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第一次看原作的時候反響非常劇烈,但我當時看完感受其實沒有太深,可電影不知為何有讓我感受到很滿的情緒,可能這個故事經由漫畫+動畫產業人員的感同身受,疊加了很多能量在裡面的關係吧(?
藤野是讓我非常佩服的主角。
那個年紀誰都難免會狂妄,但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眼下除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沒有別的目標,是極少數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遙想小時候也是一個把愛畫畫的標籤貼在自己身上的小孩,國小時在班上跟藤野差不多,等幾年後升上夢寐以求的高職,卻被班上超乎我眼界的大手同學團團包圍,我一個挫折就把最喜歡的繪畫放棄了。
同時她能果斷放棄持續了好幾年的事情這點也讓我非常佩服
其實我覺得要成為創作者,傲氣是必要的東西。
你必須要有把內心世界展示出來的決心,作為一個自信不足的人,是我難以想像的境界。
創作者總是在維持傲氣跟謙虛aka我好爛之間努力維持平衡,所以才老是如此痛苦
藤本樹,我的精神病人
雖然驀然回首很讚,但鏈鋸人最新話我還是看不懂到底在畫三小
京本死亡在當年就有被指是影射京阿尼事件,只是我沒想到這段劇情在多年後還是經由動畫這個媒介再傳遞了一次(甚至代替全世界給歹徒補上一腳)
不知道動畫staff在製作這部分時是什麼心情,但絕對非常不好受,由衷地敬佩他們。
最後跑staff名單時很喜歡的小細節,這次名單順序是導演編劇動畫師,最後才是音樂跟CV。
其實我一直覺得這才是合理的配置啊,包含付給動畫師的pay,綜觀整個作品收益,比例上真的太少了。
班上有同學在首映日就衝了,回來很激動的說,看完後只想馬上回家一直一直畫畫。
我今天看完:真的是這樣⋯
講到果斷放棄持續很久的事,突然想到排球
我很喜歡職業篇的出現,在於你可以看到某些過去花了非常多心力在排球上的角色,十年後各自都在別的崗位和興趣上發光發熱,即便當年他們是多麼有才華的選手,這部分給了我很大的力量說服自己,生命可以有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