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n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驀然回首
https://images.plurk.com/3Nb57xRl5W1a7jVQXarBpb.jpg
有雷
latest #14
掰噗~ 好奇
6 months ago
真假!? (p-woot)
Natin
6 months ago
好喜歡這部的配樂,沒有對點但每個段落都好適合
二刷是為了配樂去的,結果遇到一直吃爆米花的人⋯完全無法專心
Natin
6 months ago
第一次看很喜歡最後磅礴配樂後的空拍,情緒堆積的很高,接著是一段體感很長的空拍,很像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終於時間有一個人獨處跟自己講講話了,雖然當時的藤野已經冷靜下來了,但換我哭了
立即下載
Natin
6 months ago
也很喜歡雖然電影是3D的,但美術做得超級好,尤其是光影和線條(我很怕3D感很重的動畫,但又很喜歡這部,所以連預告都沒看就去電影院了)
主角身上常常有很強烈的高光,但跟背景沒有違和感,每一幕都處理得好美
Natin
6 months ago
然後是我最喜歡的線條,怎麼可以畫的那麼細緻,非常還原漫畫的手繪感,不知道是不是時長短的關係,很多中間格不只顏色,連線條都有多畫,印象深刻的是兩個人牽手的部分,很明顯的可以看到手移動的痕跡(不會形容),好喜歡那一幕的美術表現
Natin
6 months ago
牽手除了美術以外,也很好的表達了兩人之間的關係,第一次是藤野緊抓京本,當時的京本才剛接觸這個世界,可以說是他的世界是以藤野為中心發展出來的;第二次,他慢慢鬆開緊握藤野的手,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要跟朋友分開了
京本一定也糾結很久吧,要自己一個人開始新生活很不容易,要跟帶著他體驗世界美好得的藤野暫時分開更不容易
藤野是個很真實的人物,開心、嫉妒、厭惡、自尊心,觀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的情緒,對於京本的離開,他一時半會沒辦法理解對方,於是搬出他以往的態度想要讓對方知難而退,但這時的京本不用藤野牽著,已經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了
Natin
6 months ago
二刷看著藤野在回憶兩人的相處片段的時候,我也感同身受,知道朋友死亡的消息時,確實會有很多回憶湧上
「朋友死去就是你很想他的時候,卻沒有辦法聯絡到對方」這是我個人的想法,除了一開始的悲傷難過,平常沒有生活不會特別去想到對方死亡這件事,但有事情想與對方分享的時候,就會一次次地發現「啊他不在了」,有時候甚至不知道是不是悲傷,只是覺得胸口悶悶的
Natin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發現第二週的特典書籤跟漫畫首刷特典是一樣的,都是藤野和京本的四格漫畫,只是大小、印刷方式、紙質不一樣
第三週應該也是書籤,再考慮要不要再去看一次,真的真的好喜歡配樂,柴肯那段加上音效意外的也很搭
看完有想起多藍的電影,雖然兩者配樂方式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但就是曲子跟劇情完全搭上這點,令人感到無比佩服
真希望多藍可以像宮崎駿一樣反悔再回來拍幾部電影(怎麼在這邊許願
Natin
6 months ago
電影和漫畫各有各的好處
我很喜歡漫畫描寫主角們畫漫畫的時光,一格一格,可以感覺到時間過得很慢,但又很快的流逝
電影則是把中間都補起來了,像是藤野第一次進入京本京本房間的走廊那一段,漫畫沒辦法一格一格的描寫,但電影有特寫走過去的場景,更能感受到京本的練習量
藤野被京本稱為老師後高興地在雨中跳舞也是,漫畫有由小到大的壯觀,但電影更勝一籌,隨著背景的切換、雨滴漸漸變大聲音、背景音樂、鏡頭的轉換,把藤野的情緒描繪的有聲有色
Natin
6 months ago
安靜的時候(其實就是最後一幕藤野在作畫的部分),我喜歡漫畫的分鏡,讀者可以自己控制每一格的停留時間,每一次翻閱都能帶入不同的情緒
描寫特定情緒的時候,我喜歡電影的表現方式,鏡頭的運鏡加上背景音樂加成,更能展現劇情要表現的情緒張力
Natin
6 months ago
順帶一提,我很喜歡電影裡有收錄空間的聲音,在其他電影裡不會特別注意到,但驀然回首裡我兩次都有注意到,尤其是在京本房前的走廊,雖然房內安靜的像沒人在家,但空間的聲音好大聲(是不是就是要藉此表現沒有人?
Natin
6 months ago
推推,值得一看的電影
Irene
6 months ago
真的好看,58分鐘哭到像是兩小時
Natin
6 months ago
irene5011534: 覺得你哭點比較低www好可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