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ॱߑॱ )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一半年年有餘(去年書債)和一半近期閱讀:
Valérie Perrin《星期天被遺忘的人》
恩田陸《夜間遠足》
陳虹宇、吳聰敏、李怡庭、陳旭昇《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
權一容(權日勇)《研究怪物的人: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權日勇的七大類罪案剖析》
latest #8
( ॱߑॱ )
6 months ago
總結一下:雖然書種不同不適合比較,但兩本小說不是我的菜,另兩本非小說中,講台灣央行又比講韓國犯罪側寫更喜歡。以下依閱讀順序記錄。
( ॱߑॱ )
6 months ago
Valérie Perrin《星期天被遺忘的人》

書介提到主角曲絲汀是照服員,好奇這個職業設定而讀。曲絲汀和海倫雙線並行,終至交集,時空橫跨三代,敘事不混亂。我滿喜歡平凡、安於待在小鎮、秉持速食戀愛觀、喜歡老人和記錄老人故事的主角曲絲汀,喜歡她對於「每個老人都是一座圖書館」的洞察,喜歡她(作者)述說海倫和呂西恩浪漫又苦澀的愛情故事(設定立刻讓我想到Bernhard Schlink《我願意為妳朗讀》),也喜歡她描述自家冷漠、不說不分享不互動的家庭關係。
( ॱߑॱ )
6 months ago
不過,自從猜到招致一切厄運的情節後,閱讀時有種魚刺哽在喉頭的排拒感。雖說愛情總是來得太突然,無法自拔猛地陷入對某人的渴望,但本書這種禁忌之戀,實在難以平心靜氣、不帶偏見地「觀看」這種愛。在我看來,就只是自私地選擇滿足自己的慾望,不顧自己在家裡的身分、責任、對家人的基本情理,釀成後來的悲劇用膝蓋想也能料到吧?難道我的道德標準太高?還是因為我不是當事人的雙標?平凡的曲絲汀愈看愈不平凡,竟能接納和原諒這種事。

PS. 電子書書末謝辭沒有另起一章,正大光明接在故事結局的下一行,一頭霧水硬看下去才發現是什麼,頓失終於迎來結局的那種悸動。
立即下載
( ॱߑॱ )
6 months ago
恩田陸《夜間遠足》

沒有事件發生,就是看一群高中生走個不停的平淡青春故事。

尷尬的年紀、容易流露真心的夜半時刻,就像畢旅期間深夜的幾間飯店房間裡,因到處串門子而聚集的同學們,擠在一起打鬧起鬨,重頭戲總是在刺探某同學和某同學之間蕩漾的微妙氣氛,一群人越晚越亢奮。白天玩的遊樂設施和去過的景點早拋諸腦後,此刻的飯店房間談話才是整趟旅程最重要的部分!

當初因為喜歡走路,所以好奇讀了。閱畢後的確有感受到人物們精神和肉體上的成長,但更加深了「連走二十四小時八十公里的步行祭到底哪來的靈感」的疑惑,套句榊○彌同學(消音保護當事者)的直言直語,一針見血地替我釐清一切──「我覺得它只是保留了日本人的集團主義加上精神主義吧」XD
( ॱߑॱ )
6 months ago
陳虹宇、吳聰敏、李怡庭、陳旭昇《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

時事選書。就一個對經濟和貨幣領域一竅不通,只聽聞前總裁彭淮南名字和海外購物時會按計算機換算匯率的超級外行人而言,本書解說脈絡深入淺出,易讀性高,而且篇幅精簡,沒有怎麼越看越多的沉重負擔,很適合作為了解利率、匯率和貨幣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如何被執行(錢怎麼被注入市場或從市場收回)的入門讀物,能對央行是什麼、在做什麼、怎麼做決策,以及這些決策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有基本認識。
( ॱߑॱ )
6 months ago
台灣二十年來低利率和低匯率的雙低政策導致的負面結果,如房價居高不下、產業升級不力、殭屍企業攀升、國民購買力低於他國(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等,這些後果和彼此之間的關聯已非新鮮事。最讓我訝異的是我國央行長年施行雙低政策的「背後動機」,除了宣稱的刺激國內經濟(低利率)和保護出口(低匯率),居然還得確保自己能透過「操縱外匯」獲取足夠「營利」來「盈餘繳庫」──「臺灣最賺錢的公司是台積電,2018年繳給政府的企業所得稅是350億新臺幣,金額僅是中央銀行的五分之一。」真會賺錢的台灣央行!
( ॱߑॱ )
6 months ago
權一容(權日勇)《研究怪物的人: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權日勇的七大類罪案剖析》

由於南佶主演《解讀惡之心的人們》,愛屋及烏之下加進書單。閱讀動機就是這麼簡單。(理直氣壯)

1993年起韓國犯罪型態轉為以不特定人為對象犯案,彰顯科學調查(包含犯罪側寫)的重要性和需求。接著在2000前後發生的幾樁連環殺人案,更不時被韓劇韓影改編,作者雖拋出他們為何都現身於2000年前後的提問,卻沒有公認的解釋能夠解答我的好奇。其中一個說法是,犯罪者普遍喜歡主張貧富不均和社會不公逼他犯案,所以也許是當時經濟環境不佳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但仍不能構成犯罪的合理藉口。
( ॱߑॱ )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本書主旨在於預防犯罪的第一步,就是觀察並研究犯罪。前兩章針對上述幾件重大刑案的分析,是前些年看比較多韓國影視便知曉的內容,加上各篇篇幅不長,相對沒什麼新知;後續性和數位犯罪、隨機殺人、精神障礙犯罪、仇恨犯罪(韓國相對少,但網路歧視意見表述和煽動逐漸蔓延)、精神變態和性格障礙犯罪、青少年犯罪(由賭博、自殘延伸的犯罪)等,看作者以實例綜合分析並歸納不同類型犯罪者的心理、特性和做案動機,了解犯罪分析知識和技術的同時,也會因直面一個人身上竟能揣著超出現實脈絡的惡意而毛骨悚然。身為曾和眾多犯罪者打交道的作者,也直言他不曾見過其中任何一位表現出懺悔的態度。

PS. 繁中譯文混雜他國用法不太喜歡,像是台灣或中國用語不分,如透過變成通過、即時變成實時;或是參雜日文,如營運變成運營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