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西斯
2024-04-24T14:36:44.000Z 2024-04-24T14:43:01.000Z
#閒聊 #創作
「一旦我們掌握一部文學作品的「結構」,就會發現它比文本本身單純。如果沒有某種意圖、目的,任何「結構」都是無法想像的。當我們分析某個文本的「隱藏的結構」,已經預設了某種隱藏的意義或創作者的存在。然而,因為文本的素材是「自然語言」,所以雖然它是人類的創作,其「結構」卻遠比創作者的意圖或目的複雜,而且過剩。不論創作者如何控制,都無法阻止語言本身具有創作者意圖之外的意義。所謂文本是「自然所作」,就是這個意思。」
📖《作為隱喻的建築》柄谷行人

雖然有點不好意思,我有時很喜歡欣賞自己作品的結構。既說欣賞,就表示它必定有某些地方高於我的審美,或可稱之「手高於眼」。
薛西斯
2024-04-24T14:36:59.000Z
我喜歡看長篇心得文,期待被讀者發現故事裡一些工整的設計,甚至發現我所不知道的!是的,經常有我不知道的設計存在,我也常在思考訪談問題時,發現更多這種「自然所作」之處。
在我自己的經驗裡,描述這現象最貼切的是姜峯楠《你一生的預言》:開始時就已決定結束。
這並非先想好開頭跟結局的意思,而是創作過程並非線性,你決定的每個點都沒有明確因果關係,但他們最後就是會全部密集交織(以柄谷的說法是Semilattice的),而這一切都是與我無關的。
薛西斯
2024-04-24T14:37:53.000Z
Semilattice(?)
https://images.plurk.com/2LXsXMmg23LRhYkDlDHro0.png
薛西斯
2024-04-24T14:41:08.000Z
我經常在一些講座活動上被詢問「請問你是先想好人物再設計劇情或是反過來呢?」、「請問你是先設計詭計再來想故事或反過來呢?」
這個問題極難回答,它們經常是同時發生的。通常我都稱這種作業為GPU作業(且我幾乎很難參與)。但把它們精細地彌縫起來、提供邏輯連結就是CPU作業。
現在我終於找到清楚詳盡的、我對這一題的回答了XD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