麩𓅆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22下 |
23上 |
23下]- - - - - - - - - - - - - - - - -
[年末年始]- - - - - - - - - - - - - - - - -
-
這裡:
不定期更新,到今年年底為止,隨書附上一些不正式的心得,有找到喜歡的書評也會一起放上來。
-
[㋡ノ]《我等待著你》
我等待著你:韓國科幻先驅金寶英中篇小說選 - 金寶英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雖然沒寫過浪漫愛情小說,但我想,如果盡心盡力,對我自己本身也會發生一些變化。若是寫完這個故事,自己心裡卻沒有想戀愛的感覺,就代表我並未盡全力寫。而實際上,在我寫完之後,確實產生了那種想法。試想,光是為了一個人,或者說是為兩個人而寫,就有如此溫柔的感覺。那麼,若是為自己所愛的人而寫,或是思念著某人而活,又會為人生帶來多大的改變?當我產生這些想法,我知道自己改變了,也確定我寫這個故事是正確的選擇。」
麩𓅆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光是書的緣起就很想介紹給別人XD:作者寫這本書的〈我等待著你〉這篇是因為書迷想跟女友求婚所以問作者能否替他寫個小故事⋯⋯看完很想買給所有我想結婚或將要結婚的朋友。覺得這篇跟後面的〈我朝你走去〉真的是把「兩個人的愛可以融化個人的孤獨」描繪得很好,我自己非常喜歡嗚嗚。
因為是要做成有聲書、要唸出來的,所以這篇的文字很好閱讀,但在簡潔中意義又相當深遠十分有韻味,會是想一再重讀的書。愛。
麩𓅆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如果有看過《寶石之國》結局的同好則另外推薦這本書的〈墮落的先知〉這篇,就覺得很奇妙、兩部的概念構成上剛好成正相對,但又可以聯想在一起,把這兩部作品放在一起看我自己覺得會滿有趣的。
-
去年看的被我忘在文件夾(。),是巴留老師畫自己家庭相關的小故事的漫畫,看完覺得他實在很可愛XD,然後才發現原來他就很喜歡聖誕老人所以才拿來當作題材來畫,以及老師也很愛看井上老師的《浪人劍客》(喔),下面放三則喜歡的部分XD。
麩𓅆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覺得幼稚園就能想到大白鯊這好⋯⋯有創意XDD,然後才發現封面放的就是這個。
實在好喜歡看他跟爺爺的故事,二次道別好可愛。
有被浪漫到。(醒醒)
-
目前在敘述二戰後的故事都是比較集中在二二八以及之後的白色恐怖,而這本的角度則比較不同,提到了比較常民視角的故事,我自己很喜歡當中提到日本人被遣返的內容,例如說幾乎不能把家當帶走、說是遣返但更像是被驅趕地離開了生活幾十年的土地,很喜歡這本漫畫描繪了在歷史的洪流下就這麼被淹沒的人與故事。
另一個很喜歡的部分則是用了鐵道跟運動會兩件事情,覺得這兩個元素剛好呈現了台灣曾受日治的影響以及國民政府來台那種意欲前進到新的時代的意向,雖然好像是因為檔案局有這些資料而使用XD,但就覺得用得很棒。
麩𓅆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純論故事來說也覺得是滿感人溫暖的故事,
實在很喜歡小涼說追不到火車人生才能一直有目標這句嗚嗚,這件事好像就成為了這部漫畫的軸心一樣用不同的方式將故事延展下去,最後治癒了受傷的心靈,而鞋子則讓曾經生活在這裡的痕跡能不消失而繼續延續下去。
-
麩𓅆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借了這本書,也是去年看的而我甚至寫好了心得,所以抱歉下面是去年寫的可能風格跟現在略有出入😂,但我想我大概沒辦法比去年的我寫得更好了於是只好照放><。
作者在台灣版的序中寫到「台灣讀者比他更了解台灣」所以會有點擔心不曉得這本書能否經過台灣讀者的審視,不過我自己實際上看完會覺得,書的作者大概比很多台灣人都掌握到1970年代那時候的台灣是什麼樣子XD,在一些歷史事件以及景物還原都讓人覺得滿詳細、作者應該是做了一些功課才能完成這本書。
很喜歡這本書在敘述的時候所抱持的距離,覺得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日系的筆法本來就比較輕淡(?)在情感的傳遞上不會過於煽情,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作者並非土身土長的台灣人,所以得以摒除那種身為「當事者」的情感而能進行多角度的描寫。
作者使用的故事大多都是實際發生的事,所以讀他的故事會覺得特別真實。
所有立場在書中並沒有進行道德批判,或者說作者能夠同理告訴他故事的那些人當時的處境,例如說同為竹馬但就只是因為不同際遇而成為了共產黨/國民黨,而即使不同立場了也不會因此就取消了他們曾為竹馬的那份關係,我自己很喜歡這種回到當下去理解那時候的人們真實的心情的描繪,人與人的關係超越了不同立場的對峙。
主軸的故事我自己也滿喜歡的,飽含著人類的複雜性,因為尋找「真相」而帶有一些推理的成分,當中的身份置換也讓人覺得滿有意思的。
麩𓅆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也很喜歡作中提到的狐仙廟,感覺就像是日本人才會寫到的元素XDD,應該說這個素材是存在的,但不會是台灣人特別會關注的神祇,總覺得是日本作家才會用得這麼多⋯⋯中間的小強鬼故事被評論說滿道地的,😂,我自己覺得這個篇章有點魔幻寫實(?)但實際想像起來還是覺得有點,嚇人。
作者說這本是想寫給日本讀者看,但我自己感覺台灣讀者讀了也是可以得到許多樂趣吧,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對當中寫到台灣落後的地方有點微詞🥲,但我自己是覺得那些部分滿真實的。
-
「持續偽裝自己,會對精神造成很大的負擔。」
「我已經做好覺悟了。」
「只靠覺悟根本不行。光靠覺悟演戲,人會崩潰的。」
「那你要我怎麼辦?」
「你還少了點什麼。」
「哦,你能告訴我嗎?」
「你要喜歡上自己。」
最初是因為覺得雙封面的設計(封面跟裏封是兩款不同的設計,可以自己翻換)滿有趣的所以找來看,看完陷入沉思。
書中其實有寫到讓人有點不安的題材內容,但我在想我之所以不會覺得不適可能是因為覺得書的重點其實還是比較放在主角身為一個「不正常的人」如何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在社會中生存下來的位置的故事,也因為這樣我滿喜歡後面的轉折到最後的結局的部分,也是因此想要寫這份小心得。
麩𓅆
6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當人意識到自己異於常人該如何自處?
最近日本的一些作品陸續討論到了關於「多樣性」(翻成中文好像比較接近多元)這件事,在日劇《極度不妥》點出了多樣性也不一定全然正向,而《正欲》則是感覺更為消極的展示那些甚至被排除於多樣性的更邊緣的人們的困境,這當中《二木老師》卻告訴讀者,不是接受或不是硬去改變,而是要「喜歡」這個跟別人不一樣的自己,喜歡才是能夠讓自己保有本質的方式,就滿喜歡這樣的答案的。
可能也是因為教師總是被強調是教導學業的功能,但這本書卻是讓老師教會了學生如何成為人,覺得後者真的是很困難又罕被描述的事所以又更覺得這本書滿難得的。
-
麩𓅆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覺得有趣所以稍微簡介一下故事的開頭:主角是個剛離婚的單親媽媽,跟前夫共同擁有親權,然而因為照顧孩子太過疲累,有天他就把孩子放在家裡出門了幾個小時,結果被鄰居通報、孩子就被帶走,主角被判定成也許不適合繼續扶養孩子,因而被送至一個訓練學校,需要一年來訓練他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而訓練的方式是讓每個去到那的家長都有一個符合他們孩子年紀的機器小孩,讓家長們跟這些孩子互動、好培養出好好對待孩子的能力。
有人在壓力下依然能成長茁壯,但斐莉妲不是這種人。或許無論是什麼樣的生命都不該信賴她。或許人們應該要做好準備才能帶孩子,先照顧植物、寵物,再來才是寶寶。或許她們應該先獲得五歲的孩子,然後四歲、三歲、兩歲、一歲,如果這孩子在年底仍活著,再把嬰兒交給他們。為什麼一開始就得從嬰兒開始呢?
之前有陸續看過「沒有人生來就會當父母」這之類的作品/討論/文章,但覺得這本用比較特別的方式來討論「母職」這件事,如上所述主角後來對自己把小孩放在家裡非常自責,在劇情中多次自語「對不起、我是個不夠好的母親(直至努力在變好)」,但看到後來總會在想、「世上真的會有完美的母親嗎」?
故事中主角用一種主觀的方式來讓努力讓自己去成為客觀意義上的好母親,但也許根本不可能會成功,因為那樣子的好母親並不存在於現實中,也許也是因為這樣結局收得有點悲傷。
麩𓅆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即使不是完美的母親,即使認清了沒有完美的結局,但直到最後仍然能保有母親對孩子的愛並沒有因此喪失,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我自己還滿喜歡這本的,就好像終於能夠將外在他人對於母職的批判從己身分割出來,如果最終只能表達一件事的話,就是存在於裡面的愛是真的。
我不夠好,但我的愛是真的。
-
麩𓅆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好像也是後來才加進去但我很喜歡的故事:
主角張桂的丈夫因為礦災很早就過世了,因為必須扶養婆婆以及年紀還小的四五個孩子非常辛苦,有位也同在礦坑工作的小頭(職位比較高)進發就時不時也給他錢或者東西幫助他,久之他們產生了情感,只是因為張桂婆婆跟女兒的反對而直到進發過世兩人都沒有結婚。
進發最後因為要養兩個家、兼兩份工過度勞累加上肺結核而過世,他因為怕拖累奶奶所以在病重的時候就刻意搬離開工寮; ;,以前有誤解肺結核會感染,但進發得的這種職業病造成的是不會感染的,只是因為知識不足所以進發最後是被隔絕在家裡一個人孤零零過世,聽著就覺得好難過嗚嗚。
進發跟奶奶沒有合照,但兩人曾經有過一組「貼頭仔」的圖,這種圖是以前台灣廉價的祖先照,先畫了華麗的家居佈置背景以及衣服、再貼上兩個人的大頭照,看上去不太吉利但這卻是一種對來世的託付及期許:
今生過得太苦了,希望來世能和所愛之人生在富裕的家庭中好好生活。
覺得這就好觸動我,愛一個人能為他做的最深情的事情就是希望他能不受現世磨難、不愁吃穿的過活,這件事放在他們那種真的是苦得要命的人生中來看就特別有感; ;。
不知有沒能好好傳達但就覺得在這邊,有錢不是一件浮華虛榮的事,在極端困頓的生命中錢是他所能想到最接近幸福的事,而他希望所愛之人得到幸福。這樣的。
唉想哭TT(畫外音不要吵鬧)。
最後貼上作者在後記寫的:
認命的阿嬤、阿母以及大舅媽默許的家庭暴力,她們從未指控來自軍權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礦主、父權家庭的壓迫。從女性主義者眼中看來似是一種未被啟蒙的臣服順民,從生命轉折來看卻是她們為了成就家人而選擇自我犧牲奉獻,用盡卑微氣力去進行生存搏鬥。
會想講這本也是因為喜歡作者切入的角度,並不是帶著現代人的眼光去看過去的女性的生命故事,而是更回到「現場」的去感受那曾經存在而即將消失的故事。
-
結論來說這部有一些設定是我私心非常喜歡的XD,所以可能是用癖好選書,下面放幾點原因:
>
這部是比較網遊感推副本的故事(不過這本是發生在現實中),不知道不熟悉這個元素的人讀起來感覺會如何,但覺得文字來說滿好懂的。
覺得有趣甚至可說打中愛好的是因為,其中一個主角利善是「修復師」,是可以修復物件的職業,而主角在副本中的任務就是負責⋯⋯修古蹟XDDDD,因為如上所述這部是發生在現實中,而副本場地是世界七大遺跡,主角公會就是邊讓他修復場景邊打進去打王。
先不說修古蹟就是讚(好),覺得運用地形場景來打副本的過程滿有意思的,因為既可以修復但同時也可以又拆掉,就感覺比單純打王更多一點變化。
也附上覺得滿有趣的書籍設計,封面設計成長拉頁,背景是修復前,圖二是書內的拉頁則是修復後,就感覺滿用心的雖然因為頁面太長我用了一個半的書套才包好它XDD,弄得有點醜唉但買了加寬的書套還是不夠寬🥲。
>
是我愛的拯救系故事。(我愛死)(好了)
利善之前在跟朋友打副本的時候因為意外而朋友過世了,為此他其實十分自責甚至覺得自己不該活著,但因為他的修復的能力所以讓他無法傷害自己(好喜歡這個設定),所以一直活得相當糾結。
另個主角史賢的能力則是「影子」,可以潛進影子之類的有各種很酷炫的能力使用方式,書中也用各種描述來呈現他像是存在在黑暗之中的人,而即使是像這樣全身黑的人,卻因為有著體溫與視線而讓利善每次都被他吸引,很喜歡這方面的描述,覺得表現出他雖然覺得自己不配活,但又其實非常渴望活著,而他唯一能夠伸手的對象卻是一片的黑暗的溫暖⋯⋯愛死。
我也愛死出場就會把畫面變黑的角色。(好)
麩𓅆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
是影子追逐光的故事。(愛)(要講幾次)
史賢是個想要把所有事物都掌控在自己手中的人,包括利善也是,而這並不是因為喜歡而就是單純的控制狂,但我卻覺得也許正因為利善總是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才會在那樣的不斷的追逐中逐漸喜歡上他⋯⋯書中不斷重複史賢很溫柔這點也讓我很喜,因為他溫柔得毫無情感,如果一直順著他的意他可能就會這樣「完美」下去吧,但利善的不聽話卻讓他產生縫隙了,實在好喜歡第二集後面他喝悶酒那段好好看(你)快給我第三集嗚嗚嗚。
麩𓅆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平衡報導也講個可能會讓人猶豫要不買的:
第二集有標R18但我覺他們的性接觸(對不是性愛)有點,非典型(?),畢竟到第二集後面才真正感覺好像終於要談戀愛了XD⋯⋯總之是沒什麼肉又談戀愛很緩慢的作品。但我就偏好慢慢發展所以(⋯⋯)。
依副本進度來看全書大概會有三/四集,可能三或四個月出一集(吧)第二集七月出的。
最後附上作者的序,雖然還沒看完但對這部有信心就是覺得作者的話看上去就讓人感覺暖暖的XD,且有來過台灣又更覺親切(醒醒)。
-
麩𓅆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麩𓅆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沒有讀過很多本但每次看老師的書都會被撫慰,嗚嗚,可能也跟老師的經驗有關(?)總之這本寫到了老年照護以及親/友過世後的故事,都是短篇。
很喜歡裡面的描述是,會感覺主角們都很不捨親近的人的離世,但寫的方式又讓人感覺不是在悲傷,可能比較多的更是、緬懷,思念,雖然不在了但我非常非常想念,是這樣一本溫柔的故事。
麩𓅆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附上特別喜歡的一段,好愛最後把LV包包塞進去喔嗚嗚嗚。
-
其實之前連載剛結束就看過一次,最近終於(。)把紙本買回家重讀一次還是十分喜歡,翻完覺這書竟然不到300塊太便宜了吧???總之紙本的質感很棒覺得有買實體書太好了。
@greamoself - 𝐖𝐎𝐑𝐊 ᴺᵉʷˢᵎᵎ ✂ 情報解禁!《九號天鵝》單行本即將開賣——倒數𝟑𝟐...Q:創作的過程多少也會自我懷疑,在電子化更加便利、房屋倉儲空間明顯不足、台灣天氣如此潮濕的時代環境中,蒐藏紙本書究竟還有什麼樣的意義?
A:最初《九號天鵝》這部作品,就是完全只考慮故事存在於紙本上該是何種樣態而繪製的;所以它有非常多的跨頁,格數也相對綿密——謹守過往先賢(先賢🤣)訂下的漫畫節奏,想像著4頁、8頁、12頁之後的風景;如果更變態一點,可能還想試著預測讀者在這個畫面視覺能夠停留多久,以及翻頁所需的秒數⋯⋯兢兢業業,將它當成最後一本書,期待它即使是我的生澀之作,仍有足夠的誠意。
麩𓅆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滿喜歡作中探問關於「自我」的問題,雖然跟訪談中提到的故事靈感來源不盡相同但卻有種殊途同歸(?)的感覺,就會想到那個「如果人生歸零你還會成為一樣的你嗎」之類的問題,也會聯想到像是宿命論/命運與人能否有自由意志等。
而因為觀眾的距離與主角是「遠」的,很像是在螢幕外的觀察員的感覺,加上語言的使用會讓人同時有疏離但又能看到角色的情感的感覺,覺得很美。
-
在建城140年的專頁看到剛好有書加上之前聽其他作者介紹過所以就借了,看完覺得滿有趣的!整體給我的感覺最像遊記(?),像是導遊邊走邊在介紹廟宇神明歷史那樣很實在走來走去的生動感,也因為作者的生命經驗本身就跟民俗信樣比較接近所以能寫出的內容又更詳實了一點,書中寫到像是善導寺或者青山宮,雖然都知道這些地方但卻是透過這本書才理解了一些之前不知道的事,覺得巡茶園或者紅龜粿之類的活動也好好玩哦⋯⋯寫到漸漸沒落這點也讓人覺得有點憂傷🥲。
麩𓅆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就雖然是寫一些傳統文化歷史的內容但能感覺作者還滿跟得上時事的,不會讓人覺得脫離現代難以親近,滿好讀的適合想參觀台北宮廟的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