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看完張照堂 2000年《紀念.陳達》;事隔多年總算再次看到看完 1979年《王船祭典》,讓人著魔的氣息不減,眼角有淚。

陳達:1977年台北「稻草人西餐廳」彈唱實況(陶曉清錄音)
Ommadawn Pt.1 (1975 Stereo Mix)
latest #15
leahahaha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

https://images.plurk.com/1cJrTN0C2qRSyTVF3KVMw5.jpg

映後孫松榮、林木材

1971拍陳達、1977讓陳達與阿美族人李光輝中村輝夫(1975自印尼送回臺灣)見面。
leahahaha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孫:內涵當時政治實態的紀錄,而不是單純浪漫。

《王船》線性去安排時序,張老師邊聽Ommadawn 邊剪,畫面才會跟音樂搭得這麼好。
立即下載
leahahaha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TIDF推動臺灣紀錄片的爬梳、整理。
leahahaha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孫:最有趣的是客觀事件慢慢變得非常抽象:慢動作、抽格,高度主觀。客觀寫實主義,不是純然客觀,而是著魔的狀態。
著魔、附身、通靈,稱為庶民身體的一部分,奇異的身體感。

1979年3月4月,很難街上示威遊行,而藉著祭典來傳遞燥亂狀態;美麗島事件隨即發生
leahahaha
8 months ago
高度政治隱喻 雙重性辯證
leahahaha
8 months ago
非常難以定義定位的作品 很難找到原型的作品
鄉土交響樂 鄉土MV
leahahaha
8 months ago
後續:鍾孟宏導演美國回來拍的作品,以及另一位我沒聽到的導演的作品。
leahahaha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木材補充:
- 1977年稻草人餐廳,牆壁上是張老師的姑媽。是有趣的紀錄片場面調度。
- 當年《六十分鐘》主持人熊旅揚在節目裡特別提示跟觀眾說跟以前看到的作品不一樣。
- 1979還是1980?
leahahaha
8 months ago
鄉土論爭 美學實驗性的提煉轉化
leahahaha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西方東方
鄉土都市現代性
寫實抽象

很難精確捕捉思想時代性

Q 影片有沒有要放現場音這個決定,張老師有沒有掙扎過?
A 孫:完全沒有,木材可以補充。當年現場聲音就比較像是1974《大甲媽祖回娘家》,尋常紀錄片。
而當年電視上首播是今天看到的版本,後來被觀眾投訴,因此改成另一個版本。

Q 這個作品為什麼有這麼穿透性?香港 M plus很好的文件庫,看到這部作品,完全沒有MV效果;有沒有音樂差異真的很大
A
孫:只有影像的話就是客觀,不過搭配音樂後就捲入沉浸其中。黑盒子電影廳 vs 白盒子美術館。

林:張老師的「殘缺」、「未完成」概念。
leahahaha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今天有稻草人餐廳老闆到場。

木材:今天是本次影展最後一場QA。「人之所以存在,全靠那些記住我們的人」紀錄片影展也在做這些事。謝謝影展大家。

=====
leahahaha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速記一些想法

- 過去沒想過從政治的角度看《王船祭典》。這麼一說也可通。但我想張老師大概沒有這麼清晰的念頭。
- 《王船祭典》好看極了!或許仍是目前看張老師動態影像作品裡最喜歡的一部。多年願望,這次重看到,大影格效果極佳。我可以將其列入反覆重看作品,假使找得到的話。某年豆瓣帳號還收到有人詢問哪看得到的訊息。
- 感謝解決《王船祭典》音樂著作權的人。
- 祭典應該發生在台南安定區蘇厝,哪天想去瞧瞧。
- 沒想到後半段有慢動作,記憶裡全片模糊。沒想到那張小孩坐著略害羞微笑照片是《王船祭典》附隨靜照。
leahahaha
8 months ago
leahahaha
8 months ago
陳達這部的想法
- 10年前展覽或許有展出,但沒看到。原來全片是這樣的。
- 鏡頭還是會略 zoom in zoom out,感受到拍攝者當時的一些念頭
- 李光輝欸,漢聲小百科裡介紹過的那位長者。
- 配搭的歌詞信手捻來,相當即席,台灣爵士樂精神
- 直接在路中央唱好嗎?有點擔心陳達的安危
- 水牛數隻的畫面,淡水關渡周遭小孩的反應,還是出自張老師眼睛才看到的畫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