎?可以給我展出服裝清單嗎?儘管這些戲服全部都是專門為了影像產出的,劇場卻提供了另一種無法替代的體驗,彷彿帶著觀眾回到帕索里尼拍攝的當下,鼻尖聞到木製品和織物的味道,見識布料的輕重軟硬,感受長襬飄揚拂過面前的風。這次戲服當上主角,不再服務於劇情,在聚焦的光源下現出昳麗的色彩,訴說自己的故事。蒂妲無法真正穿上所有的衣服這一點也注定了服裝不可能再現與影像中相同的樣貌。我會說蒂妲精準地掌握了戲服的性格,讓戲服附著於他的肢體,在定格的那一秒迸發出高度的能量。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觀眾全神貫注地看著蒂妲,觀察他薄紗覆面的鼻息,他的呼吸帶動著紗料縮張;他赤腳走過舞台,腳筋浮起,拇趾擦著磚紅指甲油,內側有外翻的痕跡,趾尖因過度摩擦泛紅;他用如同精靈詠唱咒文的聲音報出電影名稱,對著戲服低語。劇場時間是凝滯的,這一刻彷彿能無限持續。這次台北藝術節的主題是時間博物館,北藝中心邀請他們以經典重製彰顯藝術的傳承。聞老師在講座中提到帕索里尼逝世和蒂妲出道相隔十年,沒想到他們會藉由服裝和劇場產生交集。雖然我的藝術細胞極其薄弱,對文化創作毫無貢獻,但還是很慶幸能以觀眾的身分參與到這次演出,透過薩亞和蒂妲重溫帕索里尼的作品,像他們端詳這些戲服一樣端詳他們。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朋友聽說我買到第一排的位子,對我耳提面命不能爬到台上,我當然沒有那麼誇張,可是蒂妲停留在眼前時依舊忍不住身體前傾,想看得更仔細一點。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不斷榨取回憶,希望能把演出細節盡量記錄下來,好讓自己不要忘記與蒂妲同處一個空間的每一幀畫面,讓表演帶來的感動延續得久一點、再久一點。然而記憶終究是模糊曖昧的,隨著時間不斷逸散,才過三四天便力不從心,開始想不起來自己要說什麼,想不起來蒂妲在某刻做了什麼,沒辦法很好地把畫面和想表達的情緒轉化成文字。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小結:兩場演出散場都對著同行朋友瘋狂讚頌蒂妲的神聖,還沉浸過頭忘記回家方向,搭錯車十幾分鐘才匆匆回頭。後來陸續有人跟我分享到後台要到蒂妲簽名合照,或者在台北街頭捕捉到蒂妲的經歷,在羨慕嫉妒恨遺憾自己不在台北還要工作的同時,又自我安慰地想著,演員跟觀眾的交集只在舞台上也挺浪漫的。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朋友:我好像沒有你那麼激動耶。
我:我也不知道我那麼喜歡他?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燃廢棄物
3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備用
歡迎大家幫忙補充糾錯,跟我分享不同視角的蒂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