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唉唉
尤其教英文作文更累,因為很多人連中文寫作都沒邏輯,沒連貫性。說比寫簡單,連說都不通順,寫作更不可能通順。
教雅斯和托福閱讀和寫作更頭大,光是學生本身沒耐心唸長篇文章就是個障礙,這不是找補習班或家教老師,上課幾個月就能解決的,因為根本問題是學生的母語閱讀和理解能力本來就有問題了。
我近幾年真的常遇到翻譯題目連中文題目都看不懂或會錯意,或閱讀測驗連透過中文翻譯教學生,他連中文文章也看不懂的。
這邊是自身經驗:我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目前小三)小學生最流行的就是滑抖音,之前無論是清明掃墓,或是外出遊玩看她都抱著平板滑抖音或是些意義不明的影片(反正我是老人我不懂)我沒有在用抖音和小紅書,也不看短影音。
然後前幾個禮拜我去我爸那邊幫忙裝掃地機器人,我妹就說他想玩某個遊戲,說他們電腦課有玩or她有看到同學用電腦玩,問我可不可以幫忙下載。
老實說她當時說的我有點聽不懂,後來她開XX實況主的影片我才搞懂她想表達的意思。
那位實況主玩的遊戲是SWITCH獨佔的遊戲,基本上是無法在PC上玩的(我說的是基本上啦非法手段是有辦法,但可能被老任吉這邊就不多說)
簡單來說那位實況主是用擷取盒擷取SWITCH遊戲畫面,並非直接在電腦玩遊戲,而我妹看到實況後以為可以從網路下載來玩。
再進一步說她搞不清楚「實況」和「看別人玩遊戲」和「自己玩遊戲」的差別,因為他說電腦課同學都在玩(我想其實同學那時候看的是遊戲實況)她無法分辨出看別人玩遊戲影片、和自己玩遊戲的操作邏輯。
之前我爸也說她的個性比較急躁,坐都坐不住,放學回家就是想滑平板,我爸他們有稍微控管沒有讓她一直滑,也有規定一定要幾點洗澡睡覺。
但自己家不能滑的時候,或是父母管不到的時間,她就去和鄰居的同學一起滑,聽說鄰居的三姊妹情況更嚴重,因為家裡人基本放養,天天就是滑平板,還會時不時用各種理由裝病請假在家滑平板,網路成癮非常非常嚴重。
每次看到我妹和他們鄰居的小孩,就覺得他們這樣將來該怎麼辦?畢竟是人家家庭問題我也不好說什麼。
雖然現在也有很多大人沉迷短影音&滑手機,但對大人來說,他們已經有工作、有家庭,他們的生活模式甚至未來已經定型,沉迷手機應用或許是他們下班後的消遣或娛樂。
起碼人家有「生存能力」下班想躺平或怎樣我們也管不著。
也沒有說一天到晚滑手機就是爛,畢竟不是每個大人們都有餘力有意願提升自我、或是想進修或學習的念頭。
但對小孩來說,現階段在求學、生長當中,現在的生活等於是在為將來鋪路(當然如果含著金湯匙一輩子不愁吃不愁穿那當我沒說)
一直受到資訊「洗禮」從此缺乏表達、思考能力,我認為這對於之後的求學階段和步入職場都是相當不利的一件事。
當然我也不強迫小孩一定要閱讀或是好好唸書,我自己都覺得這對現代人來說太難了。
我只有跟我爸說:這年代要小朋友靜下心閱讀、思考是比較困難的事,但起碼在電子3C的規範要適度,還有如果妹妹真的對唸書沒興趣,拜託快點讓妹妹找到有興趣的事情或是學習一技之長。
沒有目標蹉跎時光、錯失探索興趣和學習一技之長的時間點,我親自體會過切身之痛,而且現在後悔也回不去了。
只能趁長大後慢慢摸索,再回頭去慢慢補足自己的不足,常常會想要是那時候怎樣,現在或許就怎樣,留下很多後悔,不希望現在還有時間可以改變的人跟我一樣後悔。
然後說起來我也是個雞婆的人,其實別人過的怎樣真的跟我沒關係,但我就會覺得看不下去。
以前在打工和職場上我都覺得身邊同事沒有「目標」的生活真的很可惜。我覺得我妹再這樣下去之後可能也會這樣。
我問過同事們休假都在幹嘛,通常得到的回答是「沒有特別興趣,下班就是滑手機滑一滑就過了一天,假日也是。」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過「什麼叫做虛度的時間?」(書名我忘了)
作者說如果你曾經因為滑手機、或是做了某些事,回過神來發現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但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而且對消逝的時間感到懊悔,心想「時間怎麼這麼快又過去了但我根本什麼都沒做」那這就是虛度的時間。
如果你曾耗費許多時間在某件事上,但你後續有感到滿足或收穫,那這些就不是虛度的時間。
我記得作者提到,滑手機也可以不是虛度時間,比如說你不是漫無目的的滑,然後滑完什麼都不記得,而是有從當中得到些什麼,或是有達成你的目的,那就不是浪費時間。
但大多數人都是無意識的滑,然後時間一下子就過了,最後發現正事好像都沒做。
比如說有些人喜歡追劇,從追劇中可以得到心靈上的滿足、認識一些厲害的演員等等。或是有些人喜歡看YT看了某些影片感覺可以擴充知識,或對自己有啟發,那泡在那裡一天的時間就不是浪費。
所以不管是喜歡ACG、喜歡cosplay、喜歡唱歌、喜歡收集周邊、喜歡追星、喜歡談戀愛......等等。
我認為人生中有自己的興趣、有願意去專注的事物、有目標是非常非常棒的事情。我認為這就表示你的人生並不是漫無目的的被消磨。
而這些「目標」並不單指那些偉大的志向,而是你知道你每一天想做什麼?要做什麼?在做什麼?,例如說每天下班要倒垃圾、要收拾書桌、禮拜五想去喝酒、假日要打掃家裡這些都是目標。
我懂那種渾渾噩噩度過每一天,每天都不知道在幹什麼的感覺。
每次都懊悔怎麼時間一下子就過了,然後說自己做了什麼自己也不知道。制定好的目標當然也是動也沒動。
所以有時候看到一些老人七早八早排隊買土產、或是年輕人為了些熱門的餐廳、商品、活動、特典排隊,或是把賺來的錢都雜在追星、周邊之類等等。
在外人眼中看起來像是吃飽太閒、年輕不懂的存錢、浪費什麼的,以前我可能也是這樣的想法。
但是現在我覺得這些人為了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去專注、去付出行動,表示他們的人生是有一個目標、有一個值得自己投入熱情的東西。這真的是很棒的事情。
我妹的情況是放學不知道要幹嘛,對電視也沒興趣(因為不知道要看什麼)找鄰居通常也不是玩,而是大家一群圍著滑平板。
所以我才擔心像我妹那樣,「只願意把心力放在平板」消磨時間一天又一天過去,等到長大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要做什麼?
我寧願她有個很爛的目標,比如每天要抓10隻螞蟻、或是以後要變成很會打電動的人之類的,也比自己每天都不知道要做什麼,只知道滑抖音消磨時間還好。
3C產品很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陪伴,如果只是片面的「管制」甚至「禁止」,其實對孩子而言,它們的定位就只是「娛樂」和「消磨時間」,不會視為一項「工具」利用。
例如玩遊戲,如果只是「玩」,要孩子會邏輯思考等課業學不到的「軟實力」,是有一定難度的,畢竟這些能力並不是「按表操課」就可以領悟。
小孩子容易感到煩躁,緊抓著3C產品不放,或許一部分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很乏味,讀書考試佔據他一天太多時間,只有在「網路」上才能得到自由。
如果只是一直灌輸他「你現在不認真,以後就完蛋了」,他們只會厭煩,覺得大人又以「過來人」經驗說教,他們不會察覺到自己正在蹉跎光陰,反而認為大家在否定他們「唯一的自由」。
面對「網路成癮」,一下戒除太痛苦,如果對方不知道自己除了「滑抖音」還有什麼興趣,就直接從他看的影片開始聊起吧。
諸如問:「你為什麼喜歡這個影片?」、「這個影片在講什麼?」 從「不批判」的角度,引導他「精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覺得不合理的地方,也軟性說明,慢慢的讓他知道「為什麼滑抖音沒有幫助」。接著如果能從回答中發現他有興趣的地方,試著引導,這會比直接說「你要有一個專注的樂趣」來得具體,他也比較能想像這個「樂趣」的所在。
當然以上,我會認為這是家長的職責,畢竟最了解他們的,無非就是朝夕相處的家人了。
趁早理解「網路世界並非只是娛樂,它也充斥各種陷阱和風險」,我想就算不上癮,也是項重要的課題。
jasmine8263: 感謝阿梓的建議
可能我過去接觸3C的生活就是沒有家長的引導和陪伴,但現在也很有自制力,也或許是時代和年齡的隔閡。
看著我妹沉迷抖音,就覺得生活的一切只仰賴一台平板或3C會讓他缺乏對外界的感知,多多去觀察周遭的事物,體會3C以外的東西其實是很重要的,像我爸他們幾乎假日都會全家出去玩,但妹妹心思始終掛念在平板,這樣出去玩就很可惜。
我爸說他們不是很嚴厲的管教,只是會限制使用3C的時間我們家的人都不會對小孩說你現在不XX以後就完蛋,畢竟覺得跟小孩說這些好像沒什麼用,但就覺得看她沉迷這樣也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教育真的很難)
目前學校的課業壓力也不重(我妹成績還不錯)只是之前疫情期間很多都仰賴網路,同儕間共通的話題也變成抖音現在流行什麼,如果不跟上好像就會輸人一截,變成急於要去吸收這些資訊,然後漸漸成癮。
關於教育這部分我是跟我爸稍微說一下,畢竟在教育、探索興趣這方面,我妹的學習和未來這些問題其實不甘我的事,但就覺得好像看到以前的自己,不想讓她跟我一樣,就是不知道父母們聽不聽的進去。
目前聽到比較欣慰的事情大概是他們讓我妹放學去參加類似AI體驗營,瞭解機器人或AI之類的東西,雖然每天都要上到八點,但是之前幾次去我爸那邊聽到我妹說體驗營很有趣,就覺得這或許是一個不錯改變方向。
u750072: 感覺家長也不了解為何小孩會沈迷,所以只是「限制時間」和「帶出去玩」,對於讓他體會3C以外的樂趣,效果蠻有限的。
其實我也是在沒有家長的陪伴和引導下,接觸「網路世界」,也有過重度沈迷網遊的時期(沈迷到平時上課常常遲到,連暑期輔導都缺席)算是後來有了自制力及懂得避開風險,才能免倖現在「被娛樂」。
還好妹妹課業現在不重,也能應付,「AI」剛好是現在的熱潮,或許「跟隨風潮」就是最大的吸引力,如果讓她熱忱於「更好的」風潮也許是不錯的辦法,只是現階段他們也很注重和同儕間的話題,在「人際面」若能拓展圈子(例如一起研究機器人或AI的朋友)就更棒了。
不過說到底,其實我們都沒辦法去干涉別人的人生,雖然很想幫助什麼,但本人沒有意願改變,或不認為這有多嚴重,我們也只能默默在旁觀察,至少能掌握的還有自己。
說到噗首影片中家長提到閱讀的部分真的很重要,我爸跟我媽還沒離婚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放養教育,但我小時候這麼乖大多數原因可能都是來自閱讀吧。
小時候因為內向不擅長跟人溝通,老師都以為我是愛看書的人,其實就是社恐,不太能跟外向的孩子一樣跟人玩在一起,所以都窩著自己看書,結果小學愛書獎拿到手軟、國中各種偷看漫畫和愛情小說,還開始帶書給全班看。高中、大學天天在上課偷看小說,觀察力、感知力、邏輯表達或許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累積而來的。
雖然有一段時間沒看書,也曾經有過「看小說比看工具書沒用的誤會」但現在重新理解到閱讀的重要,還有看小說可以訓練共感能力和表達,並不是看小說就不叫閱讀,閱讀對我來說真的是很開心的一件事。
隱名(遊戲山積中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之前也聽過在教育現場的朋友說,現在小孩的專注力及語彙表達能力有下降的趨勢,以前我們小時候的年代3C產品還不發達,讀書是很常見的消遣
就連我以前這種單機遊戲成癮的小孩,至少都還要建立基本的遊戲關卡攻略概念,進一步分析跟理解遊戲機制的能力,因為沒接觸手遊,不知道手遊能不能培養出這類的能力
現在短影音之類的碎片化訊息,連我這大人也是看過即忘,看看能不能趁小時候培養其他興趣或專長,至少能分散些網路成癮的時間,參加營隊感覺是不錯的方式。
中文表達能力要培養起來,畢竟未來工作還是求學中文溝通還是最基礎的
jasmine8263: 這段話真的講到心坎裡了
「其實我們都沒辦法去干涉別人的人生,雖然很想幫助什麼,但本人沒有意願改變,或不認為這有多嚴重,我們也只能默默在旁觀察,至少能掌握的還有自己。」
覺得為什麼我們以前的人(?)都會有自制力,而現在很多人都沒辦法這點真的蠻值得去探討的。
moon24268:
因為我蠻討厭小孩所以也很少去接觸小孩,不過比自己年輕的國中、高中倒是有接觸過。會發現他們不是表達有問題,而是無法將腦中想的清楚表達出來,或是想的是那樣,講出來的又不一樣,就讓人很摸不著頭緒。
價值觀方面也很奇怪,所以有時候我都會懷疑究竟是我沒跟上時代(我有問題),還是對方真的有問題
留言裡的英文老師說的我蠻有感,連自己母語的表達能力都不好了,又怎麼能把外語學好,過去從來沒去思考過這點,現在想想或許真的有影響。
以前資訊不發達,就連玩遊戲都要仰賴「攻略本」或「電玩雜誌」,所以玩家也連帶養成了
刻苦耐勞的本領。但隨著時代演進,就算是線上老遊戲也走向「速食化」,迎合的就是現在大眾的口味:「效率」和「立即回饋」。題外話,網遊我現在只服FF14,光是入坑門檻就是個考驗,堪稱是現在最自由自在又不坑的MMORPG
(趁機打廣告)
所以我想,自制力的差異就在於「是否被動」吧,太容易得到答案,就會有惰性,漸漸趨向不動腦的
「被動接收資訊」,加上增強黏著力的「拉霸機制」,讓人不自覺想滑下去,就更難脫離這個「簡單又暴力的多巴胺無底洞」了。
感覺阿梓跟我就是同個年代的人我還記得以前買了一本飄流幻鏡的攻略本大翻特翻
結果還是打不過 FF14去年玩完FF16有想入坑,但我實在太容易對線上遊戲成癮,怕玩下去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只好作罷。
很認同或許是被動接收資訊+多巴胺這個原因,前陣子也看了不少成癮、養成好習慣的影片都有提到類似的解釋,也有很多書在提到手機成癮時提到類似的說法。
現在想想我們會對一些以前根本不在意的知識有共鳴、或是有初步瞭解,或許也得歸功於閱讀、思考、過去經歷,讓我們能夠過濾對自己有用的資訊,而不是只是單純無意識被動的接收四面八方的訊息。