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百本雜書耐力賽 101她名叫蝴蝶-香港三部曲之1
latest #8
我很愛看作者序以及導讀,覺得那是一本書的核心,雖然說全然空白去讀會有另外的效果,但若得以在那之前走入作者的中心思考,也很幸運。
施叔青說:之所以萌生如此龐大的計畫,全由八九年大陸學生爭取民主運動間接促成。「六四」槍聲一響,對我個人和創作是個重要的轉捩點,我認同了旅居十多年的香港,自願與六百萬港人共浮沉,參與每一次遊行示威。中共屠城的是ˋ實令我因一己的無力而消沉,經過長時間反思,我不得不回到原來的位置,只是比以前更為執著。我應該用筆來做歷史的見證,除了描寫一八九四年的香港,更必須接著往下血,把故事主線集中在主角及她的後代,緊貼著香港社會變遷,寫到九七大限為止
立即下載
壞政治製造好的創作,這是亙古不變的,最好的永遠出現在最糟糕的環境裡。
九龍半島西角一道蜿蜒的紅磚城牆,形狀與長城一樣,也是築牆把自己緊緊包圍起來,在這六英畝的土地圈圍起來的是九龍城砦,裏頭自成一個封閉的天地。城砦內,有著得雲熟悉的祠堂、土地廟、住瓦屋的農民案四時節氣播種農耕,城中龍津義學一副貢院氣派,照壁的「海濱鄒音」四個大字,墨氣淋漓。
何以在海上門戶大開的角落,會躲藏這麼個古老中國的縮影?甲午戰爭後,應殖民者得寸進尺,強行租界新界,滿清王朝為了最後一點顏面,保留了九龍城砦的管轄治權,於是,城門兩旁,黃龍大旗招搖,學堂傳出朗朗書聲,背誦四書五經,朝廷命官在築牆自限的城中,翹起二郎腿,大做「......外夷亦得歡感於弦誦聲明,以柔其獷悍之氣」的春秋大夢,無視於外夷船堅礮利,群集伺機尋隙,準備又一次侵略掠奪。
他描述當時的中環、灣仔一帶之房屋建設:「層次櫛比,隨山高下,參差如雁戶。華民所居者,率多小如蝸舍,密若蜂房。舍一椽之賃,月必費十餘金,故一屋中多者常至七八家,少亦二三家,同居異爨,尋丈之地,而之男婦老稚,眠食盥浴,咸聚處其中,有蠶之在繭、蠖之蟄穴,非復人類所居。蓋寸土寸金,其貴莫名,地球中當首推及之矣。」香港居之不易,看來一百多年前已然。
香江舊事:香港的中國新聞紙之父 - 香港文匯報
爨 ㄘㄨㄢ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