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月🗿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6CXZML9xwQbxq4jkA2Owl.jpg
鬼才之道有雷
latest #12
清月🗿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先說我覺得很好看但台灣有些電影真的也太愛致敬了吧。光是一刷還看的有點分心就讓我掃到了鬼店、還願、紅磨坊、橋本愛feat.舞妓家的料理人、好醜的嬪妃、阮經天陳孜昊feat周處除三害,還有那些明擺著要就是要這樣搞的,ta應該是七年級吧,畢竟八年級前段班如我絕對不會承認童年裡存在陳柏霖的那種mv ,龍兄虎弟甚至屬於我媽的年代(
清月🗿
2 months ago
但我說好看不是因為太喜劇也不是因為他爽片,而在於這是一部會讓人期待導演下一步作品的電影,跟前作比起來好很多、雖然劇情從一開始就毫不害臊地曬出各種邏輯讓人白眼的部分但看到後來也不覺得他有要裝或藏了,這種坦蕩蕩的厚臉皮反而讓人輕鬆很多xD
清月🗿
2 months ago
從上禮拜看驀然回首到今天的鬼才之道,最近覺得好看的電影都是這類「把簡單的故事說得很好看」的類型。然而鬼才得好看並不像驀然回首一樣表現在「說故事的技巧上」,比較像是導演在拍電影的過程中逐漸地就想通了某些事情、不像遊戲一樣遇上什麼關鍵的觸發點,而是某一天突然就發現自己想通了,那其實也和故事裡「同學」的經歷一樣。離開了說教、選擇放某些唾手可得的象徵自由,從而找到了繞道而行的手段,拍出了好看但又能讓讓細細品味的風景。
立即下載
清月🗿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徐漢強的上一部長片是「返校」,一部讓我在觀影途中就五味雜陳、看完後也無法喜歡,甚至再度感受到台灣創作者在處理歷史題材時的輕率與見獵心喜的電影。拿「鬼才」來和處理厚重歷史的「返校」相互對照可能稍微不對等但純粹就說故事的角度來講確實已經細膩許多。光是能在電影裡看到他對「樣板」和「符號」的放手就讓我舒服不少。對我來說這是一部需要看到王淨說出最後一句台詞才能感受到它好在哪的作品,回憶觀影途中的心情確實像洗三溫暖,走在喜劇荒但又脫離常軌的基調上,每當等到一段「認真」、下面幾個鏡頭又會無所謂地露出粗糙和嬉皮笑臉的態度,但因為那些「認真要講某些事情」的橋段都處理得很好才一路看了下去,卻又直到最後一刻都給人「好像缺了點什麼」的意猶未盡,但溫柔又簡練的結局把這一切都圓了回來,終究還是把簡單的道理講得很深刻的。
清月🗿
2 months ago
而所謂「簡單的道理」在電影趕上中元檔期的當下就不證自明了。這其實是一部光看預告就大概知道他要幹嘛的電影,抓住鬼片的套路講述「為什麼會有執念?」、「為什麼我還在這裡?」,藉著厲鬼的陰間求生幽默地展現生時的遺憾、對孤獨的恐懼,還有期待被理解的卑微與偏執。
而電影選擇從一個模糊的角度出發,表現在主角「同學」一開始一副陰間廢柴又無所謂的模樣,但那種「很廢」和漫無目的的模樣卻只是活著的時候遺憾未解的結果,實際上他之所以很廢的核心是在在於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還在這裡、卻也沒有想要深究,儼然就是現代人生活樣態的映射。
清月🗿
2 months ago
我會想從「同學」這個「很廢」的狀態來解釋從「返校」到「鬼才之道」中間他到底想通了什麼?雖然前面說拿傷痕歷史還對照鬼片喜劇之間好人存在著失衡,但放大來看這些東西之所以存在都是因為發生「不好的事情」、因而留下「不好的情緒」從而有了「傷痕歷史」和「厲鬼」,看似兩個極端的剖面還是存在著共通,這個共通會引發觀者的共鳴,差別在於處理它的技術好或不好,而我覺得這個共通指向了一種不明究理的狀態,也就是簡潔點說是「執念」、稍加說明的話其實是「我不知道自己在恨什麼」,而這個「不明白」的狀態套用在各種人或鬼的經歷上變得可深可淺,「同學」在電影中的狀態反而是最極端的一種,他就只是渾渾噩噩地在當鬼,習慣了在世時就很廢的狀態一路帶到死後然後什麼也不在乎,活著跟死後都一樣對自己為什麼存在毫無興趣,某方面來說很混沌、某方面來說又很純粹。
清月🗿
2 months ago
但正是因為模糊不清才顯得好。對照返校或類似題材總是抓著表面的痛苦然後一個勁往死裡打的態度,鬼才之道因為想要解謎而選擇繞路。對我而言它好看的地方在於他引起共鳴的方式離開了抓著表層痛苦鞭屍的濫情,離開同學死後那張不小心被丟掉的獎狀,他「很廢」的外表下其實存在著一對樣板父母依賴打罵教育來養育小孩並在無形中孕育恨意的可能性,但它並沒有選擇這條容易的道路,轉而用另一種溫柔的角度來呈現包覆在愛與寬容下讓人窒息的期盼與逼迫,那張獎狀出現的目的出於愛與欺騙、隱含著父母對子女的期許,在「同學」還年幼的時候就持續困擾著他、為了回應那股溫柔直到把自己逼到喘不過氣。直到他死為止他都在拼命地想要回應它。
清月🗿
2 months ago
而那對我而言的意義是,正因為它呈現了我沒有機會擁有的溫柔,進而挑起我的遺憾和已經被我在成長過程中遺忘的負面情緒,在當下看著那些不屬於我的美好破防。我感受到那種透徹、雖然那份深夜裡偷偷摸摸又拙劣的美好終究缺乏理解與同理心,但已經遠比刻意讓情緒潰堤的控訴來得更加深刻、也能更觸及到更多人的記憶。
清月🗿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光是這小小的一幕穿插在覆滿搞笑和荒誕的劇情裡就能觸動人心,那些厲鬼的癲狂和偏執其實都是因為無法想通自己的遺憾以至於他們帶著逐漸變形的恨意至今仍在徘徊與停留。「同學」在電影中的經歷只是一種的比喻,代表的意義卻更加深刻,人之所以會有執念絕非只是單純的恨,由愛生恨的二元對立也只能解釋粗暴地解釋表層,更多時候是那些細密的積累讓人無法清楚記憶、卻又無法忘記,於是變成了那種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卻又拼命地想要做點什麼來證明自己的狀態。對照「同學」身邊的每一個「厲鬼」,就算他們生前如何淒慘其實在他們作為鬼的時候也都不重要了,那中慘說穿了也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果,真正要被清理的其實是那背後千絲萬縷的累積。人的一生如此、歷史亦然。
清月🗿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因此我很喜歡同學在山道嚇人後其實沒有「解決什麼問題」的處理,不靠某個人/鬼說出某些冠冕堂皇的道理提點他、也沒有某個靈光一閃的時刻讓他想通,而是在這一連串荒謬中好像又重新累積了一個自己的模樣,彷彿群心但其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那種「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和自己和解了」的空白,旁觀來說那是一種留白的失憶,在電影裡其實也是他接受了自己原本的模樣的展現。結尾的地方同學在外甥(還是外甥女)床前說了那有點羞澀又真誠的話語格外觸動我(那個嬰兒床的環境其實也象徵了父母對小孩真誠又無理的期待、那是一代價值觀的演進跟輪迴),那其實只是一個很簡單又很普通的道理,但是人是鬼都都為了不想被外在的某些眼光捨棄而遺忘了他,實際上卻都忘了不想被遺忘的第一步是要先接受並認識自己。
清月🗿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其實這層死後的釋然也讓我感動,因為它並沒有試圖要和那個活著的時候和解、也不去迴避「同學已經死了」這麼簡單明瞭的事情,同學就只是很單純地想通並接受了過去那個不夠完美、很廢的自己而已。這裡的死已經變成了象徵意義上的死,對還活著的人來說變成了請大家要更愛自己的寓言。總結來說終歸有不夠完美的地方,但在意義上可深可淺也確實是好個種人觀賞,我覺得是好看的電影。
清月🗿
2 months ago
說是大概寫完了結果寫那麼多,要去睡了明天醒來想到啥再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