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卡布
7 months ago
台灣機車黑暗的真相!?五年後重車絕跡?十年後禁售燃油車!重車末日到了嗎?
原來興趣被執政者扼殺是這種感覺
latest #12
✨ 摔破罐。鬚
7 months ago
可是,世界上還沒有國家全面禁燃油車喔,所以他就只是在陰謀滑坡吧 @@
卡布
7 months ago
今年2024年
✨ 摔破罐。鬚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期限是這麼說的啦,但真正要開始實行起來還是得看看歐洲那邊的狀況再進行改動,另外這個網紅講的好像能源除了燃油外就只剩下電,他可能不清楚德國那邊已經有氫燃料的交通工具在上路了
立即下載
✨ 摔破罐。鬚
7 months ago
所以說,降低燃油緩解地球環境是趨勢也是國際公約的壓力,不單單只是執政不執政的問題
難不成要跟個中國一個樣的流氓?
人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只能把能源的壓力分擔到其他來源上,然而新興產業也是需要培植,結果被說成圖利,我就很好奇講的人到底是因為顏色為反對才反的還是只是因為真的缺乏國際観。
重機有沒有末日我不知道,但能走到末日絕對廠商研發太廢。
卡布
7 months ago
人民對執政者提出疑慮也是民主社會中很正常的事。事件都可以討論,說我是因為顏色就太高抬我了。我只是一個因為國產廠商端不出像樣的重型機車,國際上重型機車又因為不合理稅制而買不下去,看到未來那些經典型號可能再也不見而感到悲傷的平民百姓罷了QQ
[直到歲月盡頭] 阿念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裡是接了機關內淨零業務的笨蛋文組
,大體上,汽車廠商因為銷售全球市場,很早就在做hybrid或電車,而只設定國內市場為目標的機車廠商的速度非常慢,甚至有些廠商本來是打算直接躺平吃25年老本的,現在也慢慢推一些電動重型機車出來。我想10年的時間應該夠他們摸索,好好在市場打一架、共定標準規格跟充能點、做出品質穩定的產品了。他們現在還在嘗試各打各的,但也算是動手了,還是可以繼續觀望的。
[直到歲月盡頭] 阿念
7 months ago
當然也可以說能源署膽大包天,沒記住2019年經濟部從補助電車,髮夾彎成油電並行的教訓,但目前各縣市的淨零自治政策應該都陸續出台,油車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畢竟以管制空污來看,處理車輛VS處理整體工業升級,哪個好做一望即知呀
✨ 摔破罐。鬚
7 months ago
noka不是說你啦,我指的是網紅和底下那些留言的人,說發展綠電那些都是圖利廠商,抱歉沒有說清楚
✨ 摔破罐。鬚
7 months ago
另外,同時我也覺得政策推行太快、緩衝太小
就是想的太理想
,所以才有政策變來變去髮夾彎的教訓
這真的活該
卡布
7 months ago
標準規格是很好的概念。
就像我也很認同GGR的營運模式: 使用者付訂月費,廠商收費營運電池的維護與統一管理。但是前段時間的電池瘟疫事件讓人感到生氣,廠商統一管理還是大規模的發生災情,表示廠商還是得賺錢的,補償是做了,但消費者已經被傷害了。我認為因政府補助而受惠的新興產業除了自負對消費者的賠償外,也應該受到政府懲罰性的行政賠償才合理,例如改善方案提出前減少補助額,增加消費者於其他廠商消費,維持良性競爭。
另外氫燃料交通工具確實上路了,但是路還很長,德國雖然可以改造既有基礎設施成為氫能供應點,但還是屬於需要進口天然氣的國家,價格受制於人、車廠投資成本轉嫁消費者、消費者購買意願等問題,氫燃料能不能普遍民用還有變數。以目前的勢頭,EV是比較優勢的
卡布
7 months ago
合成燃料e-fuel是看起來相對合理的方案,但是目前技術尚未能讓能源轉換效率合理化,也遠未達可量產的等級,但是我還是期待能夠有所突破,希望我能活著看到引擎工藝之美保留的同時,人們使用的燃料可以便宜無汙染。
[直到歲月盡頭] 阿念
7 months ago
我跟在中油工作的弟弟聊了一下這個話題,他表示2020前後,同事們的確煩惱過燃油車可能消失的問題,但現在已經不擔心了,主要是電動車市場,中國領先程度超乎各國預期,各經濟體可能會調整環保政策的期程。大國博弈的問題,我們插不上手,但希望機車廠商不要誤判形勢,又恢復苟住的態度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