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斌納
5 months ago
今天才知道有種東西叫母語尷尬症,但我一直以來都是最常被母語歌詞直擊心臟內。
颯斌納
5 months ago
喜歡中文歌詞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可能是寫得很浪漫,很有趣,很白痴,或是很能同理,符合至少一個),涵蓋太廣需要另外寫一篇(?)列舉。台語的話例如無字的情批(伊講閃電是天的鎖匙,鎖匙打開有雨水; 伊講情人欲愛無勇氣,才來用字騙情義),是能在第一次讀到意思的時候就好好記得。
颯斌納
5 months ago
即便不是母語,相似的語種例如粵語(歲月如歌/富士山下/單車),稍微瞭解一下歌詞也很容易被觸動 (想起當年能背整首歲月如歌的我)。
颯斌納
5 months ago
也是有滿多喜歡的外語歌曲,但因為不是母語,即便知道在唱什麼,也比較少有第一次讀懂就被歌詞直擊內心的經歷。目前我能想到的其中一個例外: Jax-Like my father (He'll accidentally burn our dinner; and let me be the scrabble winner; and when my body changes shapes; he'll say, "Oh my God, you look hot today")
第一次聽的時候被這段描述和對話打到。然而其中有些部分或許是不同文化導致很難直擊心靈。例如雖然我知道 scrabble 是一種拼字遊戲,但我並沒有和家人朋友玩 scrabble 長大的經歷,所以我只會覺得這裡有看到不同文化的有趣,而比較難所謂感動。
立即下載
颯斌納
5 months ago
說到底,我認為能直擊內心的歌詞(跟日本壓縮機一樣)本就非常稀少,不管哪個語言都是如此。那麽在大多數的歌詞都沒有這麼「不落俗套」 的情況下,可能外語能提供的東西就像是一層紗,稍微隔開一點距離吧。
颯斌納
5 months ago
(最後) 歌詞也僅僅只是會不會喜歡上一首歌的眾多因素之一而已。上面講了一些關於母語更常直擊內心的想法,但對我來說,有時候編曲,唱歌的人,他/她的歌聲,舞蹈(有的話),跟歌曲綑綁的劇/電影,甚或是跟歌曲捆綁的人和回憶,都可能更為重要。由於上述任一原因都有可能讓我喜歡某一首歌曲,那麼或許這也是我之所以沒有母語尷尬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