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世界閱讀日跟個每年都會跟的風
![](https://emos.plurk.com/6d20e590511f90b05c7d4fc03bc9164b_w48_h48.png)
今天是世界閱讀日,請拿起正在閱讀的一本書,摘錄第
![(digit)](https://s.plurk.com/emoticons/random/8c1b835ae84f72e476b3.png)
![(digit)](https://s.plurk.com/emoticons/random/2381b5413267e90a9a69.png)
頁,第
![(dice10)](https://s.plurk.com/emoticons/random/f43a5e47a6561a3f6b12.png)
句話。
然而,他在維也納還是被迫妥協了。
這本
《放逐與王國》
作者:卡繆
喜好度:★★★★★
大學的時候很喜歡卡繆,一晃眼大概十年沒看卡繆的作品了
年齡暴露讀這本書時確定了一件事:卡繆的作品果然是能一輩子喜歡的
這本書是跟「放逐」有關的六個短篇
並不一定是真正形體上的放逐,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放逐
我覺得這概念跟存在主義作品經常突然置於一個比現在更荒謬的境地,進而去察覺日常中的荒謬,是很類似的概念(例如卡夫卡的《變形記》、《審判》等等)
也就是置身於荒謬之中,無法查其荒謬,必須遠離到一定的距離,才能看清原本所處的問題
非常喜歡這六篇短篇所描繪的光影與自然,不只是氛圍很好,在文中也都有重要的象徵
〈行淫的女人〉露臺上的天光與夜裡的繁星、〈叛教者,或神智錯亂〉毒辣的烈陽、〈無聲的人們〉工廠外清亮似水的陽光以及晨光與黃昏折在大海上的光芒、〈主/客〉溫柔明亮的清晨與在薄霧中邁向監獄的阿拉伯人、〈約拿,或工作中的藝術家〉最後僅能照亮一隅角落的煤油燈、〈萌生的磐石〉的火堆與炙烈太陽的考驗
而就像在文章中細緻描繪的光影變化,在這六篇短篇中,所有人都處於一個晦暗不明的處境,面臨撕扯與抉擇,沒有非黑即白的簡單解答,每個人都是坦誠地面對他們矛盾難解的處境
我自己最喜歡的是〈主/客〉,也很喜歡〈無聲的人們〉和〈萌生的磐石〉(我覺得〈萌生的磐石〉很像樹姑會喜歡的故事)
這本因為太喜歡了所以讀得滿慢的,印象中在春節時開始看,清明連假尾聲才讀完,讀完後還是覺得天啊我應該要再多讀幾次,不過到現在都還找不到時間就一直還擱在我的桌上
![](https://emos.plurk.com/bdb1460b14358c7c92d01459daa51bdd_w20_h20.png)
BTW我是買商周版,我覺得譯文不錯,而且譯者寫的導讀很讚
印刻版有看到書評說譯文讓人讀得很吃力
基本上我覺得光看篇名和一點點試閱就能較出高下了
——
《輪舞曲》
作者:松尾裕美
喜好度:★★★★★
《万華鏡の庭:松尾裕美作品集》
作者:松尾裕美
喜好度:★★★★
非常喜歡《輪舞曲》這本!!!
光是漫畫或插圖本身就非常美麗了,更不用說還有超級精美的版面和字型設計
![](https://emos.plurk.com/7c6b2b98be33aae9c04bb9e8bf66413e_w19_h19.gif)
以時尚雜誌的百年風華為主題,不但能看到服裝流行上的演變,連在版面編排、字型設計甚至語彙的使用,都能同樣看到時代的變遷
也非常喜歡松尾裕美大膽活潑的配色,之前在台展出時沒去看真是太可惜了
讀《輪舞曲》的時候,真的常常覺得《輪舞曲》的時尚世界真實存在
有一篇漫畫提到一位熱愛《輪舞曲》的少女,因為住在偏鄉接觸不到流行時尚,對她來說《輪舞曲》就好像繪本一樣,屬於一個不真實的世界
一直到整篇都看完了才想到,明明《輪舞曲》就真的是繪本……XDDDD讀的時候真的會覺得自己是在翻看一本時尚雜誌
《万華鏡の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不只是收錄繪畫作品、訪談和作畫過程之類作品集常看到的內容,也收錄很多實體周邊(每個都超美麗超燒的,看得我也好想蒐集年曆)
這本也有很多談論《輪舞曲》字型設計和雜誌封面設計的考量,覺得喜歡《輪舞曲》的話一定也要看XDDDD
——
《我深愛的國家》
作者:伊蓮娜.科斯秋琴科
喜好度:★★★★
作者是俄羅斯獨立媒體《新報》的記者
《新報》因為勇於揭露俄羅斯政府亟欲掩蓋的真相,報社記者甚至成為暗殺的對象,至今已有6名記者死亡,真的是用生命在報導
2021年《新報》總編輯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他說:「這個獎不是我的,我不是真正的獲獎人,獲獎人是其他人。只不過諾貝爾和平獎不會追授,只給在世的人。很明顯,他們決定把獎給活著的人,是記住了尤里.謝科奇欣、伊戈爾.多姆尼科夫、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安娜斯塔西亞.埃杜多芙娜·巴布洛娃、斯坦尼斯拉夫.馬科洛夫和納塔利婭.埃斯蒂米洛娃。」
他所提到的6人,就是那6個因為誠實記述而遭到暗殺的記者
《新報》在2022年開始報導烏俄戰爭不久後被當局吊銷執照,如今已不復存在
這本書還滿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結合了作者個人的生命經歷(生在極權國家,有一個緬懷蘇聯政權的母親,14歲就立志進入《新報》工作,身為弱勢的女性,甚至還身為在俄羅斯屬於非法的女同志),以及她所撰寫的報導
編排基本上是主題性的,先寫一小段關於自身與這個主題的經歷,再放一篇她寫過的同主題報導
這導致很難用一般報導文學的角度去看待這本書,我們都知道記者應該要客觀中立,他要表達的是受訪者的立場,而不是自己的立場,但這本書並不是如此,甚至在伊蓮娜的報導裡,我認為她的個人色彩都還是很強烈的
與其說是報導文學,我會覺得更像是作者個人與俄羅斯對抗的實錄
整體來說我並不算特別喜歡作者的文風,不過我很喜歡她文章收尾的方式,有好幾篇都像是在尾聲畫下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逗號,讓你知道這些可怕的事還在持續發生,甚至愈發猖獗
簡短提一下我特別喜歡的幾篇:
〈從日出到日出〉:作者以見習刑事鑑識員身分在警察局臥底寫下的報導,這篇荒謬到小說都不敢這麼寫,隨意對人民施暴、刑求、找證人作偽證,上班時間看電視喝酒甚至吸毒,各種顛覆三觀的事情卻是俄羅斯警局的日常
〈身為女人〉:作者因為身為女人,晚上搭計程車趕赴報導現場被司機敲詐刁難性騷的經歷
〈母親與克里米亞,我的第一場戰爭〉:作者與她最親密的家人在政治立場上的分歧,很喜歡這篇作者與母親爭吵卻又深愛彼此的部分
〈你丈夫自願上火線〉: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但俄羅斯不承認參與戰爭,聲稱沒有任何俄羅斯軍人被派往戰場
既然沒有俄羅斯軍人被派往戰場,當然也沒有俄羅斯軍人死在戰場,這導致家屬甚至無法領回陣亡士兵的遺體,連親自到當地尋找都不一定能領回
作者在報導此事時,最無助和痛苦的就是家屬都很害怕被她找上,因為一旦被發現和記者有聯繫,他們會更難領回遺體;也就是說,作者的報導反而會阻礙受訪者想讓家人回家的心願
〈記憶的抹除〉:作者報導貝斯蘭恐攻受難者遺屬的經歷,在紀念日,有四名女性穿著寫有「普丁是貝斯蘭的屠夫」的T恤參加,安全人員立刻將她們推向牆壁,在現場報導的記者也全部轉開攝影機,絕不能讓她們入鏡
節錄一下我很喜歡的最後一段:
![https://images.plurk.com/3HQrXyAFU9gulAWeHnogj1.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3HQrXyAFU9gulAWeHnogj1.jpg)
〈黑暗無心〉:這篇寫的是作者對《新報》6名被暗殺身亡的記者的回憶
一樣節錄我很喜歡的最後一段:
〈鏽蝕〉:作者追查諾鎳公司漏油事件以及背後官商勾結關係的報導,我覺得這篇和〈精神療養院〉是這本最精彩的兩篇報導
這篇也是相對不那麼絕望的,儘管富可敵國的諾鎳仍然肆無忌憚地繼續破壞環境,但公民的努力並不完全是徒勞,諾鎳被開罰史無前例的20億美元罰款,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的真相
(讀這篇的期間,正好是被Nu監獄活重創的時候,題材是如此相似,但Nu相較之下實在是兒戲到令人發笑)
〈睜開你的眼,這國家法西斯很久了〉:作者調查拉茲諾奇諾夫卡兒童精神療養院虐童事件的經歷(這篇報導最後她沒寫成),最令人震驚的還不是虐童而已,有大量健康兒童因為粗糙的診斷,就被草率送往兒童精神療養院,一輩子要在精神療養院度過
〈精神療養院〉:《新報》跟一間神經心理療養院簽約,讓作者進去住兩星期後寫出的報導
跟前一篇一樣,除了有很多不當對待,很多被關在療養院度過餘生的住民其實根本是被誤診,宛如契訶夫《第六號病房》的世界
最誇張的是有一個病人不但能跟作者正常溝通,甚至還會寫詩,但她的病歷居然寫她是植物人
作者向醫生反映後,醫生原本不相信(這醫生是新來的,根本沒看過這個病人),直到看到病人後才相信,但醫生的反應居然是惱羞成怒,喋喋不休他們龐大的照護量、褫奪病人法定行為能力資格的又不是他等等,絲毫沒有想幫助病人的意思
(醫生的確是體制下的受害者,但無疑也是加害者)
這篇我真的瘋狂畫線,節錄一些:
一個療養院女孩的故事,小小一段但我看到差點哭出來:
![https://images.plurk.com/4HCIu6pMkpg8zL6Lg1nitg.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4HCIu6pMkpg8zL6Lg1nitg.jpg)
關於住民甚至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https://images.plurk.com/mtdpQGdd2ja4YmwS3Feez.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mtdpQGdd2ja4YmwS3Feez.jpg)
療養院住民的共通點:
![https://images.plurk.com/5bkUmdtIhrpgHJ6kDOhroD.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5bkUmdtIhrpgHJ6kDOhroD.jpg)
全文最後一段:
![https://images.plurk.com/5yD0Dlq5EVqKqWqn2nhzzk.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5yD0Dlq5EVqKqWqn2nhzzk.jpg)
壓線達標
但可能是太壓線了徽章還沒進來去年開始買電子書以來第一次拿到所有活動徽章
覺得真的是太晚開始買電子書,買電子書後閱讀量真的差很多……
之前一直覺得我應該無法忍受長時間用手機讀,結果事實上還是比較常用手機
![(rofl)](https://s.plurk.com/emoticons/gold/2d641417d57ea3783e1d.gif)
我反而比較難以忍受閱讀器,覺得反應真的很慢……翻頁我覺得還可以,但劃線真的非常讓人不耐煩
不過如果在家讀我大多還是會選擇閱讀器就是了,已經到了眼睛不好的年紀
![https://images.plurk.com/5CgNolCZgAwyvRCPRjnL3T.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5CgNolCZgAwyvRCPRjnL3T.jpg)
咪!在喜歡的主題拿滿徽章好開心
![](https://emos.plurk.com/6c8e7510b0fbc6fb6e002bfc2dc6b414_w48_h48.png)
數字代表的意思應該是:
5/3:世界新聞自由日
9/21:國際和平日
12/10:世界人權日
原來泛若是電子書派我一直都好執著於紙質書,總覺得電子書看不下去好容易分心,
不過現在就算買了紙質書也因為各種事情太多而靜不下心來看 ![](https://emos.plurk.com/58a8949bbaa7bb72046495c06a35b7fb_w35_h20.gif)
看到泛若的讀書筆記就會想好好讀書!
suzuyakita: 其實我是紙書派XDDD我去年才買閱讀器,快到年底時才開始買電子書
最一開始其實主要是想解決空間問題,紙書真的太佔空間了,我房間已經幾乎放不下
![](https://emos.plurk.com/a67f6b42f1f0df4ff2bbeeb9f189a82f_w20_h19.jpeg)
不過開始讀電子書後發現最大的好處真的是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讀,再加上我通勤時間滿長的,只要我不睡覺或滑手機浪費時間(喂),光是通勤一天很容易就能讀一小時以上
再來就是電子化可以更快速查找資訊(無論是關鍵字搜尋,或自己劃線過的段落),滿適合知識類的書籍,開始讀電子書後,基本上科普和歷史人文類的我就比較不考慮買紙書了
不過裝幀印刷漂亮、會反覆翻閱、很喜歡的作品,我還是會傾向買紙書
紙書對我而言最難以取代的閱讀體驗就是翻閱的動作,肢體記憶、空間記憶會和文字結合起來……並因此加深對文字的印象
一本真正喜歡的作品,其實紙書會更容易翻閱到喜歡的段落,你會記得他是在書中的哪個位置(不管是以全篇的尺度,還是以單頁的尺度)
這個快速翻閱就是電子書不可能做到的,電子書的流式和偏小的版面,會模糊對空間的印象,而且喜歡到會劃滿線的書,用劃線來找的效果也會降低
我覺得讀電子書的感覺就跟讀網路文章的感覺很像(??)椒鹽可以試試XDDD
其實我主要是想記錄一下讀過的書,免得最後連自己讀過什麼都不記得XDDD
但要持之以恆記錄就只能簡短記錄,不然我會喪失毅力(……),如果有讀到我比較喜歡的書才會多寫一點,其他可能都記得很隨便
![(rofl)](https://s.plurk.com/emoticons/gold/2d641417d57ea3783e1d.gif)
還有我覺得文學或圖像類的比較難寫,所以也會寫得很簡短(喂
如果這樣的紀錄也會讓椒鹽有興趣的話就太好了
晨揚🍡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大您說的好好
![](https://emos.plurk.com/d54be44af1bc7e7f0db8b6515d9a33be_w25_h25.png)
我也是紙書派,但礙於現實考量前年開始買電子書、去年買了閱讀器來使用,因為家裡真的沒空間放我的紙書了衣櫃都被我拿來放……但很有感用電子書的時候要查找某個段落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反而用紙書就很容易記得我大概是在哪裡看到這段文字的。現在最麻煩的還是現實存放空間不足以至於就算有很漂亮或很有紀念價值的紙書我也不太敢再下手了,沒想到從現在開始訂下的賺錢夢想有一個就是想租/買到能夠存放很多書的空間
![](https://emos.plurk.com/594669b60e285adbe0ef3f72aa17ea18_w48_h47.jpeg)
不然像我一個這麼愛買書的人,就算捨得清書也永遠都會在不長的時間內再次把我擁有的空間塞爆……
不過電子書也有提高我的閱讀量,用習慣閱讀器後蠻喜歡閱讀器的翻閱感(?)而且流式版面能調整字體、行距,真的好方便
yyangyy: 天啊你的夢想跟我一樣,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個像圖書館一樣的書房
![(rofl)](https://s.plurk.com/emoticons/gold/2d641417d57ea3783e1d.gif)
現在……現在已經學會各種向空間妥協的方式,所以反而還好了,反正不管增加多少空間都還是會被塞爆(喂)
已經好多年以來,我看到一本想買的書,一定會去看他的尺寸和厚度,然後思考買了之後要放在哪裡
![(rofl)](https://s.plurk.com/emoticons/gold/2d641417d57ea3783e1d.gif)
就這方面而言,因為買電子書不再需要考量空間問題,所以買書量和未讀量在入坑電子書後就直線飆增,事實上,隨時隨地都可讀而提升的閱讀量也遠遠趕不上未讀增加的速度
紙本派+1
但的確有空間問題,所以未來也還是會考慮電子書。也夢想過擁有一間大書房!(外國電影會出現的那種)
然候因為當了好幾年的大慈善家(買了書卻沒看的人的戲稱)所以還有很多本書沒看,目前是禁止自己買書的狀態,不過想到還有很多紙本書待閱讀就很幸福XD
我也是大慈善家
![](https://emos.plurk.com/3a8e22177c68e94d079114511ebfa6aa_w25_h25.png)
但能阻止我買書的只有空間問題,我自己還沒讀這件事不妨礙我繼續做慈善(ㄍ反省好嗎
大慈善家+1最近都在消耗我的紙本書庫存
![](https://emos.plurk.com/f0673b65fc5226c415895c6c67d87bf3_w26_h22.png)
好多好多……
zrockabyz: 確實!我雖然不太習慣讀電子書但電子書在很多方面確實也方便很多,可能我總覺得讀電子書不像真的在休閒讀書而是在學習或者滑手機
因為論文都是用電腦或者平板看的其實攢了很多感興趣也不方便買紙本的電子書但每天都沒有留時間給讀書,反省⋯⋯
其實好像唸大學能隨便用電子產品之後就再也沒認真讀過書中學時代寄宿在學校不能用手機,娛樂就只有讀各種書和報刊,讀了很驚人的量,現在看來都不可思議的那種XD
通勤時間能利用上真的好好!我日常通勤都在⋯⋯在睡覺
![](https://emos.plurk.com/58a8949bbaa7bb72046495c06a35b7fb_w35_h20.gif)
每天都睡不夠
泛若的讀書手記真的很能給人動力跟著一起讀書
![](https://emos.plurk.com/2f7d4c1bed5322b86fc9101dd36bc5dc_w25_h25.png)
想試試看跟著泛若一起
我也是大慈善家,原來大家都是
![](https://emos.plurk.com/765a2be17dbed408d1a1453d53974ff8_w30_h18.gif)
買了好多書都堆著沒有看還很佔地方,不過我很習慣去圖書館借閱所以這方面其實還好,看到真的很喜歡的會自己也去買
還沒有入手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器,看得有點心動,平板對我來說有點大了,手機又有點小了XD
下次發工資考慮一下
結果首樓的書因為被寫字和讀墨馬拉松夾殺,沒有讀完就還圖書館了
![](https://emos.plurk.com/001733f5903de176f1204a6d540e42a6_w48_h48.png)
不過還是有大致翻完,內容比原以為的還要豐富
除了探討莫札特時代的社會階層與藝術家的社會地位、莫札特作為自由藝術家面對的困境與這如何影響了他的作品,也討論了莫札特的家庭(除了矛盾的父子關係,滿驚喜的是還有和姊姊的競爭)、小時候在歐洲到處巡迴的神童生活對莫札特造成的影響等等
不過缺點是這本書架構有點凌亂,文字也不太好讀,翻完後看到編者跋才知道這本書是編者用作者的遺稿重新編排後出版,其實作者並沒有將這本書出版的準備
還是很希望未來有朝一日能收到這本書
——
《鐵幕降臨》
作者:安愛波邦
喜好度:★★★★★
滿分是五顆星,這本書我大概會打5.5或6的程度,非常喜歡,除了內容精彩以外,作者的文風也非常合我胃口
這本書我畫線數776,一整個非常誇張XDDDD幾乎每頁都畫很多
這本紙本有616頁,我本來還以為很磚,結果其實還好,因為超過半本都是參考書目和註解
雖然歷史類的書籍的確常常有很厚的註解,但這本真的超級誇張,誠摯建議買電子書XDDDD
這本書講述東歐在二戰末期受到蘇聯滲透,進而被全面操弄和宰制的過程
東歐諸國都大略有提到,不過主要聚焦在東德、波蘭、匈牙利三個國家
書中詳細介紹極權國家各種控制社會和人民的手段,就像作者說的:「舊事將會重演,甚至在我寫下這句話的同時,許多事都已正在重演」,雖然是蘇聯的控制手段,但在當今的俄羅斯、中國、北韓,任何一個極權國家(甚至一些非極權國家),也都能看到相同的歷史重演
我超愛這本書的幾個特點如下:
1. 架構清晰有條理
無論是從全書、單一章節、章節中的各個小節來看,無一不是井井有條、脈絡分明,讀起來非常通順
看起來容易,但以這題材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因為發生在東歐諸國的事很多其實很類似(如導論提到的,漢娜.鄂蘭說戰後東歐史相當無趣,「彷彿俄國統治者急急忙忙地複製了十月革命的每個步驟」)
但作者書寫蘇聯對東歐如出一轍的介入手段時,非但不會讓人有鬼打牆的感覺,還能讓讀者一眼就看出各國的異同之處
2. 取材豐富、行文精煉,文筆生動幽默
這本書精煉到我覺得真的沒有一句是廢話,每一句都是必要的
他的註解和參考書目居然比正文還要厚不是沒有原因的,作者幾乎可說是用最少的字句傳達了龐大的資訊量
換做是其他人去讀相同的書目、撰寫相同的主題,我覺得篇幅是這本的兩倍也不為過
雖然資訊量龐大,但並不會有硬塞資訊的感覺,是可以讀得很輕鬆愉快的一本書,這更是他厲害的地方
我覺得作者滿能生動描繪當下的社會氛圍、人民的想法和一些重要場景的畫面感,這不只歸功於作者的文筆,也歸功於作者豐富的取材與援引材料的精準度(作者整理文獻的功力肯定也是一流)
這本書不只記述統治者或高層的言行,也描繪各個社會階層、知名人物或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的故事,並且很自然地夾帶在書中的各個主題之中,幾乎每一頁都充滿這樣的故事或軼聞,不僅加強作者論述的力道,也讓歷史更加貼近和真實
然後我超愛作者奇妙的幽默感,之所以說奇妙,就是……他不完全是在開玩笑,他很嚴肅,是一種很嚴肅的幽默(??
他的幽默感不是刻意搞笑,也沒有諷刺或說反話,就是……陳述事實,但事實本身就荒謬到能成為笑話
作者的這種奇妙幽默感實在太適合這本書的題材了,這本書甚至有一個章節的其中一個主題就是東歐笑話XDDDD
![https://images.plurk.com/7uwungHdBYTopmQ7nIC4vU.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7uwungHdBYTopmQ7nIC4vU.jpg)
第十七章卷首引用的話,我覺得某方面來說,也是這本書呈現的姿態與精神
放一個我很愛的東歐笑話
![(rofl)](https://s.plurk.com/emoticons/gold/2d641417d57ea3783e1d.gif)
![https://images.plurk.com/1yDDsYKzqStdeBbl0zmWkB.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1yDDsYKzqStdeBbl0zmWkB.jpg)
(拉科西是當時匈牙利的領導)
再貼幾個笑話:
![https://images.plurk.com/22KDb3X1tUoiUf83WpoIlw.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22KDb3X1tUoiUf83WpoIlw.jpg)
這些都是作者直接引用的,但作者本身的敘事也有不少這樣風格的笑話
——
《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
作者:喬治.桑德斯
喜好度:★★★★
這本是拿19世紀俄羅斯短篇小說當教本的短篇小說寫作課(也可以當作是閱讀課)
雖然作者在書中說他選的七篇短篇小說目標是「讓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愛上短篇小說」,但老實說我覺得這七篇都是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極大可能不會喜歡的小說
![(rofl)](https://s.plurk.com/emoticons/gold/2d641417d57ea3783e1d.gif)
但我個人大部分是滿喜歡的,最喜歡的是托爾斯泰的〈主與僕〉,然後是契訶夫的三篇〈在馬車上〉、〈寶貝〉和〈醋栗〉
最不喜歡的是屠格涅夫的〈歌手〉,我之前看過一本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說集,實在覺得比這篇好看的很多,不禁覺得選這篇似乎只是想表達作者的一部分立論,而不是作者所說「讓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愛上短篇小說」這個目標(要不然就是我和作者的喜好落差真的太大惹
我不太喜歡作者行文的風格,甚至有時會讓我感到不耐,所以這本其實看得有點囫圇吞棗
單就作者文風,這本書的喜好度我可能會打在三星,但我覺得他的閱讀分析很不錯,還是算滿值得一讀
不過畢竟選文全部都是19世紀俄羅斯短篇小說,不喜歡的話可能會覺得整本都滿枯燥的
——
《歷史的草稿》
作者:傑夫.納思邦
喜好度:★★★★★
光看介紹就覺得非常有趣的一本書!
作者是演說撰稿人,在一次他為高登寫的勝選演說意外無法發表後,他立志要找出那些沒被發表的演說稿
作者不只是把那些被扔在歷史的廢紙簍的草稿找出來而已,他也介紹了這些歷史事件、為什麼演說稿未能發表,歷史原本可能走向什麼方向——如果愛德華八世發表了不退位演說,英國是否可能在二戰期間走向親納粹的道路?如果艾森豪發表了諾曼第登陸失敗的道歉文,我們的世界會變成如何?如果甘迺迪在古巴危機時發表那篇空襲演說,人類是否將因核戰而滅亡?
作者的文筆和思想性非常優異,他對政治敏銳而深刻的觀察,也讓他挑選的演說稿都是一流的經典之作
這些演說稿之所以經典,不只是字字珠璣、充滿說服力,能讓聽眾起身行動,更具有不被歷史洪流湮沒的普世價值,許多演說稿反映出的問題與現象,仍不斷在當今社會重演,甚至比當年更值得被重視(例如甘迺迪被刺殺而未能發表的演講提到的,謊言與似是而非的訊息氾濫,獲得大眾的支持,以及美國應支持民主國家對抗威權國家)
有些演說稿打動人心的程度,也絲毫不亞於文學作品,例如希拉蕊未能發表的勝選演說結尾,光在紙頁上便能感受到她滿溢的情感;又例如昭和天皇一直未能發表的致歉演說,我們能在改稿的過程看到天皇的個人情感一再被抹除,他的愧疚與罪惡感始終無法獲得解脫
這種「沒說出口」反而更加彰顯的情感或議題,幾乎貫串了全書,也是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的地方
例如被官方阻止發表的美國原住民演講,正是因為他沒說,反而促成美國迄今持續最久的抗議──「全國哀悼日」;還有艾瑪.高德曼和海倫.凱勒無法發表的演說,也更能讓我們看到當時女性受到的壓迫之深
以歷史著作來看,我覺得是議題廣泛又歷久不衰、切入面向也非常有趣的作品
不僅如此,這本書也具有文學價值,作者還分享了不少演說稿寫作的技巧
儘管不見得每個人都會需要寫一篇激勵人心的講稿,但作者分享的技巧也有助於表達清晰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論述,我覺得在簡報、行銷等等領域也都很有幫助
總而言之真的是一本非常非常有料的書,力推!!
這本書選錄的演說稿都很精彩,但我覺得理解歷史脈絡、也就是演說發表當下的情境,會讓演說更動人(所有演說都需要舞台,了解那個舞台的聽眾想聽到什麼,才更能感受到這些演說的偉大之處)
在這個前提下,我發現我會想放的節錄很少很少XDDD(還是很推薦自己讀這本書
海倫.凱勒爭取婦女選舉權的未發表演說
![https://images.plurk.com/5c4q1iiXT05tYHTptQApYR.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5c4q1iiXT05tYHTptQApYR.jpg)
艾森豪諾曼第登陸失敗的道歉文(當然是未發表)
這就是全文了(這本書最短的一篇演說稿),我覺得用字非常精準有力
![https://images.plurk.com/4tOWskEbNxzWNDgQcyq65J.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4tOWskEbNxzWNDgQcyq65J.jpg)
艾森豪預錄的演講,在登陸行動當天一早向全體士兵廣播(相較於匆促寫就的道歉文,這篇他構思了四個月,不過這本書沒放全文)
這句不是演說,但非常符合當前的時事(這本書在美國是2022年出版,還沒發生以哈戰爭
![https://images.plurk.com/3kGlv3Aam7udGSxgJ9WpR7.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3kGlv3Aam7udGSxgJ9WpR7.jpg)
愛因斯坦的未發表演說
![https://images.plurk.com/6IS6bPPoCBLm9i935miYDw.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6IS6bPPoCBLm9i935miYDw.jpg)
甘迺迪被暗殺而無法發表的演說也非常精彩和切合時事,不過不太好節錄這裡就不放了
關於敗選演說
![https://images.plurk.com/3lxmlAo1hiavh8sXrKBIrH.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3lxmlAo1hiavh8sXrKBIrH.jpg)
關於施政與民意(這兩段都是杜魯門說的)
——
《明日,明日,又明日》
作者:嘉布莉.麗文
喜好度:★★★★
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被列在奇幻馬拉松的書單,這完全不是奇幻或科幻故事,甚至寫的大概是我父母那個年代的故事XDDD
如果是電玩迷的話可能會很喜歡這本小說,就像人物專訪提到的,除了書中人物的生命糾葛以外,這本書也記錄了電玩遊戲的發展史
我個人覺得這本小說神奇的是,我不太喜歡兩個主角(雖然不到討厭的程度,但常常讓我感到煩躁),故事內容也不算太喜歡(前半部還滿喜歡的,但後半部也一直讓我很煩躁),不過還是會忍不住一頁一頁讀下去
撇除個人喜好的話,應該是可以給到五星的佳作,作者真的很會說故事,我很喜歡她跳接時空的手法,在補述人物過去和回憶的同時,又不會干擾到故事線進行,並讓人物更加豐滿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架構、設定和故事,雖然有一些覺得可惜和不合理的地方,但能夠從文字感受到作者的誠意,有一種她已經用盡洪荒之力的感覺XDDD
雖然我非常欣賞這本書用短篇串接成一個更大格局的長篇的手法,但最後一章的〈琥珀酒館〉真的太可惜了,本該是收束所有故事線、張力最強的一章,卻感覺有點無力和拖沓
用長篇小說的角度來看真的覺得很可惜,不過用短篇小說的角度看我覺得這本書很傑出,我個人特別喜歡〈系統通知〉和〈送子鳥〉這兩個故事
我覺得這本小說最成功也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設定,尤其是作者為樂土創造的各種詞彙,看的過程腦袋真的會迷因般的出現「高樂」、「低樂」、「水澇的」、「地球腦」之類的詞彙XDDDDD
不過我覺得世界觀不合理處之多,也是閱讀過程中很難無視的,但總體來說我覺得這個設定的魅力可以讓我盡量忽略這種感受
我覺得這本書有點把月明的團隊太美化了,當然那是一個複雜、無法苛責、甚至根本難以討論對錯的情勢,但是這本書近乎是給人一種頌揚的感覺,這會讓我讀得很出戲很想吐槽
另一個讓我常常出戲的反倒是一件小事,就是作者的句子實在是很常在我覺得該句號的地方一路逗號下去,雖然是微小到幾乎微不足道的事,但就是會打斷我
總之對這本書有一種好壞參半的複雜感受,但我覺得整體而言是我會想回閱的好故事
——
《厭世機器人》I-III
作者:瑪莎.威爾斯
喜好度:★★★★(4.5)
雖然是娛樂性很高的小說,但我很喜歡作者在無形之中描繪了殺人機的轉變
因為它是一台最討厭談感覺、甚至也不太清楚自己感受的機器人,書中並不會深入刻劃它內心的想法或心路歷程,但讀者就是能看到它從「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至於駭了自己的控制元件後還是乖乖繼續上了三萬五千小時的班」,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
我也超愛貫串三部的《明月避難所之風起雲湧》,第二部談論到為什麼殺人機喜歡追劇、又為什麼喜歡這齣劇時,我真的……套句殺人機的說法,感覺心要融化了
讀的時候一直覺得這系列很適合影視化,除了劇情高潮迭起,還有非常多的打戲XDDDD而且最精彩的並不只是打戲,更是殺人機在執行任務時都會有縝密的計畫(大部分啦)
結果查了發現Apple TV真的正在開拍影集,殺人機知道有一部以維安配備為主角的影劇一定會很開心的XDDDDDD
我也很喜歡在每一個行動中,作者都讓我們看見殺人機不是無敵的,它會嚴重受損,也會需要協助和救援,還會需要心理支持(即使它覺得很噁心很可怕)(它超愛鬧脾氣超可愛)
我真的很喜歡殺人機從原本覺得自己是一個保護人類、必要時可被拋棄的「工具」,到發覺人類竟然會擔心它、想要保護它、害怕失去它,並更進一步覺得自己值得這一切(不得不說第三部的一個情節設計真的很厲害)
而它能夠經歷這些轉變,也是因為有一群善良的人類
維安配備的人類們(?)真的也都很可愛XDDD
(雖然並不是書中出場的人類都善良可愛,我個人也很喜歡邪惡企業網的設定)
查了一下這系列已經出了七集+三篇短篇小說
台版的出版進度是五集+一篇短篇小說,還有兩集+兩篇短篇小說未出版
(《厭世機器人》I是第一集+第二集,II是第三集+第四集,III是第五集+一篇短篇小說)
這樣看來它每集的篇幅落差滿大的,一~四集應該是每集差不多五六萬字,第五集將近二十萬字
維基的資訊看起來第六集和一~四一樣是中篇(時空背景在第四集和第五集之間,有種外傳的感覺),第七集是長篇小說
我已迫不及待想看殺人機和王艦的蜜月之旅了,希望台灣能快快出版六七集(不是蜜月
![https://images.plurk.com/1ccuUi4f2trGFlmpPznVLW.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1ccuUi4f2trGFlmpPznVLW.jpg)
4-6月真的讀了很多!
話說我6月本來要開始認真解每日完成閱讀目標的成就,結果趕伊得生日賀文時就斷combo了
![(rofl)](https://s.plurk.com/emoticons/gold/2d641417d57ea3783e1d.gif)
認真趕稿時真的完全做不了別的事,連Duolingo只要花兩三分鐘就不會斷也被我斷了兩天……
![https://images.plurk.com/5LDeML8WZa3zrw1FMtTisV.jpg](https://images.plurk.com/mx_5LDeML8WZa3zrw1FMtTisV.jpg)
奇幻馬拉松的!
其實原本沒有特別想衝,剛好老墨推坑就卯起來衝了XDDD
今天買到《莫札特:探求天才的奧秘》了
![](https://emos.plurk.com/fc89a650675d81b4245c5f4b21d28fa0_w48_h48.png)
以茲紀念
雖然我的紙本書又爆炸好煩惱要放哪ry最近可能會考慮清一些磚頭書,之後改買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